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学体育如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

时间:2023/11/9 作者: 博览群书·教育 热度: 15057
兰美华

  摘 要:终生体育是中学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中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识,提出了培养中学生终生体育思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旨为中学生身体锻炼奠定基础,为中学体育教育开辟新前景。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终生体育;体育教学体系

  一、目前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滞后。体育教育的组织与方法是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和实施办法。有关研究表明,目前中学体育教育的组织形式改革幅度不大,仍然以传统授课形式为主,同时课程设置不足,理论授课缺乏,有关教学法研究更是滞后。

  2.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认识模糊。思想指导行动,体育教育思想左右着体育教育工作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健康第一”、“快乐体育”、“创新体育”、“以人为本”等多元的体育教育思想一起涌入课堂,给中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造成体育教学主题分散,教育教学思想观念零散混乱、主线不清;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多指向性,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体育教学评价多重性等问题,致使教学效果的评价没有一个公认的、清晰的标准。

  二、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有效途径

  1.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指的是体育教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程、选择教材、规定师生活动的体育活动基本框架或系统。融入终身体育思想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健康教育,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在增进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运动态度,强调学生运动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养成。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意识可使学生有目的参与体育活动,并成为自觉的习惯。体育意识的不断得到发展,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意识的培养首先从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动机出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3.中学体育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体育教师在教授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活动变成一种有目的的自觉行为。体育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掌握体育运动发展的新动向,时刻用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关系应该是平等、互信、亲密、互动的关系。体育教师应改变角色,做一名宣传员、通过体育课、课外活动、专题讲座、宣传栏、座谈会、竞赛活动以及新闻传媒等各种形式和方法,传输终身体育思想,成为忠诚的终身体育倡导者。

  4.采用适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目前,在部分中学应用的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比较符合终身体育思想,体育俱乐部打破了班级的界限,以运动专项来划分授课班级,首先适合了学生运动兴趣的不同,基本实现了中学体育提倡的“三自主”。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应以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各小组有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相应的教师的指导措施也有所不同。在教师的教学组织上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引导、激励学生参与到运动学习中去。教学组织过程应融认知、情感、身体发展为一体,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5.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合理的体育运动技能,能够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体现运动的趣味性,激发人的运动热情,从而使人产生长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拥有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是能够坚持长期体育锻炼的基础,也是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学体育教学在倡导学生快乐运动的同时,需要引导学生产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加强理论课教学,使他们弄懂每一个运动技术动作的原理,通过反复的练习提高运动技能,使他们能够积极、自觉地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行动。

  三、以终身教育为导向的中学体育发展的相关设计

  1.明晰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界就学校体育的任务、目的和目标进行过广泛和长期的讨论,但有关学校体育目标体系似乎还不很清晰完善。终身教育明确指出其发展趋势就是要树立科学的人道主义教育目的观,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适应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标也决定着中学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标准,那就是培养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科学的生活态度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一定水平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终身体育、热爱体育的符合21世纪时代特点和教育目的的中学生。

  2.优化组合中学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最大缺陷就是“注入式”,“为教而教”,教学中有“形”无“神”,单一强调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锻炼的主体作用,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教学中区别对待原则。在实践组织上习惯按常规组织教学,只注重形式上的男女分班上课,而忽视了更重要的不同层次教学。终身教育理念则致力于发展个性,开放体育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养成体育生活方式习惯,突出“教学相长”,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教学不仅仅要解决体育学习的问题,更要解决当前和今后运用的问题。所以要求深层次优化组合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提倡教法的多样化,做到多边互动,因材施教,综合发展,并积极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建构充实中学体育教学体系。根据终身教育的目的观要求,制定更为全面、综合、完整的体育与健康内容的教学体系,不仅要包含运动技能的学习,也要引入包括运动营养、运动处方、体育生活方式等体育卫生保健理论知识,增设现代社会与健康和终身体育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必须体现素质教育以及终身体育、大众体育等新型要求,涵盖普通中学体育大系统的各个主要方面,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教材、学生體质健康标准、学校体育评价标准等若干方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终身教育全面、综合、整体的育人功能;中学体育发展应努力完成终身教育“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基本任务;中学体育发展应体现终身教育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特点。基此,体育教育应大胆改革现状,调整明晰教学目标,建构充实教学体系,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以适应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坚持终身体育锻炼这一人才培养目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