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永远记得歌唱

时间:2023/11/9 作者: 博览群书·教育 热度: 12097
王如峰

  教育的信息化迫切要求转变教学评价方式,实现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纷至沓来的各种各样的评价元素的渐渐开始让人眼花缭乱的时候,很多人却都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方式—非言语性评价。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善用非言语性评价。

  非言语性评价是一种间接地评价,它暗含在教师的表情、体态、语气语调中,是教师对学生最真实评价的流露。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真正意识到非言语性评价的重要性,然而,这种非言语性评价是时刻伴随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在无意中已经对学生做出了非言语性评价。教师在教学中的每一举手、每一投足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原谅的目光、一个亲切的手势等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进步的巨大动力;相反,木然的表情、轻蔑的目光、无奈的语气等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阴影、压力。”大凡学生都有尊重、崇敬教师,乐意接受教导的自然倾向,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关怀、鼓励,都希望教师能热情地、认真负责地教育他们。”因此,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期待和渴望。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可能会使一颗悲伤的心变得兴奋起来;教师鼓励的眼神、赞赏的语调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化学生的情感,使教学过程充满韵味。

  当居里夫人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在一堂法语课上,女教师欧班请小朋友背一背法国民歌《小燕子》。十二岁的玛丽(幼时的居里夫人)感受到了教师善意的目光,她读懂了,那目光中蕴含的是鼓励、信任和肯定。教师分明在说:”你能行!”于是,在教师充满肯定性评定的目光中,玛丽差涩地背起了民歌......几十年后,居里夫人的名字传遍全球,但她忘不了欧班老师,忘不了老师那次鼓励的目光。她从繁忙中抽暇去拜访老师,当她和老师相见,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为老师再一次背诵起《小燕子》那首民歌。这是何等令人神往的景象!教师的目光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力量,充分显示了教学艺术的魅力。

  梁小昆,曾多次参加专题电视节目制作,是电影《漂亮妈妈》中郑大的原型,因为一次医疗事故,他在四个月大时成了聋儿。在他上小学时有一次音乐课考试,轮到他上台了。他舔舔发干的嘴唇,跟着节奏开始“唱“歌。第五句的话音才落,教室里的同学已经笑翻了天。他不理会,在笑声中仍然继续自己的歌唱。他就这样一丝不苟地跟着节奏把歌“唱“完。而支撑他能够坚持下来的,就是老师的眼晴里那些亮晶晶的鼓励的泪光。至今,梁小昆都非常喜欢唱歌,每次去卡拉OK,必“唱“无疑。他并不避讳自己的跑调,但求能够唱出个性。他深信,不管歌声是否动听,歌唱,首先是一种态度,包含着努力、尊严、坚持和快乐。在失败的时侯,你仍有歌唱的勇气吗?在绝望的时侯,你还气记得最爱的歌词吗?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的时侯,你会记得且唱且行吗?就是老师那善良的、鼓励的、肯定的眼神赋予了一个脆弱的孩子坚强的内心,使他在人生的路途中再也不会迷失方向。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赞许呢?教师运用非言语评定策略传递批评的信息时,往往比直接的批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有个别学生注意力分散。這时教师可以暂停授课,用责备、批评的目光注视着他。这种非言语评定比教师直接点名批评更具有威慑力,而且也不会造成紧张的课堂气氛。同样,当学生答对了一道题或有了创造性见解时,教师适时地报以肯定、赞许的目光或以微笑、点头示意等方式向学生表达肯定的意思,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真正意识到非言语性评价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它、控制它,善于观察学生,准确得体地对学生进行非言语性评价,用自己的身心去扬起学生青春理想的风帆,充分彰显教学艺术的魅力,让我们的孩子们永远记得歌唱,在人生的路途上永远且唱且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