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著名的传统志人小说《世说新语》早在唐朝已传入日本,后于江户时期形成了一股“世说热”,随后产生了大量的译注本和仿世说体小说。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江户时期《世说新语》在日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尤其对已知的仿世说体小说的大致情况进行了整理。由此发现相对于《世说新语》这部作品热火朝天的研究现状,仿作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目前,中日两国学者仅着眼于日本汉文小说《大东世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而其他作品还亟待我们去发掘和研究。
关键词:《世说新语》;世说体;江户时期;仿世说体小说
《世说新语》是我国传统志人小说的一部经典著作,问世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南朝宋临川王刘義庆以魏晋时期名士言行片段为辑录对象编撰了这本影响深远的著作。时至今日,《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依然常青于学界,以它为论题进行的研究著作不胜枚举。今人对其涉及的内容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语言学等多角度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世说》的魅力不仅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也令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的文学家们为之倾倒。《世说》早在相当于我国的唐朝的平安朝时已东传至日本。江户时期随着文人雅士们的相互传阅而得以广泛流传,传本出现了大量翻刻以及圈点释训之工作,随之形成了一股“世说热”。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译注本和仿“世说体”作品。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外学者都有过一定的研究。
一、中日关于《世说新语》在日本流布情况的研究
最早关注江户时期《世说》研究动态的是早稻田大学教授大矢根文次郎,他于1960年12月在《早稻田大学学术研究九》上发表了《江户时代における世说新语について》一文,后收录至其论文集《世说新语と六朝文学》。他在文中主要考察了江户时期《世说》版本流传、文人训点注解本种类与世说体发展情况。从宏观的角度梳理了《世说》在日本的流布发展的前因后果,并透过日本文化、民族心理等多层次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产生进行了解读。这篇论文对以后的江户时期《世说》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期间,通过这篇论文,我国部分学者开始关注《世说》在日本的流布及版本情况。如白化文、李明辰的《〈世说新语〉的日本注本》(1979),马兴国的《〈世说新语〉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1989),王能宪的《〈世说新语〉在日本的流传与研究》(1992)等论文中就大量借鉴了大矢根教授的观点和材料。
另一篇较有影响的成果为川胜義雄于1960年在《东方学》上发表的论文《江戸時代における世説研究の一面》。文章以作者在健仁寺整理发现的两部《世说》注释书《世说解》和《世说解捃拾》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的角度对江户时期《世说》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和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新发现的两部注释书的情况,最后对作者高峰和尚的生平及成书背景作了具体分析。可以认为,川胜義雄(1960)的研究成果是对江户时期《世说》研究的一个补充。以上两篇论文为我们了解江户时期《世说》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日本学者很早便开始意识到《世说》在日本广为流传的发展情况,然而这一课题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共鸣与反响,在往后的三十年间只有断断续续地偶然一探。
二、江户时期仿世说体小说的研究现状
江户时期随着《世说新语补》的传入和印刷技术的提高,《世说新语》的多个版本广为流传,在日本国内掀起了一股“世说热”。日本国内的汉学家们致力于注释和翻译《世说新语补》的工作的同时,也开始模仿《世说》的体例创作出许多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将之称为“仿世说体小说”。
在大矢根文次郎(1960)中首次提到了日本仿世说体小说,根据其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了解到江户时期的仿世说体小说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用汉文写作的仿世说体小说,代表作有《大东世语》和《近世丛语》。(2)用日语书写而成的仿世说体小说,代表作有《假名世说》和《世说新语茶》等。
此外,江户时代还有不少著作内容与《世说》并无关联,却冠以“世说”之名。如释子登的《和世说故事苑》、山尤崎最的《世说愚按问答》及《世说愚按问答续编》、松井简治藏的《世说记》(类书)等。受当时“世说热”的影响,冠以“世说”之名已表示其心慕手追之意,或借重其名,鱼目混珠。
笔者且根据先行研究的成果,将目前已知的仿世说体小说的大致情况按成书时间整理成下表。(见表1)
在上述著作中,以汉文撰写的有五部,即林怤士僖甫《本朝世说》、服部南郭《大东世语》、慧珣定环《皇和世说新语》以及角田简《近世叢语》和《续近世叢语》。其中,服部南郭的《大东世语》和角田简的《近世叢语》、《续近世叢语》两部作品相较于其他作品较具规模。
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相较于《世说》本体研究的热火朝天,仿世说体小说的研究,尤其是在材料的发掘、文献整理以及文本梳理上相对较冷清。国内学者白化文、李明辰、马国兴、王能宪的论文中大多借鉴和继承了大矢根文次郎论文中的材料和观点,对仿世说体小说的大致情况进行了概述,但并未对作品有具体的分析研究。由此,可以看到我国学者虽然很早开始注意到《世语新语》在日本的传播情况以及仿作出现等现象,但并未引起学界的共鸣和回应。直到二十几年后,2001年日本学者内山知也在《外遇中国——“中国域外汉文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有关江户时代明治时代的汉文人物逸话集-世说系和丛谈系-》的论文。文中对《大东世语》、《本朝世说》、《近世丛语》几部仿世说体汉文作品从编撰特点、成书背景等方面进行了梳理,相较于前人的研究有了较为细致的分析。2005年美国莱斯大学的钱南秀教授先后发表了两篇关于仿作作品的研究论文:《〈大东世语〉与日本〈世说〉仿作》和《角田简之〈世说〉仿作初探》。另外,以台湾成功大学王三庆教授为主导的学者们于80年代初开始关注日本汉文小说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其中,仿世说体小说《大东世语》就收录在王三庆等主编的《日本汉文小说丛刊》中。2009年,王三庆教授指导学生刘三庆以《大东世语》为研究对象写了题为《服部南郭〈大东世语〉探微-兼與《世说新语》之比较研究》的硕士论文,可以说是目前研究《大东世语》这部作品较为详实的著作。
在日本学术界,同样对于世说体仿作作品的研究也显得很冷清。仅有汉学研究大家德田武教授所撰写的关于《大东世语》的系列论文:《大東世語論(その1)—服部南郭における世説新語》《大東世語論(その2)—服部南郭における世説新語》、《大東世語論(その3)—服部南郭の人間認識と美意識》。其中,德田武《大東世語論(その2)—服部南郭における世説新語》不仅是日本学界研究《大东世语》最重要的论文,而且也是钱南秀在考察《大东世语》时最重要的材料来源依据。其次,关于服部南郭生平思想的著作成果颇丰:生平传记方面的著作有日野龙夫的《服部南郭傳攷》和《国文学研究资料馆纪要3-服部南郭年谱考证》,研究专著方面有高桥洋吉《服部南郭の中華意識》、日野龙夫《服部南郭の想像力》。
三、结语
由以上论述可见,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世说体仿作小说的研究多着眼于汉文小说《大东世语》这部作品上,而其他作品的研究尤其是日文仿作作品还亟待我们去挖掘和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对日本江户时期仿世说体小说的深入研究,更加深刻地了解《世说新语》之所以能够在日本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文化背景。以及通过对日本的仿世说体小说与我国的《世说新语》进行对比,对两国在思想和文化上存在哪些异同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日]大矢根文次郎.江户时代における世说新語について[A].世说新语と六朝文学[M].东京: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93:89-107.
[2][日]高桥洋吉.服部南郭の中華意識[M].东京: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66.
[3][日]川勝義雄.江戸時代における世説研究の一面[J].东京:東洋学,1960:20.114-118.
[4][日]徳田武.大東世語論(その1)—服部南郭における世説新語[J].东京:東洋文学研究,1969:17.82-98.
[5][日]徳田武.大東世語論(その2)—服部南郭における世説新語[J].东京:中国古典研究,1969:16.90-118.
[6][日]徳田武.大東世語論(その3)—服部南郭の人間認識と美意識[J].东京:中国古典研究,1970:17.27-52.
[7][日]日野龙夫.服部南郭年谱考证[M].东京: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1978.
[8][日]日野龙夫.服部南郭の想像力[M].京都:京都大学出版部,1978.
[9][日]日野龙夫.服部南郭傳攷[M].大阪:大阪女子大学出版部,
[10][日]内山知也.有关江户时代明治时代的汉文人物逸话集-世说系和丛谈系-[A].国立中正大学中文系,语言与文学研究中心(编).外遇中国-“中国域外汉文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台湾:台湾学生书局,2001:287-323.
[11]白化文、李明辰.《世说新语》的日本注本[J].文史6.北京:中华书局,1979:245-249.
[12]马兴国.《世说新语》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9:3.79-83.
[13]王能宪.《世说新语》在日本的流传与研究[A].世说新语研究[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242-263.
[14]王三庆等(编).日本汉文小说丛刊第三辑[C].台北:学生书局,2003:349-489.
[15]钱南秀.《大东世语》与日本《世说》仿作[A].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C].北京:中华书局,2005:251-266.
[16]钱南秀.角田简之《世说》仿作初探[A].张伯伟(编).风起云扬首届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2009:437-457.
[17]刘家幸.服部南郭《大东世语》探微-兼与《世说新语》之比较研究[D].台湾:国立成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