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刘祖威的《爱的痛苦》一书中,庞太太和她的两个儿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被展现在读者面前。本文通过分析他们三人在生活中各个方面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语言习惯,可以看出,庞太太和她的儿子之间的沟通是消极的、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积极的。对于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母子双方都持有完全相反的态度。对于美国华裔而言,在面对他人的世界观时,交流的双方应该持有开放、认同的心态。在面对语言和文化冲突时,努力、主动地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对于双方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达到积极且有效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沟通;语言障碍;文化观
一、语言障碍
语言上的障碍使得庞太太和她的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几乎是不可能的。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生长于美国的华裔后代,因此是几乎不会说中文的:“自打我去了学校,我的中文便自动停止增长了。在跟妈妈交流时我是一个语言矮子。当我说中文时,最多像一个早熟的五岁孩子的水平”(Louie 2008) 。当他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没有办法用流利的中文与母亲交流。而主人公的母亲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四十年,但是却没有学会英语。从庞太太与他人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她对于语言适应的拒绝和排斥:她坚持用广东话跟别人聊天,也不学英语,作为儿子,阿威没法用中文成功地说出自己心声。比如,他试图告诉母亲一些时事新闻,所以就想给母亲读报纸,但遗憾的是只能将报纸的标题字对字的翻译,“我”知道自己想说什么,而且“我”有好多话想说,但只能将自己想说的话字对字地翻译,然后将这些词语生硬地连接起来,最后无法说出什么名堂来。母子二人没有想过主动学习对方的语言,因此语言障碍是造成母子双方消极沟通的主要原因。
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
母子之间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也是造成双方消极沟通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庞太太固守传统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她不能适应在美国的生活。另一方面,她的两个儿子生于美国、长在美国,相对于庞太太而言他们对于美国社会更熟悉,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他们已经融入了美国的年轻一代,并且活跃于社会生活中。生活于这个社会中,他们当然是希望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在主流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比如,阿威就很关心时事,还喜欢读报纸,很有公民意识。看到母亲在看无聊的摔跤节目时,阿威的弟弟比利在送来咖啡和点心的同时借机关掉了电视,因为他认为这是低俗的电视节目。这些细节表明,母子双方有着不同的审美概念、审美情趣和需求,生长于美国的华裔后代已经适应了所处社会的环境,也接受了西方的文化价值观。
三、婚恋观的冲突
不同的婚恋观也是导致母子双方不能积极地进行沟通的另一个因素。阿威虽然有一个女友,但是他对母亲说自己将不会结婚,这使得母亲非常生气的同时也无法理解。更让庞太太生气的是她的小儿子比利,他根本就没有女友(因为比利是同性恋),当母亲提出让比利去香港找一个媳妇的要求时,比利直接拒绝了她,说自己要跟猫结婚,其实这是他在清楚地表示自己不会和女性交往。当然,母亲是很气愤的:“讲这种混账话,那是一种什么生活,整天抱一只猫?她会给你生仔?”(Louie 2008)老太太的愿望很简单,她就是想找一个中国的儿媳妇,希望后代能孝亲敬祖,传承传统文化。双方都不饿能够接受彼此的婚恋观,当然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
四、曼迪的交流之道
与之相比,阿威的前女友曼迪对于庞太太的观念是包容、接纳的。尽管曼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说着纯正的英语,但她也努力学习中文以便跟庞太太沟通,而且也学着用广东话跟老太太聊天,如果口头上无法表达的,她还用笔写下自己想说的话,跨越语言障碍让两人得以愉快交谈。在文化观方面,曼迪也在试着了解中国文化、体验中国文化。每逢节假日,她都会跟庞太太一起做中国的食品和点心,陪伴着老太太一起庆祝节日,当然这些对于庞太太来说就是心灵上的慰藉,她也特别喜欢曼迪。曼迪在语言、习俗上对庞太太的尊重让双方都能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达到有效的沟通,从而促进了两人的友好关系。
五、结论
从作者对庞太太和两个儿子日常生活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双方的交流在很多方面都是消极、被动的,这种消极的沟通方式源自于语言障碍和截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不管是母亲还是儿子都没有在语言学习、接纳他人的观点等方面做出努力,而是一味地责怪和抱怨,当然就阻碍了母子双方的情感交流。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只有努力适应语言障碍、用包容的心态来接纳彼此的价值观才能让双方达到有效沟通的同时,促进彼此的情感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异质文化冲突背景下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Louie, David Wong.“Pangs of Love.” In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ed. Xu Yingguo 248-272. Tianjin: Nankai University Press, 2008.
[2]Chenhui. “Intercultural Conflict and Suffering: On the Book Pangs of Love.” 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7, 25(05):18-2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