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茨威格热衷于人的精神分析,对人物心理细致而又准确的观察和描写是其作品的共同特点。细读他的作品《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马来狂人》就不难发现,除了心理方面的相似之处之外,两部作品还有其他的共同点: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是一位备受内心煎熬的倾诉者,并在其自身经历中扮演着他人的救赎者。
关键词:《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 《马来狂人》 ;倾诉者;救赎者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的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和翻译作品。他的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嫉妒、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其著名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马来狂人》也不例外,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都得到了精彩的描写。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C太太和《马来狂人》中的德国医生两个看似性别不同,身份地位不同的人物,却在各自的离奇经历之中扮演着相似的角色。他们都起初将自己的经历深藏在心底,并最终选择向一个陌生人吐露心声以获得心灵的解脱。同时他们都充当了别人的救赎者,拯救别人的身体、灵魂或名誉。
一、《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马来狂人》内容简介
在进行具体的论述之前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两部作品的主要内容。《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主要讲述了一位年过六十、富有高雅的英国寡居女人C太太,在旅人们对饭店发生的风化案发生激烈的争论之后,向“我”倾诉了困扰她一生的二十四小时经历:当年,也就是她丈夫去世的第二年,四十二岁的C太太独自一人来到蒙特卡罗,空虚寂寞的她在赌馆里迷上了一位嗜赌如命的年轻人。短短的二十四小时里,C太太对这位年轻人产生了波澜起伏的情感变化,从一开始只是好奇那双充满魔力的手,到急切挽救站在死亡边缘的他,再到意乱情迷失身于他,后来疯狂地不顾一切想要和他远走天涯。可是C太太一厢情愿的付出并没有让这个年轻的赌徒洗心革面,换来的却是当众的侮辱和情感的欺骗,这样的结果使C太太之后的人生蒙上了羞愧、痛苦和自责的阴影。
《马来狂人》讲述了一个德国医生在深夜船舷旁黑暗的角落里向“我”讲述了他的故事。他由于偶然的过错,流落到亚洲热带丛林中苦熬岁月。突然有一位美丽的妇人奇迹似的闯入了他的生活,求他帮她堕胎。妇人的高傲使得德国医生自尊受挫,他内心隐藏的情欲被彻底激发,向妇人提出了委身于他的非分要求。这个高傲的女人向他报以一声轻蔑的长笑,转身离去。他像马来狂人一样对她穷追不舍。他的追踪不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是为了给她提供帮助。妇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誉,不惜铤而走险,让一个无知的老妪为自己堕胎,最后流血不止,悲惨地死去。弥留之际,她并不追悔往事,只怕死后名声受到玷污。德国医生成了妇人遗嘱的执行者,保全了她的名誉。
在两篇小说中,主人公都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在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C太太在赌场发现年轻的赌徒之后,先是被他充满激情的双手和脸部表情所吸引,后来在赌徒输的精光,生无所恋地走出赌场之后,C太太从他身上感受到了强烈的走向死亡的力量,她看着在倾盆大雨中一动不动的赌徒已经能够确定了他必死的决心。一个上流社会的太太按照常理不该在这样的情境下与一个陌生的男子有任何的接触,但是她无法眼睁睁地看着他一步一步地带着绝望走向死亡。于是C太太克服了自己因袭成习的羞怯心理,去救助赌徒。她先是将赌徒从长椅上拉到避雨的地方,又雇了马车将赌徒送入一家宾馆。第二天耐心地听赌徒讲述他的经历之后,C太太答应给他支付赎回他偷窃首饰的钱以及回家的路费,并准备将他亲自送上火车,离开这充满诱惑的地方。在离开之前C太太带他去教堂,让他真诚地忏悔,并发誓不再赌钱。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心灵上还是从物质上,C太太都竭尽全力地想要这个拯救迷途的青年。
在小说《马来狂人》中德国医生一开始就被白人贵妇设定为自己名誉的救赎者。妇人的丈夫马上就要归来,但是自己有了情人的孩子,为了不使丈夫发现自己出轨的真相,保全自己的名誉,妇人必须在丈夫回来之前拿掉这个孩子,并保守这个秘密。如果一个上流社会的太太去她附近的医院进行堕胎,那么这一消息一定会在她的社交群不胫而走。在这种情况下,求助于常住边远郊区,远离自己生活圈的德国医生确实是明智之举。
虽然德国医生并没有按照妇人的计划对她进行救赎,但他在妇人离去后竭尽全力地尝试各种办法想要提供帮助。妇人在求助医生无果的情况下,她把自己交给无知的老妪。她不可能预见不到潜在的危险性,但仍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从妇人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她已经将名誉至于生命之上,就算失去生命也要保全名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妇人将自己最重视的东西,即名誉托付给了德国医生,重新将其视为自己的救赎者。在故事的最后,虽然医生的一己私欲导致了妇人的惨死,但他誓死保护妇人的名誉。他在妇人死后,先是对当地的医生威逼利诱,使医生写下了妇人死于暴病的死亡证明。随后他抛弃了自己的一切,跟随妇人的尸体登上了开往欧洲的轮船,想要暗中保护她的尸体。最后,在妇人的丈夫准备将棺材移至岸上,以便开棺验尸的紧要关头,他纵身一跃,带着棺材一起沉入海底。为了保全妇人的名誉,他不惜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二、倾诉者形象分析
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若不是“我”在亨丽哀太太的事情上展现出的惊人的理解和包容,也许C太太的秘密会随着她一起进入坟墓了。在C太太决定向我吐露心声之前,反复向我提问以确定“我”的观点和立场。对于这一细节,文中有精彩的描写:“她出乎意料地抬起一双晶亮的灰色眼睛,迟疑地对着我望了一会儿,然后才以冷静客观的口吻开始发言,想要一下子抓住主要问题”、“C太太睁大晶亮的灰色眼睛,直瞪瞪地对我逼视了好一会,显得很是犹疑。我担心她没听明白我的话,打算用英语再重说一遍。突然,她又接着发问了,态度非常严肃,简直像个考官”、“她不自禁地说起英语来了:这些话显然使她想起什么了。她沉吟片刻,然后抬起清亮的眼睛,带着追问的神情又一次望向我。”①文中这一系列的描写不能在这里一一列举。C太太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从“我”这里获得了倾诉的安全感,才下定决心要向“我”诉说困扰了她很多年的二十四小时经历。诉说的过程是艰难的,但期待的结果是心灵的解脱,对此在文中C太太也有论述“您现在也许还不理解,为什么我要向您,向一位不很熟识的人讲述这一切。可是,从来没有一天,甚至是没有一个小时,我不曾想到过这桩往事。我这个老女人的话您不妨认真相信:一个人对于自己生命中唯一的一点,对于其中唯一的一天,竟全神贯注凝望了整整一生,这实在是不堪忍受。”“我曾暗自思忖:如果我能够下一次决心,找到一个什么人,将我一生里那一天的经历对着他痛快的叙说出来,这样也许能结束我这种毫无意思的空自追忆和纠缠不已的自怨自艾。”②在整个倾诉的过程中,C太太多次停顿,也许自己的勇气已经不能支撑她继续讲下去,她不断地提醒自己一定要将所有的真相原原本本地说出来,这些细节,小說中也有非常精彩的呈现。
《马来狂人》中主人公德国医生在夜里第二次遇到文中的“我”,他小心翼翼地试探“我”是否愿意听他讲话,得到“我”的肯定回答和不断鼓励后才犹豫着向“我”这位陌生倾诉心中的秘密,而诉说的原因也是因为想要获得心灵的解脱。这一点原文中也有体现“我很想问您点什么……就是说我很想告诉您一点什么。我明白,我十分明白,向我碰到的随便什么人吐露衷曲是多么荒唐……但是……我……我的精神状态很坏……我已经到了极限……无论如何,我必须和什么人谈谈……否则我会死的……当我……是的,当我告诉您……您会明白我的……我知道您帮不了我的忙……但我真的要憋出病来了……而病人在别人眼里总是可笑的……”。③在断断续续的叙述之后他确实感到了心情轻松了些。
不管是C太太还是德国医生,在一开始都是想要把自己的这段噩梦般的经历深藏心底的,但是噩梦始终是挥之不去的,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向陌生人倾诉。
三、总结语
一般情况下,两个作家的作品会被拿来作比较,以发现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本文从一个作家的两部作品出发,分析了《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马来狂人》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C太太和德国医生的人物设定的相似之处,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茨威格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注释:
①(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情欲小说[M].高中甫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1-13.
②(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情欲小说[M].高中甫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9.
③(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情欲小说[M].高中甫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57-158.
参考文献:
[1](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情欲小说[M].高中甫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1-13.
[2](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情欲小说[M].高中甫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9.
[3](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情欲小说[M].高中甫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57-158.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