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是高等学校关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杆之一。教育部2003年实施启动的《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掀起了建设精品课程的热潮,为高职英语课程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强高职英语精品课程建设, 是践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英语教师转变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课程实行宏观管理,推动课程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它对本校的英语教学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其他院校的英语教学也具有示范、借鉴和共享功能.
一、树立高职特色的精品课程意识
课程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院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精品课建设需要关注三个特性:一是课程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先进教育理念和鲜明的设计意识上,以科学性、高效率、有特色为课程建设的追求目标。二是课程的示范性。就是要高水平反映高职教育课程的特点和规律,成为同类型课程的样板,从而起到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三是课程的共享性。优质的教育资源必须面向所有高职院校的师生.高职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应以现代英语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建设大专层次的,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教材为基础,以现代多媒体手段为平台,以英语教学改革为重点的整体课程建设。其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最终目的,建设校、省、国家三级英语精品课程。二、高职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意义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要培养学生在中国环境下使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国际适应性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然而,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差、学习能力差、接受能力差等的特点。表现在:第一,大多数高职院校生源整体素质偏低,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第二,由于高校扩大招生,英语师资紧缺,许多学校的英语是大班上课,课时量不足,面对人数多,基础差,课时少的现状,教师要承担全部听、说、读、写、译能力发展的任务真是勉为其难;第三,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好好学习,大多数学生是出于考试缘故而被迫重修英语,因此,进入大学以后该如何学,学什么,为什么学感到很茫然。同时,在高职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普遍采用的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学生只是消极、被动的接受信息,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低下。三、促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培养和建立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和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造就精品课程的重要保证。相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应紧紧围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展开,组建优秀教学团队,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让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学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和质量的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必须筛选、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实施精品课程的教学团队,保证高水平的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把一门活生生的语言变成“哑巴”英语。教师不仅要教学理念先进,方法多样,掌握与其所教专业相关的知识,更要具备较高的英语理解和转化能力。(二)加强教学内容的建设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精品课程只之所以精,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上,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具备先进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应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内的最新成果.高职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能体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符合自己的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既要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并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树立高职英语教学要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的思想,并使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教学内容不能单纯囿于课本,应是书本内容的提炼,应针对大专生的英语水平确定难易程度,并注重基本点、重难点和方法以及内容的更新和拓展,同时添加与该专业有关的最新的、实用性的专业内容。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根据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对英语实用性技能的需要,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均增加应用型的课堂练习和语言实践活动。可以进行英语听说训练、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影视赏析与原版影片配音、英语讲座、英语作文比赛、英语歌曲比赛、中外学生联欢活动以及英语电台广播等,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充分展示语言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手段现代化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和主要内容。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体现出实践性特征。高职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习得语言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逐步获得准确、流利地表达思想的语言技巧,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为此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课后练习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小组研讨法、现场观摩法、程序教学法和启发引导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加快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节奏,扩展课堂上的信息内容和容量,增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英语知识的学习。运用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后,教师可以精讲,学生可以多练,这样就能够强化知识要点,提高训练效果,巩固教学内容。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四)选用、自编符合高职教学的教材
教材建设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精品课程的教材应是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既要形成纸质教材,又要有配套的音像制品,电子、网络出版物,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完整的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一方面要选用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材,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形成,理论和实践并用,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在“优化第一课堂,强化第二课堂”的指导思想下,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建设,编写符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教材、讲义、实训指导书、教学参考资料,采用模块化结构,并留好接口,以便每学期应对不同年级的教学对象补充不同课外自主学习的英语材料。在短学期的英语实践课中,为了强化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可以开设公共演讲、影视欣赏、戏剧表演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并提供相应的自编教材。通过网络的形式,使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材的形式应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思维,便于使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反映课程的特色。(五)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
据统计,学生的英文信息60%以上来源于第二课堂。因此,学生应尽可能地超越课堂,跳出课本,大量地浏览和涉猎更宽泛的知识领域。精品课程建设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英语单词竞赛,经典影片欣赏,调频英文广播,英文短剧表演等.这些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和场所,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开阔学生们视野,加深对所学语言、文化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六)优化教学管理
一流的教学管理既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精品课程建设卓有成效的制度保障。为保证课程建设能够在良好的环境和机制下健康发展,学校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管理和运行机制。对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宏观管理和监督指导,实行精品课程建设岗位负责人制和主讲教师聘任制,以保证精品课程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同时还应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精品课程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从事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教师应给予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并颁发岗位津贴,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四、结束语
“精品”是一个目标,精品课程是一个示范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则是一个通过不断努力而逐步接近目标的过程。高职院校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来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有紧紧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师资结构与实验实训设备,提高课程管理水平,才能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精品课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凸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朴杰,赵光,王丽娟.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5.
[3]教育部.关于启动同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2003.1.
[4]唐俊英.从国家精品课程政策看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21.
[5]包群荣.不断优化教学管理 持续发展高职教育[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12.
[6]黄晓敏,邱萍.浅谈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J].文化教育,2007.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