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三国演义》俄译本中的不可译因素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上旬 热度: 18781
马雅琼

  摘要: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在翻译史上一直争论不休。在通往可译性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障碍。它们既包括语言不可译性因素,也包括文化不可译性因素。不可译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随着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可译性限度的范围会越来越小。

  关键词:不可译性;不可因素;相对概念;《三国演义》

  可译性(переводимость)和不可译性(непереводимость)在翻译史上一直争论不休。它们是翻译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之中,进化的过程大致相同,拥有大体相似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由此造成人类思维内容和思维规律的一致性。语言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①思维的共性决定了思维的可理解性,作为思维载体的语言也因此具有了可理解性,正是语言的可理解性构成了可译性的基础。但是在通往可译性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障碍,它们既包括语言不可译性(языковая непереводимость)因素,如双关语、文字游戏、词汇形象的联想意义等,也包括文化不可译性(культурная непереводимость)因素,如无等值词汇(безэквивалентная лексика)等。②所以说,可译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译性之中总是不同程度地包含着不可译因素。其中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具有不可译(俄译)的现象,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都存在可译性限度,这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国演义》受到了世界各地中国文学热爱者的青睐,因此对这一文学巨著的翻译层出不穷。1954年莫斯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俄译本《三国演义》,由巴拿休克(В.А.Панасюк)翻译并注释。所以本文拟结合某些翻译理论,尝试分析《三国演义》俄譯本中某些语言及文化现象的译例。

  一、语言不可译性因素

  从历史文化和翻译技能技巧的现阶段看,结构障碍构成了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带有固有性,包括文字系统、语音系统以及结构与语用相结合的审美修辞系统。③中国古典小说有时带有一些文字游戏,比如谐音和汉语字形构成的语言现象等,这使文学作品别具一番风味。但是,将汉语译为俄语,汉字的语音及字形特征无法保留,因此原文语言上的特点多半无法在译文中体现出来。

  古典小说中的文字游戏,虽说带有游戏成分,但有时具有重要寓意,涉及行文的主旨。例1:原文第一百十一回:见山势狭峻,乃问向导官曰:“此处何名?”答曰:“段谷。”维大惊曰:“其名不美。‘段谷者,‘断谷也。倘有人断其谷口,如之奈何?”由于“段”和“断”是同音字,姜维由“段谷”联想到了“断谷”,他担心谷口有伏兵截断他的去路。“段谷”是个地名,按照一般的翻译方法,应该采取音译,但是音译的效果不能表达姜维说话的用意,但是按“截断——отрезать”的意思来译该地名的话,又会导致文本信息传达错误,看似很难传达原本的意思。试看译文:Цзян Вэй увидел,что они идут по дороге,вдоль которой с двух сторон тянутся горы.

  — Как называется это место? — спросил он у проводника.

  — Ущелье Дуаньгу.

  — Не нравится мне это название.Нас здесь и впрямь могут отрезать…

  译文中姜维的话被意译了,说他不喜欢这个名字,因为这预示着在这里将被截断去路,但是Дуаньгу与отрезать在俄罗斯人看来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他们读起来可能会不知所云。

  谐音现象虽然近于不可译,但是倘若译者采用某些方法,比如省略、补偿等,仍然可以减轻这些不可译限度。例如,在刚才所讨论的句子中,译者在注释中加了一句 Дуань — по китайски значит ?отрезать?.这样一来,可能在某些程度上减轻读者的疑惑,但原文的修辞色彩也有所缺失。

  此外,由汉语字形构成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不可译因素,因为这些现象不能用俄语字母表现出来。例2:原文第一百零四回中曾描写魏延夜里做梦,梦见头上突然生出两角,就请行军司马赵直解梦,他如是说:“此大吉之兆。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有角,乃变化飞腾之象也。”之后他碰到费祎又说此梦非吉兆:“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头上有角,其凶甚矣。”其中译文中这句话为:Потому что иероглиф,обозначающий рог,состоит из двух частей:вверху пишется ?меч? — ?дао?,а внизу ?юн? — ?применять?,— объяснил Чжао Чжи.— Вэй Яню приснились рога на голове — это не к добру:над его головой занесен меч.

  汉字的构造和俄语单词的结构完全不同,这必定给译者带来极大的困难,尽管译文中解释了汉字“角”的构成,尽力想让读者明白其中的奥妙,但是对于语言体系不同于中国人的俄罗斯人来说,这不一定能达到原作上述话语的预示目。因为后文中应验了赵直的猜测,原来诸葛亮临终之前授以马岱密计,马岱趁魏延不备之时将其斩于马下。

  二、文化不可译因素

  在双语交际的实践中,有一种因素大大增加了可译性限度,这就是民族文化心理,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牵连到历史传统、民族地原生态环境、生活习俗及至审美倾向和价值观,民族文化心理心理障碍是很难跨越的。④例如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几乎每个事物都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文化层面的可译性限度又是译者翻译中国古典著作时遇到了另一大困难。《三国演义》中涉及了大量中国历史知识,包括典故、官职、地名、兵器等。中俄文化背景各不相度,其中古汉语中有许多事物,在俄语中都找不到等值词汇(безэквивалентная лексика)。

  《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多数职位为中国古代所特有,译者往往传达不了足值的信息。例3:在原文第八十回中有这样一段话:即时送汉中王还宫,一面令博士许慈、谏议郎孟光掌礼,筑台于成都武担之南。这里面出现了“博士”这个职位名称,它不同于现代的学术级别称谓,而是三国时期的一种官名,专授经学和议定典礼,近似官方的儒学领导人,属五品。再看译文中是怎么处理这个官职的:Все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к торжественной церемонии были возложены на ученого Сюй Цзы и советника Мын Гуана.可以看出,俄文中将“博士”译成了“ученый”,在俄语中ученый是某一学科领域专家的总称,虽然也与知识有联系,但是没有确切表达出原文中“博士”一词的文化内涵。

  此外,汉语中有许多具有独特感染力的词,它们也是不可译的,例如梅、荷、龟等,以梅寓人之坚贞不移,以荷花寓人之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以龟寓之长寿,至今不衰。原文中就出现了多处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场面,例4:原文第三十七回中,作者是这样描写刘備初顾茅庐时见到的隆中景物: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毋庸置疑,作者这样写不单单是为了描写景物,因为猿、鹤、松、竹在中国文化中都具有独特的寓意,隐逸之士视鹤为自身清高超逸人格的代表。猿鹤并吟则勾勒出一副清高美景,预示此地为福地,又表明人乐在其中。松与竹一起常被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作者旨在借用这些景物,衬托出诸葛亮清高脱俗的超然品格。但是在俄罗斯文化中,这些词语不具备这些寓意,因此俄译本也就无法向读者传递这种信息了。试看译文:

  Резвились и прыгали обезьяны,разгуливали аисты; сосны и заросли бамбука соперничали друг с другом в пышности.由译文可以看出,作者仅仅进行了字面意思的传递,而对于不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俄国读者来说,他们根本领略不到其中深层的涵义,甚至会曲解其中的意思,因为在俄罗斯文化中,松树常用以衬托阴沉、压抑的景色。

  但是,文化不可译性是暂时的,具有历史性。随着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这类不可译性的范围会越来越小。此外,源文化越具有“全人类性”,它的可译性就越强;反之民族特色、地方特色越浓,就越不可译。

  三、结语

  总的来说,不可译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完全等值是现实翻译实践理想化的结果,翻译不是要创造一个与原文完全等同的文本。绝对的可译性也不是总能实现的理想。为达到主要交际目的而造成的局部损失,使译者只能进行部分等值的翻译。

  注释:

  ①引自彭泽润,李葆嘉:《语言理论(第四版)》,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67页。

  ②引自杨仕章:《语言翻译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1页。

  ③引自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97页。

  ④引自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97页。

  参考文献:

  [1]http://publ.lib.ru ?Ло Гуаньчжун ?Троецарствие??:ГИХЛ; Москва;1954.

  [2]沈伯俊,谭良啸编著.三国演义辞典[M].成都:巴蜀书社,1986.

  [3][明]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4]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杨仕章.语言翻译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彭泽润,李葆嘉.语言理论(第四版)[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