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可卿是曹雪芹笔下《红楼梦》当中的一个主要女性形象,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一个,对于整部小说的人物塑造来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针对秦可卿所具备的重要性来说,相关的文献并不是很多,仅有的少数文献大多是抛开了文本。本文主要是对相关学术规范的遵从,抛弃了猜谜形式的红学研究,结合其它学者的分析经验,将文本的研读跟历史文献之间做出结合,进行了一些阐述,主要分析了秦可卿的人物形象以及其命运的悲剧特性,探讨了她的悲剧代表性以及指向性。
关键词:《红楼梦》;秦可卿;人物解析
一、秦可卿的出身
秦可卿出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她是作为被收养的一个弃婴留在了贾府作为长房孙媳,在小说当中不仅一点也没有体现出秦可卿在身份上的卑微,还给予了她美貌和高瞻远瞩,她的一生轰轰烈烈,并不是一般的公侯可以比拟的。而她这样的出身,跟小说当中人物活动缜密逻辑之间形成强烈反差。秦可卿的出身所具备的模糊性质其实是作者的一种创作需要,要是小说的创作具有原型参考的话,她的真实出身应该有两种可能:①出身的确高贵,甚至高贵到了作者曹雪芹以及脂砚斋需要将她的原型进行掩饰。她可能比贾家还要显贵,在那个封建等级十分清晰的社會当中,她只有可能是跟皇族有关系,所以无论是曹雪芹家族的政治地位有多么显赫,也是不敢显露的,更不会在自己的作品当中直接体现;②另一种说法就是她的出身确实十分低贱,以至于低贱到曹雪芹不得不将她的出身模糊化,继而让小说避免传奇化,撇除过分夸张的色彩,更加符合现实的艺术想象以及创作。就小说情节以及逻辑关系的角度来说,秦可卿的出身在小说当中的演绎具备一定的真实性,较为符合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性格。而秦可卿能够成为贾蓉妻子的原因,曹雪芹并没有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交代。
二、情欲跟封建家庭文化矛盾形成的悲剧
这种矛盾实际上也是作者曹雪芹的矛盾,小说《红楼梦》是为情所作,它主要是将明清时期文学作品言情作为基础,不过它却具有一定的超越性。《红楼梦》形成的时代经过了国破家亡的洗礼,同时还经历过一系列文化方面的影响。从思想到学术,到对小说的创作,已然从对原始欲望的追逐,逐渐上升到了将情感所谓主导,欲望已然被隐藏在较为雅洁的文字当中,小说当中对于性爱相关内容的描写十分的节制,甚至会有些模糊以及回避。情欲是整部小说当中每一个角色的固有主题,不过每个角色从出生直到死亡,都是生活在一定文化氛围里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熏陶以及约束,继而在当时文化所规定的模式以及准则当中进行各种生命活动以及对欲望的追求,欲望却正是对主流文化价值进行突破的一把利刃。
曹雪芹是在宗教文化当中成长起来的,对《红楼梦》的编写过程也是对女性价值以及意义苦苦思索的一个过程。曹雪芹对于秦可卿进行的描述,其实就是对大观园当中女性结局的一种预演,在一群没有大恶大善的家族女性当中,将她们放在较为平等,甚至更高的位置。不过在现实的面前,还是能够看得出以封建文化作为基础所构建的家庭,其实就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牢笼,她们的喜、悲、生、死都是身不由己的。秦可卿的欲望是较为强烈的,不过现实却是十分冰冷的,乱伦的虐恋以及封建宗法的文化,让秦可卿心事重重,最终窒息而死。
封建时代的性别文化让家庭成为了当时女性的牢笼,给她们的社会发展形成了禁锢。而富有创造欲以及前瞻性的秦可卿,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的家庭当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构建。对自己美貌以及远见的展现,也只能够在本族男性中建立属于自己的一个政治基础以及感情寄托。秦可卿所具备的欲望只能够存在于那些欲说还羞的点评当中,曹雪芹在不写而写当中让人们去猜想《风月宝鉴》以及“淫丧天香楼”当中的秦可卿。依据千部一套的固有模式,人们不难想象出之后的故事。因此,将病作为一种依托的形式,明里暗里书写被钳制、被扑灭的欲望。秦可卿的生命源泉已经枯竭,一道无形的墙堵在她的面前。秦可卿的病,其实是文化所产生的异形,她不得不病,同时也不得不死,这样的结局是她自我选择道路之后所呈现在形式方面的差别,在当时的社会体制之下并不能将她的命运改变,也许他的背后还隐藏了很多的出身和身世。应该说是欲望之火将秦可卿烧毁,这也正是对明末文化界的一种影射。没有节制的对欲望的宣泄,只是追求着感官方面的感情,最终只能够得到自我毁灭的结局。
所谓悲剧,就是把有些有价值的东西在人们面前毁灭,而秦可卿这个人物的悲剧其实就是她独特的身份所最终导致的,她是作者所构造出的一个“兼美”的代表,具有超乎常态的美,以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说,作者不得不将这个人物形象亲手毁灭。秦可卿能够授宝玉以云雨之事,并且这样的事情让她表现的就像日常生活和工作一样,而她跟贾珍以及贾蔷的乱伦,最终也背负上了十分沉重的道德锁链,这是为当时社会所不容的。而她的丧礼却是超规格的,用的是千岁之棺,她跟父兄间不融洽关系的体现,跟贾蓉之间形同陌路,这都是她超越了父子以及夫妇的一种人伦关系。这样时空上的隔阂,秦可卿是不可能打破的,等待她的只能是死亡。
三、寄生跟独立矛盾形成的悲剧
秦可卿是贾家的长孙之媳,她温柔貌美,甚至得到了族长的宠幸,应该说是实现了全部红楼女性追寻的目标。她应该说是这一部小说当中的一个主线,她不仅仅在容貌方面得黛、钗二人之长,性格方面也融合了二人之忧,并且在人生追求以及理想方面,她也沿袭了两人所想。应该说秦可卿处在的环境,以低微的出身后来所占据的高度,她是红楼中未婚女性的一个偶像。应该说秦可卿最终的结局是具有宿命性质的,这是因为她的存在以及关注,所有的一切,都是寄生在了贾家这个封建大家族当中,她只是作者描绘的一个貌美、干练的女性符号而已,她所有的显贵、所有的荣誉,都与贾家长房长媳相关,都跟她的出身相关。在那个时代,女性自身根本就没有独立性,她们所能做的只是处心积虑的被男人、被当时的社会所喜爱。
不过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追求自身欲望的过程当中,对自己所存在的价值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挣扎,在腐朽没落的贾家大家族当中汲取养分,她自身也成为了家族当中的一部分。而一个家族逐渐走向没落和败亡,最先就要从家里的自杀自灭开始,而统治者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当中维护着地位,这从秦可卿的托梦当中就能够很好的表明,她对于这个家族并不是没有一定感情以及希望,不过她的清醒和努力都是无谓的。
贾家男性的堕落,导致延续家族的任务被寄托在了女性的身上,不过这个家族当中的女性,不管是强是弱,也都是寄生在家族当中男性身上的,只是供男人们进行欣赏以及玩味的。秦可卿最终的死,应该说是真正女性的死,其独立的价值并不体现在她死之后人们是怎样的哀痛,也不是体现在她的葬礼是有多么的风光,却是一种十分特殊的价值层面的选择。
四、短暂跟永恒矛盾形成的悲剧
《红楼梦》是一部关于青春的文学,其中的悲剧绝大部分也都是青春的悲剧,曹雪芹所做的创作其实也是对这种情怀的一种缅怀。要是将秦可卿的悲剧上升到哲学的角度来讲,其实应该说是人类生存过程当中的一个悲剧,是对生存痛苦以及欲求的一种解释。人存在的價值会遭受到所认知世界以外各种神秘力量的考验。秦可卿最终是焦虑致死,前途迷茫、乱伦之罪、人生空虚以及家族无望等打败了她。有美国学者将人生的焦虑分成了三类:①在本体层次上针对命运以及死亡的焦虑;②在道德层次上对于罪过以及谴责的焦虑;③在精神层次上对于空虚以及无意的焦虑。而不管从这三个方面的哪个来说,秦可卿最终是必然走向死亡的。而换种说法,就是这三种焦虑都是涵盖在了人们短暂生命以及对自身追求的渴望当中形成的一种矛盾的悲剧。应该说秦可卿是被赋予了警幻特征的,她不仅是宝玉的引梦人,也不仅是体现了青春早丧,这属于一种跟青春相关的红尘诱惑跟回归本体之间的矛盾。
秦可卿的死,是为了告诉宝玉以及其他的红楼女性,应该在短暂的青春以及人生当中,怎样去活得更有诗意。作者曹雪芹为了这一点而创造了大观园,不过全部的诗意却都是过眼云烟,每一个人所呈现的生命轨迹,其实就是让这样的诗意能够延续更好、更久。秦可卿就是这种诗意的一个清醒者,她是宝玉启蒙者和性幻想对象,她也是背负拯救贾家使命的使者。在秦可卿无奈死去之后,触动了宝玉,使他徘徊在阵痛当中,其实这也就是以宝玉为代表来让全部的红楼人物领悟生命的短暂和不自由,青春的生命当中始终笼罩着死亡的阴影。
再美的事物最终还是要走向死亡,秦可卿是曹雪芹和宝玉心目当中的第一丧,快乐、宁静生活的幻想,在一瞬间被彻底毁灭。秦可卿最终的结局,应该说是短暂和永恒之间的矛盾,是生命的矛盾,是一种无奈,是一种叹息。无论是小说的主旨,还是作为读者的感受,对于死亡进行的思考才是在短暂生命过程当中的一个永恒的留存,只有真正理解了死亡,才可以理解到红楼所渗透出的悲悯。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中,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其实就是对情欲跟封建家庭文化矛盾、寄生跟独立矛盾、短暂跟永恒矛盾这三种情况融合之后所形成的一个悲剧。她的经历和结局映射了整部小说的氛围和结局,是小说的一条主线。她是人们对于快乐生活的幻想,也是警醒人们对青春、对生命珍惜的警钟,她的人生和她的经历值得人们去更为深入的剖析和思考。
参考文献:
[1]丁维忠.《红楼梦》中的五个“秦可卿”[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1-8.
[2]马瑞芳.秦可卿出丧的写作参照与可能性对比[J].文史哲,2005(04):54-60.
[3]白灵阶.论秦可卿的警幻特征及其意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03):162-164.
[4]张润泳.略论《红楼梦》的“不写之写”——以秦可卿之丧为考察中心[J].红楼梦学刊,2012(05):157-173.
[5]赖振寅.也谈秦可卿“身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01):52-58.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