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本是杏花飘香时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下旬 热度: 16166
王冠宇

  一晃离开家乡已快30年了,在暮春时节回家,这好像还是第一次。

  回去的路上,眼前不断浮现着记忆中家乡春天的景象,对孩子来说,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呀!经过一个寒冬的酝酿,万物复苏,大地一片葱茏,河水一路小跑,唱着欢乐的歌┈┈

  小小的村庄,发酵一般,到处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然而,最让我陶醉的,可不是这些。

  每天放学回家,刚刚走到村口,远远地,杏花的香味就随着凉爽的空气蹿了过来。那丝丝缕缕的味道啊,好像钻到了衣服的每个角落,每当衣襟飘起时,都搅动起那浓浓的香味。伴随着进村的脚步的越来越近,那香味便愈加浓烈起来。

  这味道来自于每家的庭院。

  狭窄的土路两旁,是农户家高高矮矮的土墙,循着若有若无的清香,会看到那一朵朵粉嫩的杏花,如同一群豆蔻年华的少女,勾肩搭背地簇拥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说笑笑。更有高高在上者,出墙而来。红杏枝头春意闹,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她们招摇着,卖弄着,引得淘气的男孩子心也荡漾,蹦蹦跳跳着去摘她。

  大叔家在道西,妈家在道东。

  妈家的园子里,靠墙边的地方,父亲都栽上了果树:杏树,李子树,樱桃树,海棠果树,应有尽有。杏树最多,大小有四颗。花开的季节,园子里,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好不热闹!

  隔道而居的大叔家的仓房,那么好玩,趁着大叔午睡,我们就爬上房顶。高过房顶的那颗杏树,大得铺天盖地。我们经常以屋顶为席,躺在杏树下,打闹,玩耍。杏树下淘气的老叔经常使劲摇晃树干,于是花瓣就簌簌而下,落英缤纷,美妙极了!

  那时的春天,在家家户户的园子里,在杏花闹春的繁忙中,在我们每个孩子的欢笑里!

  暮春,应是杏花飘香时。

  可是,这次回到儿时的小村庄,我却失望了。

  从村口到妈家,静悄悄的,没有听到本该属于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也没有闻到久违的杏花的味道,甚至连一颗杏树也没有看见。

  当年尘土飞扬的马路已经铺上了柏油,不见了鸡鸭鹅狗在路上旁若无人悠闲地走。路上也少有人走,只能听见来来往往的拉水的机动车发出单调的哐哐声。偌大的村子,一派萧条。

  我知道,这些年,村里年轻力壮的都去城里打工了,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妈说,如果我再晚几天回来,过了芒种季节,村里的人就更少了。

  放眼望去,家家户户的园子里都打好了整齐的田垄, 可能是时令尚早,地垄间还鲜见绿色。邻家的园子里,偶尔可见几颗开着白花的低矮的李子树,他们零星地立在墙角,像被后妈虐待的孩子, 孤独而可怜。

  看着看着,荒凉之感油然而生:家乡,你这是怎么了?

  几年前回家,就发现草场越来越小,原来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天高云淡的写意,随着经济的发展,渐渐成了历史。很多人利用政策的空白,自作主张,经过大面积改造,把草场变成农田,你一块,我一块,没几年,祖宗留下来的草场,已经面目全非!

  近几年,随着农业用地价值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土地的占有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村后那条曾经养育了几代人的小河,也都早已干枯,河床上插满了杨树苗。

  为了提高产量,人们不惜破坏经营多年的田间防风林带,有人甚至夜里偷偷放一把火,把树木活活烧死。

  站在村子的十字路口,看着家家户户光突突的园子,顿时心生悲凉,不由得想到鲁迅的《故乡》一文。想起辛苦麻木的闰土,辛苦恣睢的“圆规”。

  自古以来,农民都是生活最不容易的群体,他们的眼界决定了他们做事的方式。真心希望在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同时,父老乡亲都能带着敬畏之心对待我们赖以生存土地!还草场以绿色,还杏花以芳香,还青山以清翠,还河水以明净。

  我盼望,在不久的将来,当我再次回到村庄时,依然如几十年前那样:看到蝴蝶飞舞,闻到杏花飘香┈┈

  (作者单位:南京炮兵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