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英式幽默中的反讽艺术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下旬 热度: 16229
李忠民

  摘 要:反讽是艺术化的语言,它在文学上最大优点就是冷静而带机智地把话说出来,让人感到它的机锋,幽默是反讽最显著的功能。英式幽默是英国人长期生活以来形成、深受英国历史文化影响、并带有显著英国人性格特点的独特幽默。反讽的主题贯穿英式幽默,突显出英式幽默的“冷”,彰显了英式幽默的独特魅力。本文将从言非所指、大事化小、含沙射影、强烈对比、出人意料五个语言技巧的灵活运用来解读英式幽默中的反讽艺术。

  关键词:反讽;英式幽默;小不列颠

  英国情景喜剧《小不列颠》把英式幽默发挥的淋漓尽致,可以称得上是英式幽默的百科全书。对于不熟悉英国文化背景、不了解英式幽默的观众来说,剧中夸张、怪诞的无厘头英式幽默会让人迷惑不解,找不出笑点。作为典型的英式幽默喜剧,《小不列颠》情节里的反讽比比皆是,将反讽的艺术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反讽与英式幽默一脉相承,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英式幽默的“冷幽默”魅力。本文将从言非所指、大事化小、含沙射影语言技巧的灵活运用来解读英式幽默中的反讽艺术。

  一、反讽与英式幽默

  (一)反讽的概念

  反讽一词在希腊语中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理想国》中,特指“苏格拉底式的反讽”即一种自贬式佯装的诡辩风格。因此,一般认为反讽始于古希腊的修辞术语,意思是反话、反诘。作为一种修辞格,它被定义为“说与本意相反的事”“言在此而意在彼”,“为责备而褒扬,或者为褒扬而责备”和“进行嘲笑和戏弄”。[1:23]谢林、施莱格尔和索尔格发展了反讽的概念,施莱格尔认为“滑稽乃是绝对与相对之间的斗争,即同时意识到对现实的一篇完整记述应具有非或必然性和必然性。因此作家必须对其作品感觉到矛盾的心理,他凌驾其上而又超乎其外,几乎将其玩弄于股掌之间。”[2:18]反讽由一种局部性的修辞手法变为创作的原则,从而形成了美学意义上的反讽。

  20世纪20年代 “新批评派将反讽演化为更全面具体的诗的本体原则,虽然它具有一种形式主义倾向,但在总体上新批评使反讽成为诗学的基本原则,服务于艺术整体,拓宽了反讽内涵。”[5:155]

  无论反讽是一种修辞格,一种文学原则和美学取向,还是一种诗学原则和哲学态度,反讽不外乎两个要素:一是反讽语言的隐含性,二是反讽效果的艺术性。幽默是反讽艺术效果最显著的特征,反讽或多或少都有幽默的成分,使得语言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达到特殊的效果。幽默的反讽是听话人本来可以理解说话人的动机,说话人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以达到幽默的效果。反讽的幽默功能也是人类语言交际的调味剂。

  (二)英式幽默

  幽默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由于文化学识水平的不同,每个人的幽默都是不一样的,同样,不同的国家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幽默风格。特殊的历史、地理、文化因素使得英国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英式幽默。幽默作家乔治·麦克尔斯曾经说过,英国人是世界上唯一为其幽默感自豪的民族。英国人性格含蓄、内敛,举止优雅而温和。虽然他们典型的绅士形象看似与幽默相距甚远,但其实英国人却从来都不缺少幽默。英国人的幽默既不同于法式幽默的浪漫也不同于美式幽默的豪放,英国人以其轻松、诙谐的自嘲方式展示了与众不同的幽默文化。

  人们习惯把美式幽默称为“热幽默”,相对而言,英式幽默则为“冷幽默”。“幽默离不开国情、民族、时代和审美心理差异的制约。在一个民族区域内风靡的幽默往往鲜明地表达出民族潜在的愿望、关注以及冲突,投射出民族整体的影像。”[8:89]英式幽默的显著特点就是强烈的讽刺,英国人不仅讽刺他人,讽刺社会,更热衷于自我嘲讽。“英国人的幽默是一种冷幽默,其喜剧效果不在于插科打诨,而是借语言的文雅机智,以浑然超脱的态度进行自我嘲讽”。[7:54]因此,强烈的讽刺和自嘲的主题贯穿英式幽默。

  讽刺包括明讽、暗讽、反讽、讥讽。而在英式幽默中的讽刺中,反讽是最为显著的特点。因为反讽不像明讽、暗讽、讥讽那样带有强烈的攻击性,反讽的语言效果更具有幽隐委婉性,其目的重要也是达到幽默效果。反讽艺术效果的实现,要求讲话者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幽默的智慧,同时还要考虑到受众的理解能力,因为只有受众理解到讲话者的言外之意,反讽效果才能实现。这就要求讲话者要采取灵活多变的语言技巧来实现反讽,本文将从言非所指、大事化小、含沙射影、强烈对比、出人意料五个方面来研究反讽语言在英式幽默中是如何彰显幽默魅力的。

  二、《小不列颠》中的反讽艺术

  (一)言非所指

  “反讽成为一种修辞格,它的基本特征是字面意义与深层意义不一致,即言在此而意在彼。”[1:24],也就是说反讽在文字的表面意义和真实意义之间、行动与结果之间、表象与真实之间有一种不相符合、不协调甚至互为矛盾的现象。简单说来,即言非所指。说话者与听者都能揣摩出“言外之意”,而听者又不能去直接揭发而自取其辱,因此只能被动受到嘲弄戏谑,达到“有苦说不出”的喜剧效果。请看下例:

  减肥班的教员Marjorie在度假回来后皮肤被晒成了橙色,由于她平日对学员要求苛刻,动不动就恶语相向。于是,当她向大家提问“什么样的食品是暴食性食品”时,大家都开始讥讽嘲笑她。首先Paul的回答为“橙味巧克力”,意指Marjorie的肤色和橙子一样。Ann回答为“泡沫饮料”,Paul说“感觉怎样,像跳探戈舞吗?”,探戈舞一般为南美洲人所热衷,他们的皮肤是橙色的,也是暗中讥讽Marjorie。Meera的回答为“红橘”,Marjorie说“红橘不算是暴食性食物”,Meera回答“但它的颜色是橙色的”。几个学员的答案都是和橙色有关,他们并没有直接嘲笑Marjorie的皮肤,而是言非所指,暗中反讽,结果,Marjorie被气到发飙。因此,言非所指的反讽效果比直接嘲笑别人更能刺痛人,突显了反讽的魅力。

  同性恋Andy同样善于对Lou使用反讽。在Lou得知自己的母亲去世后,非常伤心的告诉Andy他要回家参加葬礼,Andy很惊讶的看着Lou,说:“你挡着我看电视了”。他们俩流落荒岛后,Lou为了能去找人来救Andy,决定游过大海,临走前他依依不舍的对Andy说:“或许我以后再也看不到你了,我要告诉你,我爱你”。Andy听后,还是一脸惊讶,说:“你挡着我的阳光了”,使得Lou伤心欲绝。Andy并没有说他对Lou的漠不关心,但他所言非所指,反讽话语随手拈来,伤人于无形。

  (二)大事化小

  大事化小,把严肃的事情以轻松搞怪的态度处理是英式幽默的一大特点。对待严肃的事情,偏给予揶揄戏弄。把政治当做“儿戏”,对政治加以讽刺,用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把“正事”搞得乱哄哄,总会让人忍俊不禁。对政治的讽刺是英国社会生活的鲜明特色,讽刺政治的现象在文学、电影等作品中屡见不鲜,这可能与资本主义民主制下各党派之间互相拆台、相互嘲笑有关。曾风靡一时的英国情景喜剧《是,大臣》与后来的《是,首相》就是典型的政治讽刺剧。戏弄政府官员在《小不列颠》中是常见现象,在首相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所有到场的媒体不是正常的政界媒体,而是些诸如流行乐杂志、亚洲宝贝、动漫杂志、恐龙杂志等等不着边际的娱乐媒体。更为滑稽的是,各媒体对之前提出的关于外交部长辞呈、内阁中最坚强的盟友等问题并不感兴趣,而当每日电讯记者问“西城男孩里你最喜欢谁?”时,各大媒体记者全都举着话筒、瞪大双眼等待答案。对政治戏弄揶揄的态度,对政府工作的漠不关心,折射出了人民对政府的失望与鄙视。

  拿国家关系开玩笑也是《小不列颠》的拿手好菜,《小不列颠》系列之《小不列颠·大美利坚》讲述的英国人在美国发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尤为出彩的是经常拿英美两国的国家关系开玩笑。在第一集中的开头旁白中说到:

  “大不列颠和美利坚两个伟大的国家,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我们发现了美利坚大陆,即使它本来就存在。我们故意让你们赢得了独立战争,因为不让你们赢的话,你们就会哭鼻子。你们非常慷慨的在二战的最后时刻加入了我们,非常感谢!”

  英国人除了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还能反过来,把重要的事轻描淡写,一切“玩笑”处之。[4:79]。上例的旁白以轻松诙谐的语气调侃着英美两国的关系,很明显的是最后一句话“你们非常慷慨的在二战的最后时刻加入了我们,非常感谢”,此处讽刺了美国在二战时旁观他国作战,在最终时刻才迟迟出手。而该剧在表达时用“非常慷慨”和“非常感谢”,使讽刺挖苦之意凸显。

  (三)含沙射影

  含沙射影,比喻暗中诽谤与中伤,暗中攻击或陷害人。作为反讽的表现手法,含沙射影则是指通过描述一种场景来暗指另一种道理,从而揭露矛盾,警戒他人。Andy和Lou的恋爱桥段是《小不列颠》最出彩的剧情之一。倚仗Lou对他的喜欢,Andy假装残疾来骗取Lou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而在他们的生活中,Andy又用无休止的捉弄Lou,反复闹腾。每当Lou带着Andy去购物时,Andy选东西总是看都不看就说“I want that one”,而一出超市门口,他又要求换。他们要去旅游时,凡是Lou推荐去的地方Andy偏不去,而到了他想去的地方时,他马上就会说“I dont like here”,让Lou几近崩溃。然而,当Lou短暂离开他时,他会变得恐慌,盼望Lou回来。由两个同性恋的恋爱讽刺了男女恋爱中,那些总是无尽的折腾女孩,而当爱她的人离开她时,她又会陷入无边痛苦的境地。

  Dudwee先生和阴阳人Ting Tong的荒唐恋爱则讽刺了一些男人在恋爱中性欲至上的行为。Dudwee和Ting Tong在网聊中结实,后Ting Tong来到Dudwee家里,当Dudwee得知Ting Tong是阴阳人时感到愤怒而想赶其离开。而每次Ting Tong又可以满足Dudwee的肉欲要求,因此,他们两个人靠性维持在一起,荒唐变态的恋爱行为让人哭笑不得。

  四、结语

  在英国,如果说一个人没有幽默感,那就是对他最无情的抨击了。幽默俨然以成为融入英国社会生活的必备生存技能。英式幽默面子上是冷静的温文典雅,骨子里是辛辣的讽刺,背后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及高雅风趣的品位。无论是高雅的艺术、轻松的聚会、严肃的政治、平淡的生活,无不折射出幽默的影子。反讽是英式幽默的主题与灵魂,英国人敢于讽刺,乐于嘲讽,含蓄地张扬自己的幽默文化。由反讽入手来了解英式幽默,就抓住了英式幽默脊梁。英式幽默一定程度上也是英国人性格和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把握了英式幽默能更好的理解英国人和他们的生活。更重要是,幽默是一种高深的智慧,是化解困境的法宝,是为人处世的哲学。正如林语堂所说:“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情感,但是幽默与其他风调同使人一笑,这笑的性质及幽默之技术是值得讨论的。”[3:08]

  参考文献:

  [1] D·C米克,周发祥译.论反讽[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2.

  [2]雷纳·韦勒克,杨自伍译.近代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3]林语堂.论幽默[J].文学界杂志社,2009.

  [4]罗屿.英式冷幽默,美式热幽默[J].新世纪周刊,2009.

  [5]徐丽娟.反讽概念与艺术形式的演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

  [6]张少文.旧瓶新论——论浪漫主义反讽的叙事体式[J].外国文学,2003.

  [7]赵琼.自嘲与自傲:英式冷幽默的背后[J].安徽文学,2013.

  [8]周安华.幽默与语言艺术[M].商鼎文化出版社,199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