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借鉴国内外语言教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在总结近几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遵循本课程的教学理论和原则,针对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日语专业学生日语听力学习的特点,以培养实用性外语人才为目标,打破传统的以听、背为主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听、说、读、写为主的教学新模式。采用课堂技能指导、课外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为提高学生日语听力能力有针对性的做教学调整和改革。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教学训练;情感过滤学说;课程改革
从人类的个体发展来看,语言的掌握是有规律的。必须要经过幼儿期两年的“听”的积累,才会慢慢达到“说”,最后达到“写”的水平。换言之,如果没有听的积累,语言表达就会遇到障碍。根据美国教育学家里弗斯(Rivers)和坦珀利(Temperly)的研究,“听”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为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点也证明了“听”的重要性,其他的三个能力只有在足够语言输入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和发展。
一、听力教学的现状与紧迫性
教师重视不够,教学简单、粗暴。教师基本是从应试教育的框架下走来,以前的中考、高考都不考听力,听力测试排斥在语言测试之外;国际日语能力考试在2010年之前只要求总分达标,听力上失去的分数完全可以从单词、语法上补回。所以,听力教学的基础地位长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认同和加强,学校或者代课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听力课的重要性。听力课只是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的点缀,老师上课的时候,基本上是重复的放录音,依着教材检查作业。基本谈不到教学技巧。这种做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学生听不懂,就更加对听力课失去兴趣,发展到最后,听力课变成了某些学生的休息课。所以,应当予以确立并充分重视听力在外语教学“听、说、读、写”中的基础地位。在教学中,应当适当降低听力课对学生的要求,增加趣味性,慢慢的培養学生兴趣,以期改变听力课现状。
二、改善日语听力课的课堂气氛
根据克拉申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影响语言习得的最主要的情感可变因素有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等。这些可变因素会妨碍语言习得者的可理解性输入,当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弱时,学习者也能接收到语言输入,但是这种输入到达不了语言习得机制,产生不了语言习得。当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强时,语言输入就可以顺畅的进入语言习得机制,并形成语言习得。产生情感屏障的原因有:1、课上与老师或同学交流不畅;2、基于考试等的挫折影响;3、受到他人否定、嘲笑;4、文化差异等。带有这种不安情绪进入课堂,就不能很好的接受、消化知识。所以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肯定每个学生,接受学生个体的差异,建立一种让每一个学习者都放松的课堂环境。
三、改善教学内容
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是二语习得理论的重要组成。输入假说认为语言输入量需要略高于现有水平。接受性语言行为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向学习者提供大量有意义的、可理解性输入,就会自然产生语言习得。所以在为学生选择教学材料时,首先,要紧密结合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从字母到单词,从单词到短句,从短句到长句……循序渐进直到文章。其次,要求这些材料尽量的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样会使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要选用一些有趣的日本原版的影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日本的文化并掌握地道的日语表达。众所周知,日语语速比中文快,所以开始的时候,要选择一些语速比较慢的材料,不能直接上NHK之类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的优势,通过图文、声像、动画等多种媒体,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耳脑等感官,为学生提供积极地学习环境,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减少学生的不良情绪,提高学习动机,使其充满自信,从而获得理想的日语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与学生互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
四、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参与度
(一)视听说一体,强化应用日语的综合效果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课堂上插入图像、视频等文件材料,为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和习得环境,尽量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增强学习动机,使学生充满自信,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说 ,进行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应用日语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对听到的内容进行更深的理解与扩充。再通过交际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对日语原声视频中的场景进行配音练习,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二)文化互动、场景教学、引入日本文化的视听教学
适当采用日本原声的影视作品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让学生通过语言与实际场景来感受日本社会与文化,选取经典的,让学生做中日文化比较。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对教材中出现的日本文化的话题进行精讲,课件中插入大量的形象生动的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的创造出语言环境中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场景。
(三)文理交融、一专多能、穿插多视角的日语视听内容
(四)听前热身、听后指导、强化学生日语听解策略
在指导中强调背景知识对日语听力理解的重要作用,加大听前热身活动,改变以往的只注重结果的教学方式,加大对听解过程的指导。课前预习和课上提问等形式,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听力内容。
(五)课前演讲、课内引导、课后自主学习
课堂指导中提示学生如何应用周围的资源进行自主的学习。比如,通过小组讨论等让学生知道不单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还可以从学生哪里获得。尤其课下遇到疑问时,可以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来解决。这样可以养成学生利用周围的人力资源来学习的习惯。还可以在课堂上提醒学生将听力课上学到的有趣的知识、新闻讲给日本朋友听,或在其他可上演讲。这样有利于养成学生利用社会或其他课程资源来学习日语的习惯。同时强调团队合作与表达能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做有关日本文化的ppt演讲。这样有助于养成团队协作能力。另外ppt的制作过程,查找相关资料,可以扩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听说能力、创新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协调和谐的视听课堂。
总之,在语言交际中,“听”是一个涉及人类记忆、思维、理解等诸多能力的行为。“听”也是人类表达语言与输入信息的手段,是语言交际的重要途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听”来吸收和巩固语言知识,需要通过“听”培养“说”、“读”、“写”的能力。因此,听力课是外语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听力课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言知识接受度、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及实际能力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武慧方.提高日语听力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8(39).
[2]陈潇.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对初级日语听力教学的启示[J].时代文学,2014(8).
[3]周晓冰.“任务型教学法” 在高校日语听力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5]徐婷婷.新国际日语能力N2考试下的独立学院基础听力课教学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