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美新现实主义小说在发展进程上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下旬 热度: 14357
王秀银

  摘要:新现实主义小说在世界范围内陆续出现。本文将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与中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在发展进程上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中美新现实主义小说产生和兴起的原因以及和社会历史的关系。本文从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的对比发现,中美作家有重新回归现实,关注社会的转向,但是在写作手法的多样化及创作市场化方面两国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新现实主义;发展进程;比较

  新现实主义自上个世纪以来成为了学术界热点讨论的话题之一。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相同,新现实主义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并且出现在国际政治、绘画艺术、影视制作、建筑设计以及服饰、装演等诸多领域,是后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文化现象。从文学概念上来说,新现实主义出现20世纪末,是人们对“后现代之后”向现实主义回归的文学潮流的统称。新现实主义小说具有在按照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现代、后现代主义手法灵活结合的特征。马尔康姆·布莱德伯里(Malcolm Bradbury ,1932-2000)在《关于90年代小说创作》对新现实主义有过这样的描述,他指出:“90年代开始,巨大的环境变化使我们的历史感发生了变化,对于新事物的实验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惯例常规,即不再反对传统,而继续走传统之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后现代之后。”[1]14他把近年来专家学者对“后现代之后”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的结论既是“后现代之后”就是将传统与变革进行结合,合二为一。除了美国外,在中国也兴起了新现实主义文学。而中国文学界对新现实主义文学的定义则是: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着眼于农村最基层的领导干部、群众或者大中型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艰难处境,直逼现实矛盾、生存问题及百姓眼中的重大社会难题的文学作品,”[2]123同时在90年代中期也涌现出了一批新现实主义作家,以何申、谈歌、关仁山为代表,他们并称为河北的“三驾马车”。他们的代表作包括《穷乡》、《大雪无乡》、《年前年后》、《穷县》、《大厂》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家承前启后,在承继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文学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进一步的发展,对现实社会的各种形态进行了深刻的反映。

  一、起步阶段的对比

  当代美国新现实主义视域下的创作往上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小说创作进入后现代时期,整个世界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影响了作家的小说创作,如大屠杀、核威胁、冷战、技术的传播和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等等。现实主义开始复兴,但不是单纯地向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传统回归,而是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布拉德伯里将这种战后美国小说新的发展方向称为“新现实主义”。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当代美国小说出现了新的发展。随着时间的变化,美国民众渐渐走出两次世界大战的心理阴影,人们的厌世情绪,内心的恐慌不安和悲观失落的心态都开始逐步平息,整个社会也开始进入相对的平稳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民众的创伤渐渐淡化,人们的心态开始转变,人们心态上的悲观厌世,情绪上的失落迷惘,内心的惶恐不安,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得到平复,而此时的社会也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从文学上来说,人们更多地开始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事实和一些新闻事件,传记式、历史性和纪实性等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闯入大众的精神生活。“应该说‘新现实主义是在历史时代和文化传统的共同呼唤下应运而生的。”[3]115社会的变化、作家自身对“后现代的主义”的反思使文学作品开始向现实性回归。

  国外學术界最早使用“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一词的是英国学者马尔科姆·布拉德伯里。布拉德伯里认为将20世纪的文学艺术史简单地划分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存在一定的误导性并存在简略化倾向,“20世纪的小说并没有远离现实主义”。[4]83在《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的“新现实主义小说”这一章节中,布拉德伯里指出:“事实上,没有哪部宣称是反现实主义的作品本身不将现实主义作为基本成分包含在内,而且大多数主要的被认为是反现实主义的文学运动都会辩解自己实际上是现实主义的一种形式。”[5]1127

  中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起步阶段可以追溯到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前身—“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写实”小说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与传统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叙事方法、审美意识相迥异的“先锋”、“实验”文学一时间兴起,各种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形式技巧竞相登台;而与之相比,传统的现实主义渐渐失去了以前的魅力,现实主义作家们也必须面对着现实主义遭受贬值的现实。

  “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出现不仅构成了对纷繁浮躁、旗号众多的各种名目的现代派小说的反拨,又完成了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深化的重构。“新写实”小说对普通小人物尤其是社会底层市民的描写,是近乎自然主义的"零度情感"描写,这种描写在以往的突出英雄人物、中心人物、典型人物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1987年以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新兵连》、《一地鸡毛》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在刚一问世就受到了热烈的关注。1989 年《钟山》举行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中,主办者更明确地解释:“所谓‘新写实小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来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6]12从创作方法来看,这些“新写实”小说仍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是重视反映生活的本真,对现实、对人生都采取直面的态度。“新写实”小说虽然仍可被归类在现实主义小说的大的范畴内,但却擅长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优点,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通过起步阶段的对比发现,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出现略早于中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出现,是因为美国社会相对与这个更早的进入了社会发展的平稳时期,而社会的平稳发展使文学作品开始向现实性回归。

  二、发展阶段的对比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1991年5月,国际新现实主义文学专题研讨会在比利时召开。次年,由克里斯第安·沃斯利斯编著的《当代美国小说中的新现实主义》问世,在这论文集中先后收录了比利时专题研讨会的10篇论文。在这10篇论文中,前五篇论文从整体上对美国新现实主义进行研究,结合美国社会现实和文学环境对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理论进行探讨。其它论文则是对厄普代克、欧茨、路易丝·厄德里奇、玛丽·戈登和艾丽森·卢里的小说进行文本解读,研究讨论作品内所包含的新现实主义思想。该论文集的开篇之作是布拉德伯里的论文《90年代的小说写作》。在该论文集的首篇论文《90年代的小说写作》中,布拉德伯里强调二战之后数年“多种迹象表明有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观念的总体回归。”[1]16他认为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与社会的繁荣有密切的联系。20世有一种普遍认识,认为20世纪80年代关于现实主义的讨论已经消失了,其实不然,关于现实主义的讨论一直都在,并且对小说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新的启发。“新现实主义是一个合适、准确而极具概括性的术语,这是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已经不是纯现实主义时代的民众。”[1]1920世纪90年代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出现了新的危机和挑战,如艾滋病泛滥、海湾危机、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等,这一切的一切足以使当代美国作家开始迫切重视人文主义,而“人文主义的道德观念则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思想”。[4]85如美国当代作家菲利普·罗斯、厄普代克、莫里森等在后期的小说创作中都表现出新现实主义倾向,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为基础,同时借鉴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手法,以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反映了当代美国社会的现实种种。

  中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出现于20世纪末中国社会转型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这就自然决定了它的出现区别于以往现实主义文学形态,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现实品格。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的作家们更倾向于从不同的角度关心社会现实生活,并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写出生活中小事,反映出社会的真实,这是中国小说所表现出的一个新的创作方向。其中,中国的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有关仁山,谈歌、何申、刘醒龙等,他们的创作均具有新现实主义的特点。

  总体来看,中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后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新现实主义小說的创作内容主要以“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当下生活为题材,以写实的笔触着意叙写大中型企业、乡镇农村在社会转型之中的经济窘困境况,写出在种种窘境中下层社会百姓的挣扎与奋斗,同时也揭示出社会转型期中的各种社会问题。”[7]2也就是说,新现实主义作家积极关注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积极关注社会下层百姓的困难处境,关注社会改革路途上的艰难与曲折,也指向了社会现实生活中种种不良的倾向和风气。总的来说,作家们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社会转型期的现实生活并对之给予一定的思考。新现实主义作家们通过敏锐的目光看到了当时最大的社会现实,并把它们予以揭示出来。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延续了上世纪90年代的文学创作,很多方面呈现出一脉相承,但随着理性的成熟、情绪的稳定、知识和学养的丰富以及视野的开阔,一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也表现出对1990年代的超拔。

  三、共性及特色对比分析

  从共性来讲,中美新现实主义作家们在各自早期的文学生涯中都经历了不同的创作道路,他们之所以能够共同走上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之路,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在文学实践中渐次形成了相近的甚至是比较一致的文学观念。“让我们退回到问题的最初,小说首先是产生于民间的。其本身就带有一种民间文化的特征。什么时候小说走进了文人的象牙之塔,我搞不清楚。但是,只要小说这种东西躲进去,就失去了为大众代言的可能。而大众也会掉头而去。失去了大众的应对,作家们应该是很荒凉的。”[7]10-11新现实主义作家们认为小说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是为民众的,应该为民众代言。

  其次,中美新现实主义作家们对于社会文化转型期作家的良知与责任问题给予了共同的关注。“对于作家,‘主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永葆真诚的责任与良知,还有一份对民间和土地的亲情”;“虽然文学的功能是有限的,可是作家的良知和责任是无限的。”[8]3可以看出,突出和强化转型期作家的良知与责任不仅只是一种创作理念,新现实主义作家们还把这种良知与责任贯彻到了各自的小说创作之中。

  第三,中美新现实主义作家们不约而同地对底层百姓的生活表示出了深切的关注。重视和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是文学形态中一种平民意识的体现。这里不仅对社会历史发展和前进的动力问题有着正确的认识,而且对文学的性质与功能问题也有着充分合理的解说,更是表达了对于底层民众的关切之情。总体来看,中美新现实主义作家家正是有着相同的文学观念、对社会文化转型期作家的良知与与责任问题给予共同关注、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使得新现实主义作家们有着相同的创作方向和创作愿望。

  四、结语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与中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出现都是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美国新现实主义是作家对现代、后现代小说反思后向现实主义的回归,而中国新现实主义则继承以前的传统一路发展过来。从作家角度来说,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出现的原因是后现代作家创作的成熟和心态的调整。美国许多当代作家如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托马斯·品钦等,他们一度对现实冷漠,甚至充满了敌对态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内心的不满和愤怒逐渐得到平息,开始意识到真正的作家所追求的是真理,是一种非道德判断的真理。重新回归现实,关注社会,能使他们的作品更博大恢宏。而中国的新现实主义作家们最终能够共同走上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之路的原因在于他们在文学实践中渐次形成了相近的文学观念。总的来说,中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存在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不仅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的驱动 ,而且是文学本身发展规律的自然渲泄,是现实主义在流变过程中的自然发展。通过对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对中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在写作手法上可以更加多样化,如美国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借鉴了现代、后现代小说的写作手法。其次中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在创作倾向上可以更加面向市场。通过借鉴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长处可以使中国新现实主义小说有更加持续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Malcolm Bradbury:Writing Fiction in the 90s,Netherlands: Rodopi,1992.

  [2]徐彦利.站在潮峰处高歌—评杨立元 < 新现实主义小说论 >[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2).

  [3]姜涛.当代美国小说的新现实主义视域[J].当代外国文学,2007(4).

  [4]佘军.中国的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2012(3).

  [5]Malcolm Bradbury:Neorealist Fiction,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8.

  [6]关晔.面对“冲击” 过后的困惑—关于 20 世纪末 “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历史反思[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7]杨剑龙.现实悲歌—何申、谈歌等新现实主义小说论[M].华夏出版社,2000.

  [8]侯春姿.转型期的现实主义文学争鸣及其反思—以“新现实主义”和“底层文学”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