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文化语境
真人秀节目的火热在经历了历时十年的初生、酝酿、打磨、低潮、重启之后似乎迎来了转型期,全新模式的开启不仅得益于引自国外的成熟的节目制作模式和视角独特的选材形式,更是基于国内本土真人秀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创作形式的饱和。从去年《爸爸去哪儿》开始,互动体验类真人秀节目自进入人们的视线开始便一直好评如潮,观众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审美疲劳之后更倾向于真实性、平民性和更具纪实性的节目,尽管形式上是舶来品,但内容改革后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真人秀节目融合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精髓,在节目运作中营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已满足受众的需要和审美趣味。
一、国内外真人秀节目研究综述
(一)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兴起和发展
真人秀节目在我国真正引起受众关注并产生巨大声浪作用始于2004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这档歌唱类竞技节目掀起了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的热潮,由比赛推出的草根明星培养了大批真人秀节目的成熟观众,自此该类真人秀成为经久不衰的热门复制模式,而后产生了大批相同类别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小至地方台,大到星级卫视和中央台。真人秀节目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短暂的潜伏期后便開始蓬勃发展,在此期间,出现了各类真人秀节目,如歌唱类、表演类、体育类、益智类等。各类真人秀节目生产周期较短,大多引自国外的成熟节目,原创节目较少,大部分节目由制作者制定规定情境和游戏规则,邀请普通人为主体的参与者,并要求在一定的周期内完成某一目标或者展示某种生存状态及过程,用纪实的手法录制播出电视节目,结合访谈、竞赛、故事性、益智、游戏等娱乐元素,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国内真人秀节目(俗称选秀节目)正是抓住了节目本身的戏剧性和受众的参与动机,利用社会普遍心理即对“成名”和“富有”的渴望,以凸显草根成名的诱惑,迎合观众的心理,成为满足受众需要和欲望的载体。
(二)韩国真人秀节目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了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共享,随着社会文化国际化的演变,产自西方国家的真人秀节目逐渐风靡全球,而随之而来的节目进化成为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为满足本土化需要而进行的体制蜕变。韩国的真人秀节目最初也是“舶来品”,其节目制作流程、样式甚至内容都解剖于西方的真人秀节目,在几经磨合之后,为迎合本土观众的需要和创作更符合本土文化背景的节目,韩国的综艺节目开始了本土化改革。由于中西方文化渊源的不同,相比较强调竞争,看重结果,目的性极强的西方节目制作模式,韩国综艺节目的改革从内容上更贴近本国观众对轻松娱乐的追求,突出过程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其次为弥补在节目构思上的不足,节目参与角色的选择偏向于明星,这就带动了节目的受关注度,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
由于成熟的节目制作经验培养了大批成熟的受众,具有导向性的韩国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文化背景相似的东南亚国家的受众需求,于是针对这类海外群体的节目内容的调整赢得了市场的同时,带动了节目类型的改变。这类蕴含娱乐性、流行性和消费性特点的真人秀节目成为实现受众梦想、宣泄情感、释放压力的平台,相较于原始的真人秀节目紧张刺激的环节设置不同,这类节目没有过分渲染的环境压力,没有紧张的晋级比赛,而是通过体验某种生活状态或生存方式完成任务或实现某些想法和追求,这样的节目设置给参加者更大的自主性。
二、亲子互动类真人秀节目兴起的利弊
(一)节目语言文化的碎片化
流行文化的发酵扩张常带有区域性、暂时性,而由此产生的语言文化的碎片化和“剪接”风现象亟需人们的反思和关注,某类真人秀节目的兴起常伴有这样的缺陷,一旦某个话题或者词语在热捧的真人秀节目中出现且被发掘便马上成为街知巷闻的高频词汇,各种被转嫁和剪辑的语言版本纷纷出炉,受众在使用这类词汇的同时不自觉地抛弃传统的语言习惯,背离了经典的语言文化纲常,这对系统性、纵深性思想体系的形成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节目外营销推动周边产品经济的发展
从电视版《爸爸去哪儿》的走红衍生出电影版的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节目制作方通过节目内和节目外的双重营销手段将这档亲子真人秀节目成功变成2013年最热的话题之一,零差评的优质口碑为第二季节目的开播埋下了伏笔。随着剧集播出收获的好评不断,节目组摆脱了最初的冠名尴尬,节目当中陆续出现了食品赞助、车辆赞助、感冒药赞助等广告,据悉,第二季《爸爸去哪儿》的冠名权飙升至3亿。除节目内营销外,节目开播后制作方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辟相关的投票板块让网友参与投票,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并在官方微博上更新视频、图片和最新剧集的花絮,激发观众的兴趣点,扩大节目影响力。其次大型活动海报的公布、明星父子(女)在开播前后的公开亮相宣传以及明星效应所覆盖的固定目标人群的口头营销,最重要的是优质的节目内容本身所产生的良性影响通过意见领袖的传递扩大了影响力的辐射范围。
作者简介:苏畅(1989-),女,满族,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