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追风筝的人》中“替罪羊”的形象解读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下旬 热度: 15282
吴超超

  摘 要:在文学作品中,“替罪羊”用来描绘替人受过的无辜者形象。本文用“替罪羊”这一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哈桑和阿米尔。哈桑不被亲生父亲承认,过着仆人的生活,为了阿米尔而受到侮辱,最终为了保护阿米尔家的房子死于非命。碍于主流社会对哈拉扎人的偏见,阿米尔违背自己的本性嘲讽、诋毁哈桑;因父爱被分享心生嫉妒,而对哈桑犯下终其一生不可原谅的错误。他们本质上都是种族歧视和父亲罪过的替罪羊。

  关键词:替罪羊;种族歧视;父亲罪过;哈桑;阿米尔

  一、简介

  作者卡勒德.胡塞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来为了躲避战乱,随父亲逃往美国。《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以他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基础写成的。小说描述了富家少爷阿米尔和忠诚、善良的仆人哈桑之间的故事。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但在一场风筝比赛后,一切都改变了。为了逃避现实,阿米尔和父亲一起离开了哈桑,离开了阿富汗。但他从未原谅自己的背叛,最终他回到家乡,向过去赎罪。

  该小说2003年在美国出版,一经问世即成为国际文坛的黑马,后来被翻译成42种语言,在全球引起轰动,创下了极高的销售记录。该小说在中国被翻译成汉语,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深受我国读者的喜爱。

  二、替罪羊原型

  “替罪羊”源自一个宗教典故。圣经中记载,亚伯拉罕想要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献祭给上帝以表忠心,上帝阻止了他,让他找只羊代替他的儿子,于是这只羊便成了亚伯拉罕儿子的替代品。“替罪羊”这一词语描绘了替人受过的无辜者的形象。

  在《追风筝的人》中,就存在着这样一个替罪羊——哈桑。他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仆人,却拥有一颗朴实善良的心,对主人忠心耿耿,最后却成为了种族歧视及集体迫害的替罪羊。而从另一条线分析,《追风筝的人》一书中还存在这另一个更为隐蔽的替罪羊形象——阿米尔,需要我们更深刻地探讨。

  三、哈桑的替罪羊形象

  (一)父亲罪过的替罪羊

  在小说中,哈桑一直以阿米尔仆人的身份生活着。但其实这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在外人看来,阿米尔的父亲(即哈桑的亲生父亲)近乎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德高望重,睿智勇敢。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隐藏着一个不曾提及的秘密。他背叛了与自己有着兄弟般情谊的阿里,与阿里的妻子通奸,阿里的妻子便生下了哈桑。然而,他却没有勇气为自己所犯的错承担责任,始终没有承认哈桑为自己的孩子,而是以阿里儿子的名分(仆人身份)将哈桑留在身边。

  倘若阿米尔的父亲能为自己所犯的错承担责任,光明正大地承认哈桑这个儿子,那么哈桑过着的就是富家少爷的生活,从小接受教育,不会为了帮主人追风筝而遭受侮辱,不会因为不识字而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最后也不会死于阿富汗的战乱之中。阿米尔父亲没有为自己罪行承担责任的后果就是,把这一切苦难转嫁给了哈桑,让哈桑代替自己来承受,哈桑的命运因此被颠覆。因此,哈桑是父亲罪过的替罪羊。

  (二)种族歧视的替罪羊

  阿富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普什图为其主体民族。而哈桑所在的民族---哈扎拉族只是阿富汗的一个小小的民族,信奉什叶派,被普什图人视为异类,遭受他们的欺侮和压迫。

  身为哈扎拉族人,阿米尔从小就被身边的伙伴排挤,虽然他从小与阿米尔一起长大,他把阿米尔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对他十分忠诚,但在阿米尔心中,从他来没有把哈桑平等地当成他的兄弟。他与同伴出门玩耍时,从来不叫上哈桑。哈桑为了替阿米尔追回风筝,遭受到了巨大的侮辱。当阿米尔因为内心愧疚而无法面对哈桑时,他就通过将手表藏在哈桑房间里的方式来诬陷哈桑。最终,哈桑离开了主人阿米尔的家。在本该拥有纯真友情的年纪,因为种族歧视的原因,他的童年充满着黑暗。成年以后,他也难逃种族歧视的迫害。身为什叶派人,哈桑在返回阿富汗时,被塔利班官员用枪击毙。就这样,哈桑成了种族歧视的替罪羊。

  四、阿米尔的替罪羊形象

  小说的主人公阿米尔看似过着衣食无忧的富家少爷的生活,然而,他过得并不快乐。迫于种族歧视的压力,他对哈桑的态度不可能不受外界声音的左右。他眼睁睁地看着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哈桑为了自己而被恶少拉塞夫侮辱,没有上前去营救,而是懦弱地逃走。他的内心充斥着对哈桑的愧疚感和罪恶感,背着这个沉重的包袱度过了一辈子,出于内心的不安,后来阿米尔收养了哈桑的儿子,走上了救赎的道路。

  他的父亲因为自己犯下的罪行对哈桑始终怀有愧疚之情,通过偏爱哈桑来缓解罪恶感,父亲不对等的爱让阿米尔产生了嫉妒之情,使其为了得到那只风筝夺回父亲的宠爱而不择手段,最终犯下了自己无法原谅的罪行。因此,阿米尔的一生就是在替他自己和他父亲赎罪,也是种族歧视和父亲罪过的替罪羊。

  五、结语

  《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中刻画了两个可悲的替罪羊———哈桑和阿米尔。生活在普什图人聚居的哈扎拉人哈桑,从一出生就被贴上“劣等人”的标签,又不为亲生父亲所承认,这一切都奠定了他的命运。而阿米尔小时候看似过着安逸的生活,却在种族歧视和家庭影响的桎梏下一步步沦陷,做出了违背自己本性的事情。他们无疑是父亲罪过和种族歧视的替罪羊。

  参考文献:

  [1][美]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陈佛松.印度社会中的种姓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勒内·吉拉尔.替罪羊[M].冯寿农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4]张洪伟.《局外人》中的替罪羊范式[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5.

  [5]王建荣.《追风筝的人》风筝意象解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