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十四而搏,青春万岁!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下旬 热度: 16018
王晓娟

  一、班会主题:十四而搏,青春万岁!

  二、班会对象:全體学生

  三、班会时间及地点:周三下午班会课(2课时) 会议室

  四、班会目的

  1.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多侧面了解青春,进一步感受青春的活力、青春的拼搏与努力,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而特别把活动时间定在5.12这一天,除了悼念逝者,更想让学生深切体会生命的价值、青春的珍贵,激发学生拼搏向上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

  2.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3.提倡自主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班会课前的准备

  教师在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和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给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长,明确学习小组长的职责;

  1.音像图片组:搜集关于“青春”的歌曲音乐、图片资料并根据活动流程制作幻灯片;

  2.文学沙龙组:从网络、图书馆等处搜集关于“青春”的散文、诗歌、情景剧,并 完成活动串词,诗歌及情景剧创作改编;

  3.物资筹备组:按活动需要,准备写信的信纸、信封,收信用的纸盒,布置会场用的条幅及麦克风等用品。

  4.全体学生:课前需要每一个学生都准备好一封写给未来(18岁时的自己)的信以及针对“压力”“责任”“感恩”,写一句话的感言。

  5.教师负责活动设计,参与并落实每一环节的实施情况。

  六、班会流程设计

  (一)开场(以《天际》为背景音乐)

  男1:有人说,14岁是一场战争, 他是家长与学生, 学生与老师的战争

  女1:有人说, 14岁是一个个性的花季, 里面充斥着张扬与不懈

  男2:有人说 ,14随时一朵盛开的花, 比18岁的而立之年鲜艳许多

  女2:还有人说 ,14岁是青春的序曲 ,吹响拼搏的号角

  女1:没有10岁的稚嫩 ,没有18岁的烦恼 ,有的只是飞扬在青葱岁月里的拼搏

  女2:当你一天天成长的时候,是否感到肩上责任的日益增加 ,是否感受到周围人 ,对你倾注的心血。

  男1:如果是 ,那么就像一只苍鹰一样征服蓝天俯瞰世界

  男2:如果是 ,那么请真挚的从心底感恩你生活中的每一缕阳光

  合:如果是 ,那么请高呼一声 ,我愿为明天而拼搏。

  (二)青春舞台

  男1:迎着青春的号角,我们扬起青春的风帆,展示出真我风采,接下来请欣赏(形式多样的才艺表演一次进行)

  古筝演奏:民风民俗 表演者:李雅琪 李牧苑

  小提琴合奏《新疆之春》表演者:何一男 牛雪茹 赵彦玲

  萨克斯独奏《回家》 表演者:孙超

  手风琴独奏《西部牛仔》 表演者:郑雨泽

  街舞《bettle》 表演者:马靖宇 万振江

  (三)时间信使

  女1: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同样,照样的第一缕阳光,是为准备绽放自己花儿的,写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用现在的辛苦付出 ,交换未来的光明前景由两位时间信使收集学生写给未来的信

  (四)青春宣言

  女2我们是心怀壮志的鸿鹄,蔚蓝苍穹,我们是茁壮成长的雏鹰振翅翱翔晴空 ,飞扬的激情无畏的拼搏是我们青葱岁月的真实写照 ,今天 ,我们站在青春那五彩光环下, 你是否愿为明天而拼搏

  (由四位领宣和在场的全体学生共同完成)

  十四岁,青春的起点

  十四岁,人生的花季

  十四岁,我们写下誓言

  十四岁,我们立下宏志

  天地为鉴,你我为证,此刻我们郑重宣誓:

  我们要潜心于学业

  孝心对父母师长

  诚心对他人

  热心对社会

  永不放弃

  永不言败

  十四而搏

  青春万岁!

  (五)请老师见证我们的现在与未来

  (请与会老师随机抽取一封学生写给未来的信,为孩子们的现在和未来作见证,并签字留念)

  (六)结束语

  男1:因为拥有青春 我们不再害怕困难

  女1:因为拥有青春 我们可以尽情赞美着如花般的年华

  男2:因为拥有青春 我们可以承担一切责任

  女2:我们的人生因为拥有青春而绽放最炫目的光芒 我们的未来因为拥有青春而扬起胜利的风帆

  女1:成长意味着我们要多一份对于美好的拼搏 多一份敢于面对的勇气 多一份勇于承担的率性

  男2:因为青春不是年龄上的增长 而是心智上的成长 对于明天这个未知数需要的是我们搏击长空的魄力

  合:所以 同学们 当我们还能发火发热的时候 一定不要选择平凡!

  (七)共唱一首歌《最初的梦想》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