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志贺直哉是白桦派的代表作家,活跃于日本近代文坛,并被尊称为“小说之神”,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中拥有很高的地位。他一生当中,为世人留下了《在城崎》、《大津顺吉》、《和解》等多篇有名的短篇、中篇小说,但是長篇小说却只有《暗夜行路》一篇。志贺文学中,与父亲的关系是主旋律,但长篇《暗夜行路》却不是。虽然中间也涉及到与父亲相关的内容,但主要描述的是主人公时任谦作因母亲和妻子的“不义”而备受折磨,并逐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故事。其解脱过程中,母亲这一形象一直形影不离。为了探究其原因,笔者尝试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方法这一西方文化的产物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但《暗夜行路》为志贺文学,是日本文学,属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能否适用尚需讨论,因此笔者在运用此方法论具体分析小说文本之前将在此对方法论的适用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志贺直哉;暗夜行路;精神分析学方法;弗洛伊德;母亲
近几年研究志贺直哉作品中的恋母情结倾向的论文开始多起来,而恋母情结这一概念则属于弗洛伊德创立的西方心理学范畴。也就是说大家开始用西方的方法论研究东方文学了,那么东方文学中的志贺文学是否适用西方文化的产物呢?本文将尝试探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方法这一方法论在志贺文学中的适用性。
一、精神分析学方法的定义及其在欧洲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什么是精神分析学方法?笔者查阅了相关书籍,其中包富华等人翻译编辑的《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与西方文学》中谈及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又称心理分析,由S.弗洛伊德(1856-1939)创立,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方法,是在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学理论,1900年以后成熟起来并得到信赖[1]。具体来说,精神分析学方法是弗洛伊德基于神经性临床研究,并将其追朔到幼儿期,认为那是一种被压抑的欲望的无意识的补偿满足,从而创立了深层心理的动力性机制。而且,精神分析学方法正如字面意思,是基于精神分析学的方法论,包含了无意识、俄狄浦斯情结等理论。这里主要为了探讨志贺文学中主人公对母亲的感情,出于结合紧密度这里只谈及无意识和俄狄浦斯情结两方面理论。如今的学术界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好坏的评价层次不齐,但毫无疑问从诞生至今,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对人类的文化,尤其是西方现代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像书中提到的,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理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有名的流派,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意识形态领域广为传播,尤其对西方现代文学艺术带来巨大影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不仅影响了西方现代文学的大部分主流作家,而且对文学评判、文学研究等方面也有很大影响。在这方面,刘文荣翻译的阿尔伯特·莫德尔(Albert Mordell)的《文学中的色情动机》可以说是其典型的代表作之一。著作基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列举拜伦、海涅、狄更斯等许多西方有名的文学作品作者,充分论证了精神分析学方法在文学研究、文学考察方面的应用可行性,以及相应的论证方法和意义。
作者在前面阐述著书目的的同时也谈到了下面的话题。“在每一本书里都有作家的许多无意识流露,批评家和心理学家只要运用一些屡试不爽的原理,就能把它们发掘出来。”。而且间接引用了评论家圣伯甫、约翰逊博士(1709-1784)的言论,证明通过了解一位作家的生平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并间接地论证了可以通过精神分析学方法分析作品中隐藏的作家的感情或无意间流露出来的情绪。为了更为细致地说明这一点,作者在书中提到“我们不应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种和作家个人生活无关的客观产品,仅仅是由作家根据某些规则创作出来的。文学是一种个人表达,在这背后隐藏着整个人格。作家的现在和过去都进入了作品,而且在那里记录下他的最隐秘的欲望和情感;这是他挣扎和失望的表征。这是他的隐情的泄出口——不管他如何克制,隐情总会源源泄出”[2]他主张文学作品的非绝对客观性,说作家与作品的关系是作品是作家“隐情的泄出口”,并认为作家在创作时会无意间流露自己的情绪。然后列举了信奉无我和客观艺术理论而竭力想隐藏自己个性的福楼拜和梅里美两位法国小说家的例子。只要运用一些屡试不爽的原理便能分析考察出那些隐藏在作品里的作家无意间流露出来的情绪。这里所说的原理便包括精神分析学方法,因而也就说明了用精神分析学方法进行文学研究和考察的可行性。
而且,列举圣伯甫、泰勒和勃兰兑斯等知名大评论家,论证精神分析学方法并不是弗洛伊德创造的,在他发现并提出相应的理论之前就被应用于文学了。堪称杰作的艾德温·普弗的《查尔斯·狄更斯创作之源》,其成功便在于它在很大程度上用了精神分析学方法来研究狄更斯的作品。这样的论述,也可以理解为即便现在用精神分析学方法研究考察文学作品应该也不会出现不合适的情况,或者说运用精神分析学方法去分析考察一部作品会更方便吧。
二、精神分析学方法在日本文学领域中的应用
毫无疑问,弗洛伊德作为西方心理学一大流派的创始人,对西方文学和艺术等产生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因而,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方法研究同为欧洲大陆资本主义社会产物的西方文学的情况很多。但是与西方文化有很大区别的东方文化,其中的东方文学是否也适用呢?能否用精神分析学方法解释或研究其中的文学现象呢?
收集了一系列相关资料并进行仔细阅读之后,笔者发现上述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了。尽管东西文化存在很大的区别,但却有共通的地方。研究日本文学的学者中有人直接或间接地使用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方法这一西方文化产物。比如发表过《精神医学性地看漱石文学》、《精神医学性地看川端文学》等作品的高桥正雄,写过《精神分析学与文学》的山本经等。而且,服部katorinu和服部裕写的论文《精神分析学方法在文学解释上的应用》的摘要部分提到“通过运用精神分析学方法,我们可以在做文学作品解释时获得一种新的可能。”[3]以上便是将产生于西方欧洲大陆的精神分析学方法运用于日本文学研究和解释上的具体案例。这无疑证明了精神分析学方法虽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但依然可以应用于东方文化范畴的日本文学的研究和解释。
三、精神分析学方法在志贺文学的研究与解释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学方法适用于日本文学这点刚才已经探讨过了,那么日本文学中的志贺文学是否也一样适用呢?筆者将对搜集的资料分为中日方面分别进行论证。首先,日本方面,尽管尚且没有发现将精神分析学方法直接用于志贺文学的研究和解释的情况,但间接地从作品到作家的现实生活,或者从作家的现实生活到作品的分析中却有使用精神分析学方法的例子。比如围绕大乘寺的“双鹫图”讨论了《暗夜行路》的虚实的寺杣雅人写的《志贺直哉<暗夜行路>的虚实》(2009)、基于年谱考察了志贺直哉一生中发生的几件大事的松井贵子的《志贺直哉的文学环境》(1995)、论述了事实和虚构的混杂的下冈友加写的《志贺直哉<一个男人和他姐姐之死>论》(1998)等从作品出发追溯到志贺直哉的现实生活的研究案例。而原惠子的《志贺直哉及其家》(上1976/下1977)、松井贵子的《志贺直哉的“母亲们”》(1994)等则从志贺直哉的现实生活出发,进而引申至作品,并对其进行分析、考察和研究的案例。其次,中国方面,将精神分析学方法直接运用于志贺文学的例子有两个,分别是车洁的《论小说<暗夜行路>中的俄狄浦斯情结》(2009)和陈秀敏的《志贺直哉的<暗夜行路>与俄狄浦斯情结》(2009)。两篇文章均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方法研究《暗夜行路》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而间接的运用更是极多,故而在此不一一枚举。
此外,志贺直哉的作品本身便有可以运用精神分析学方法解释和研究的证据。首先,志贺直哉有接触深受弗洛伊德思想影响的西方文学。江头彦造在《志贺直哉研究绪论》(1984)中提到的“志贺直哉受许多外国作家的影响,尤其是俄国和法国的作家,从随笔、日记等中可以发现他经常看那些作家的作品……他会屡屡提到自己在梅特林克的《智慧与命运》中接受到的巨大的思想冲击,大作《暗夜行路》也是用简洁清新的文体描述了尽管命运悲惨,但通过智慧与自觉促进自我发展,最终在大自然的调和作用下实现成长的主人公时任谦作与命运进行英勇战斗的半辈子。”[4]志贺直哉在接触西方文学的过程中无疑会接触到弗洛伊德的思想。证据便是看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之后写的《克劳迪斯的日记》。其次,志贺直哉经常谈及“梦”相关的事情。江头彦造在《志贺直哉绪论》(1984)中还提到“而且他的作品中关于“梦”的描写很多。‘为了祖母‘梦‘从梦中想起‘黑犬‘生病时的梦‘昨天的梦‘奇妙的梦等便是例证,此外其他的短篇和中篇以及长篇中也会再三出现梦。”弗洛伊德意识到,“梦”是解释“无意识”最好的途径,因为无论多么不道德的欲望都可以出现在那里。因而,“梦”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重要的“入口”。
总而言之,产生于西方文化的精神分析学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日本文学领域的分析研究,也可以用于志贺直哉文学的分析与探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在阐释精神分析学方法的定义的基础上,基于搜集到的资料对精神分析学方法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同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产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对西方的文学艺术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因而将基于精神分析学理论的精神分析学方法运用于文学作品的剖析与研究的案例不少。同时,通过搜集的材料可以发现,即便是与西方文化有巨大区别的东方文化也会出现使用案例。在日本文学中,有不少人直接或间接地运用该方法论去剖析研究日本文学,至少说明在日本文学研究和解释方面的适用性。当然,适用的作品大多为与西方文化接触过的作家。除此之外,志贺直哉虽然没有直接去欧洲留学,但却接触过欧洲文学作品。从深受弗洛伊德思想影响的西方文学作品中,志贺间接地接触了弗洛伊德的思想,梅特林克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看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后写下的《克劳迪斯的日记》便是例证。最后,志贺文学中经常出现“梦”的场景。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梦境便是“无意识”的最直观表现。从这两方面来看,志贺文学也是适用精神分析学方法的。
参考文献:
[1]包富华等译.Calvin Adams.Hall.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与西方文学.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6).
[2]刘文荣译.Albert Mordell.The erotic motive in literature(文学中的色情动机).文汇出版社,2006(2).
[3]服部katorinu,服部裕.精神分析学方法在文学解释中的应用.秋田大学教育文化学部研究纪要.人文科学·社会科学,(55):P41.
[4]江头彦造.志贺直哉研究绪论.上智大学国文学科纪要·1.1984(02):P1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