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旅游外语教学

时间:2023/11/9 作者: 大家 热度: 14568
王景瑞 王晶

  无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给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莫大契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加大了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需求,尤其是对高素质外语导游的需求。为此各职业院校都在外语教学中向旅游外语给予了一定的倾斜,但无论是哪一门外语旅游知识的学习,都有一个方面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即技能培养。因此,大多数毕业生在走出校园后仍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砺才能真正在导游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所以当旅游旺季来临时,市场对高素质的外语导游的渴求是急切的。然而外语毕业生却不能及时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希望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在注重语言基础的同时,实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在此本文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引入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旅游外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方面,并针对现今旅游职业教育的现状作出相应调整。

一、旅游职业教育的现状

目前国内旅游外语人才的培养主要分为两个方向:1.外语专业教学辅以旅游方向。2.旅游院校,辅以外语学习。我们这里只针对第一种情况进行分析。

  在外语教学辅以旅游方向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主要特点是语言基本功扎实,可塑性强,但旅游职业技能欠缺。此类学生经常被誉为“小本科”, 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本科的学科体系为主,除了学制不同外与本科院校并无太大区别。无法体现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性”特点。同时国内几乎没有适合职业院校的旅游外语教材,这也加大了旅游外语人才培养的难度。

  面对此种情况,很多院校在培养旅游方向的外语人才时一般都是加强外语水平的同时尽量学习一些旅游常识。而即便如此,培养出的人才也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解决供需之间存在的矛盾。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所有教学工作者所不倦追求的目标。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为此下面就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中的一些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什么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广义的工作过程指的是旨在实现确定目标的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的顺序。狭义的工作过程则是指向物质产品生产的顺序”(姜大源2007:189)。德国的《框架教学计划》中,“工作过程导向的目的在于克服学科体系结构化内容的学习而有利于工作过程相关内容的学习”(姜大源2007:189)。目前生活领域中的各类知识量日益增多,然而发展的并不只是生活领域,工作领域亦是如此,因此从职业教育学的观点来看,熟悉劳动组织的新形式更为重要。基于知识量的大幅增加我们不能再像以往一样使用大量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相反则应该使学生尽可能的在短时间内掌握越来越多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因而当代的语言类职业教育也必然摆脱本科学科体系的束缚,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课程方案。那么也就只有让课程所选内容及其序化完全符合企业实际工作内容及过程时,职业教育的变革才能成功。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在教育界的应用

“工作过程导向”已在国内职业教育界出现很久,将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应用于我国的工科类职业教育中显然效果不错,而且也小有成效。如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赴德学习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和对相应试点专业的扶植都使得国内工科类职业教育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大有改变。然而真正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文科方向则几乎没有,因为文科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并不能把理科职业教育中的那些方法直接拿过来应用。如工学结合的机械类专业便可以采用1.5+0.5+0.5+0.5的灵活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往来于企业和学院之间。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印证。而文科职业教育,如语言类,则不能随意把语言知识上不牢靠的学生随意派出实习,所以很多职业院校仍然采用同本科一样的学科类教育体制,然而在同本科完善的学科体制和四年的学制优势面前,专科学生几乎总是低本科生一头。职业教育的优势在目前国内的文科类毕业生身上几乎毫无体现。因而改革势在必行。

三、工作过程为导向与旅游外语教学的结合

所谓结合就是指把旅游服务的各种典型工作场景转换为典型的教学情境,即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学习领域是一个有学习目标表述的主题学习单元。一个学习领域课程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学习领域是经过教学论加工为职业学校的教学开发的行动领域,是指向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的主题学习单元。学习领域以职业能力开发为目标,将与职业教育相关的职业、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整合起来。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结构要素,是学习领域在职业学校学习过程中的扩展。学习情境在职业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的背景下,按照学习领域中的目标表述和学习内容,对学习领域的教学进行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

  例如:我们可以将导游的典型工作场景转换为以下几个大的教学情境:接团准备、接团、景点导游、送团和客户投诉的解决。接团又可分为几个小的学习情境:接机(接站)、城市导游、入住酒店和行程介绍。而入住酒店又可有更加细微的学习情境:接团前酒店安排、房间安排、解决游客投诉等。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将每一个细致的场景完全再现到课堂上,但是最主要的几大工作场景却绝对缺一不可。

  而一旦典型的工作场景被确定后,我们就要进行工作场景向学习情境的转换,在转换中最重要的要素为:场景主体、场景环境、场景工作目标及达成目标的外语语言表达及方式。只要抓住了这几个要素,并加以复制就可以把一些工作场景转换为学习情境了。

  场景主体,即工作场景中的人物,动作的实施者。场景环境,即目标达成的客观因素存在。场景工作目标是场景出现的最终目的。达成目标的途径及方式则是核心,也就是借助于特定的外语语言内容、技巧和表达方式通过某种或某些办法来达成最终目标。

  那么下面我就针对其核心内容的语言及方式加以说明。语言上文已经提到过应包括特定的外语语言内容、技巧和表达方式。一门语言自然是博大精深,我们即使掌握了一门语言的日常用语,但却无法在专业领域中随心所欲的加以应用。这是因为不同领域都有其独有的专业性和独特的工作过程。而这些不同也导致了语言表达含义的区别,如德语中Leiter在日常中指的是领导和梯子,而在旅游德语中指的是领队,在科学领域指的是导体。因此我们的内容除了充实外,还要有足够的专业性。技巧和表达方式则是为了完成目标所选用的最佳、最恰当的语言沟通方式。

  最后我们把之前的学习情境按一定的工作顺序或教学顺序加以整理归纳成为自己的讲义或教材。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只有把教材和我们与学生直接沟通的课堂更加有序的组织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作用。如我们就要把教学情境中常用和一些重要的外语应用的场景、片段和句型加以总结归纳。并将其放入课堂中让学生加以模仿,使学生能够在一个逼真的情境中来完成对必要语言知识的掌握。并与此同时掌握了达成目标的技能。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把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在毕业后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亲莱。

四、结论

综上所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旅游外语教学实际上是把一些学生本应在工作中才会实际接触到的场景搬到了课堂上,使学生能够提早的接触和了解这些技能知识。并对一些工作中常会遇到的问题提前加以思考。从而大大缩短了旅行社对新招入导游及工作人员的培训期,使旅行社的人员初始成本降低。并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旅行社带来最大的收益。这样既降低了旅游业就业市场的压力,同时也给学习旅游的专科类学生带来了特有的优势。使其在与本科类学生的竞争中具备更大的优势。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