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纪检监察部门《关于国家公职人员办理婚丧事宜十严禁》的规定,又经常听到一些同志说,现在私人办理婚丧嫁娶等事宜也要申报了,有的党员干部还与支部签订了“承诺书”。对此,笔者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前不久,笔者在路经一些街场市口、村寨集镇时,经常遇到“前边办事,请车辆慢行”的告示牌,发现城乡的公路两边摆了许多桌子、餐具、食物,有很多人在聚餐吃饮,场面热闹非凡,“宴请”突出。除看到这些“眼见为实”的“宴请”外,笔者还在生活中遇到许多“耳听为虚”的“宴闻”:昨天是某某的小孩考取了大学请客,今天是某朋友请“满月酒”,明天是某某同事的某岁“生日”请客,再过两天又是某某乔迁新居……等等。经常都是“宴事”一桩接着一桩、“宴闻”一个接着一个。对这些无休无止的“宴请”,有朋友无可奈何地说:“人情大于王法,别人请了你不去不行。如果不去,以后见到没面子。”也有人抱怨说,“一年的人亲钱太多”,表现出无奈。
设宴请客,是人之常情,用自己的钱请客,也是人之常事。可这一“常事”、“常情”,被某些人利用,就出现了“病变”,表现出“病态”,变成一种“社会病”。为什么说这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社会病”,这是因为,这种现象出现了“病”的特征。有书说,病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或发生了不正常状态”。什么是“不正常状态”,就是与正常的状态不一样。以此对照这些“宴请”,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宴请”出现了以下“不正常状态”:一是扩大了请客的事由范围,把可不请客的事也当着宴请的事来办,使“宴请”泛滥。如小孩考取了大学要请一次宴,过一个生日要请一次宴,搬一个家要请一次宴,有的农村建房打一次板要请一次宴,有的结一个婚在甲地请了之后,又在乙地请一次,等等。二是扩大了宴请的规模。张三今天请5桌,李四明天为增大“面子”,想方设法要请6桌、7桌;王家今天办了30桌,刘家明天设法要办40桌、50桌,有的甚至超过100桌,等等。三是提高了档次。有的为请出“阔气”,传统的“九大碗”似乎不足以表现自己“阔绰”,在“九大碗”的基础上又增加到10几个菜,不一而足,摆了“酒盘子”(俗称“干盘子”或“冷盘子”),再摆“席盘子”,在一桌席上,将“喝酒”与“吃席”分别摆一次。四是人亲钱加码。上次收了别人100元,这次还别人的礼至少要在原基础上加几十元甚至上100元。如果互相有其他人际依赖关系或利益输送关系的,还有“上不封顶”之势。许多人常为支付“人亲钱”苦恼。这些搀和了互相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甚至借机敛财因素的“宴请”,大大超出了亲朋好友“宴请”是为沟通、交流、答谢的目的。
实事求是地说,近年来,党和国家政策的不断“惠民”,改革发展成果的不断“共享”,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收入都有所增加,包包里的钱比原来“多”了。但党和国家“惠民”和“发展成果共享”的目的,决不是为了这种“宴请”,也决不是支持大家过这种“宴请”的“好日子”。党和国家历来主张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尽可能节约资源和减少资源消耗,并获得最好的经济和社会收益。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1966年,毛泽东同志又进一步强调:“务必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反对虚荣”。习近平主席在“反四风”中强调“反对奢靡之风,讲排场、比阔气”。这些“有病”的“宴请”,是与党和国家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无休无止、名目繁多的“宴请”,也为广大群众所深恶痛绝。在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人人都在为“圆梦”而努力奋斗。泛滥的“宴请”使人应接不暇,给人造成“矛盾心理”、“矛盾行为”:一是被请之后脱不下“情”,带着矛盾的心理去应酬;二是赴宴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干事创业;三是不断叠加的“礼金”,留下长期摆不平的“人情账”,不少人在背地里议论说,“几百块钱一餐的饭吃不起”,有的戏称为“去吃饭要先买饭票”,表现出不满。
事实证明,“宴请病”是一种社会病、传染病、顽固病,他不象人体上的“天花病”那么好预防、好治理。因为这种“病”由于某些人“不正常心理”的作怪,会互相传染,经常复发,对社会风气形成污染。为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近年来,每到几大节日,各级领导及主要媒体,都在提醒大家,要过文明、祥和、节俭的节日,严禁铺张浪费。但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大操大办的“宴事”,让社会不快,让多数人不快。因此,要根治“宴请病”,必须大家动手,人人参与。对名目繁多的病态的“宴请”,首先要做到“自己不办”;其次,对别人的“病宴”,要能够说“谢”,要敢于说“谢”;第三,对居心不良、借机敛财的“宴请”要敢于与之进行斗争,或向相关部门举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只有大家努力,坚持不懈地同“宴请病”进行斗争,才能够治住这种“病”,治好这个“病”,打造出风清气正、勤俭节约、健康向上的社会生态。
(作者供职于永善县人民法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