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下旬 热度: 8108
邹艳强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来增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本文旨在通过文化背景的传播,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得体、流利的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关键词:语言;文化意识;小学英语教学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邓炎昌,1989),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语言的展现是应该以文化为依托的。《新课程标准》“强调用语言做具体的事,而不是简单的语言输出(表达)”这就是说,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交流。学生们学习英语都是为了能够运用英语去交流,去沟通,去了解世界。如果我们根本不了解对方的文化是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的。

  一、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教材是教师输人文化最好的载体,在现行的教材中,编者已经较好地关注到了文化的内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渗透在教材的每一个章节中,教师的着眼点不仅是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人文修养的培养和提高。日常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宝藏,扩大学生接触他国英语文化的范围,特别是那些会影响语用和语义的文化因素,与本国文化加以比较,因势利导,积少成多,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

  (一)通过称呼语渗透文化意识

  称呼是人与人之间的称谓, 英语中初次见面称Mr.、Mrs.、Miss.、Ms. 或Dr., 熟悉后就直呼其名, 即便是亲属之间也直呼其名, 是平等友好的关系的体现。但在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 上下尊卑表现得很明显, 除要称呼同志、师傅外, 有的还要冠上表其地位或职位的称呼如某某书记、某某所长,某某校长等。

  亲属称谓也是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例证。在我国,亲属称谓大都能体现亲属之间的关系展示一览无。而在西方称谓上比较笼统、模糊,一词多义。如brother兄弟(sister姐妹)同为一词,年龄大小不分;grandpa既指爷爷也指外公(grandma奶奶,外婆),父系、母系不分;uncle可指叔、伯、舅、姑父、姨父(aunt可指婶、姑、姨、 舅母),年龄、父系、母系不分。英语中的cousin一词更是无所不能,它不但年龄、父系、母系不分,连性别也不分,囊括了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等一系列汉语称谓。

  (二)通过问候语渗透文化意识

  在问候语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习惯和英语国家的文化也有很大差异。中国人见面常问“去哪儿?”、“忙着呢?”、“吃了吗?”等,以表示关心。当问一个西方人“你干嘛去?”而英语国家的人却对此比较反感,会被认为是窥探了别人的隐私,是不礼貌的。在英语中打招呼的用语是“Hi!”,“Hello!”,“How do you do?”,“Good morning.”等。英语学习者要了解英美国家通常不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否则会被视为没礼貌的表现,甚至是冒犯的行为。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而恰当地把这种文化差异渗透给学生,从而为学习得体的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词汇学习渗透文化意识

  单词是英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在教授单词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英语单词背后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如“dog”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如“狐朋狗友”、“走狗”“狗腿子”等,而在西方,狗却被认为是人类忠实的伙伴,和狗有关的用语有:lucky dog幸运的人,top dog优胜者,under dog 失败者,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褒义词。又如red一词,在英语国家和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但英语中的“red”有着更广泛的含义。

  三、利用节假日,及其特殊的情景,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

  “Learning about the culture of another country is the highest purpose of language teaching” (1904 Jespersen). 语言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于该国文化的学习。而最能代表文化,反映民族习惯的是各种节日。东西方国家都有各自的节日,如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Festival,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和Christmas Day (圣诞节)等。每个节日都包含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语言的同时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西方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Tell me, I will forget. Show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 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以节日文化为题的交际活动,让学生通过英语互动,亲自参与,在真是的情景中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

  总之,在小学英语阶段,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因素,运用多种渠道,适时适当地注重文化意识渗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英语、从而真正学会运用英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