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
当前,日益严重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调查显示,26%的受访大学生有过自杀的想法,有关数据表明,自杀已经取代突发疾病和交通意外,成为大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应对心理危机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虽然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非常关注,耗费了巨大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心理干预措施及效果不理想,心理危机发生率不降反升。为什么会这样呢?研究发现原因是由于目前对心理危机的研究和干预主要重点放在干预环节,而忽视了重在预防的心理卫生原则,结果出现疲于应付、效果不佳的状况,而任何一起危机事件对学校、社会以及家庭造成了的损失都是非常严重甚至惨痛的。
二、心理危机防护干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国外高校在心理危机防护工作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构建了以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为基础的前、中,后期干预体系,提炼了一系列以心理社会方法为基础的危机防护理论。国内心理危机防护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国内有关研究在理解心理危机概念的时候,关键特征非常突出,即十分重视危机导致的伤害性后果,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忽略了个体的“丧失”状态。从表面看我们似乎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事实上模糊了危机干预的前、中、后期重点,尤其是对心理危机前期干预防护不重视、即时干预不力,使干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果我们探索有效的心理危机前期干预的防护模式,必然会提高对心理危机的有效控制和干预水平,对改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的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三、心理危机有效防护的途径探索
为有效改变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状况,在研究中通过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的心理卫生指导方针,拓展研究视野,在进一步加强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对症干预的有效措施前提下,探索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心前移,做好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的前期防护工作,从而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危机事件,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和对学生、家庭、学校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在大学生的生存发展中,有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顺境,也有令人寸步难行、十分难熬的逆境。逆境看起来似乎是对大学生的折磨和摧残,但逆境更能磨炼人的意志,激励其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困难,风雨兼程,奋发向上,取得人生的辉煌。巨石拦路,勇者把它视作前进的阶梯,弱者则把它视作拦路的障碍。从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特点来看,人格缺陷、逆商水平低下、价值观冲突等是引发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当外部环境与自我价值意识所决定的兴趣、爱好及各种观念的倾向性相一致时,便会顺利地接受和吸纳;反之则会产生内心的冲突和困惑,甚至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心理体验,加之抗挫能力低下,最终导致心理危机发生。事实证明,心理危机的干预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多途径进行、多环节并重,对心理危机而言,前期干预防护和即时干预同样重要,且彼此不能替代。构建的心理危机防护机制,主要通过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逆商教育念来对潜在的以及即将产生的心理危机起到免疫作用。以逆商教育为引导,则是通过对当事人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挖掘、总结出其逆商教育中的偏离及错误之处。通过引导、重塑其逆商教育,使其对心理危机具有防御性,并在面对心理危机问题时,可以自我进行控制和调节,“授之以渔”,进而达到彻底解决其心理危机问题的目的。
四、心理危机防护的实施
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防护干预过程中,引入了逆商教育的方法,经过一年左右的研究效果较为明显。(一)以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兴趣、性格及气质特点为切入点,设置逆商培养课程。通过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挫折和逆境,让同学们理解这样一个规律:一帆风顺而又成就卓著的人凤毛麟角,历经坎坷艰辛的人,出类拔萃者众多。使大学生明晓逆境是磨炼意志的绝好时机,掌握培养逆商的知识要点、方法和技巧,认识到逆商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的意义,学会辩证地看待困境与失败,学会调整心态,使自己愈挫愈勇。
(二)以逆商为落脚点,引入情境教育。在施教过程中,以人为本,把握其个性倾向与心理特征,熟知其兴趣与需求。教师的职能也从知识传授转变为价值引导,使学生在兴趣、需求中,在欣赏、评判中,完成有关知识、品质和能力的建构。结合逆商培养的内容和目标,选择与建立逆商培养的“欣赏视角”,将如何面对困难、摆脱困难、超越困难设置成能撞击学生心灵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欣赏与评判中,完成有关优良意志品质的建构、升华和积淀。
(三)把逆商教育列入素质教育实施计划。逆商是人才基本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个人智商再高,如果逆商很差,那么他意志软弱,缺乏应有的胆识,就不可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智商会受到逆商的制约。在进行逆商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写逆境行为反应日记、进行拓展训练等,了解学生面对逆境、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过程、行为措施。促使学生视困难为历练,学会分析困难的关键、选择解决困难的最佳方案,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大学生的逆商有了较大提高。
通过以上做法我们成功地对大学生引入逆商教育,使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心理危机防护效果良好,促使其人格更趋完善,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未来铺就成功之路。
五、建立心理危机防护预警机制
根据上述分析,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心理危机防护预警机制,是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根本途径。预警机制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有效阻止高校学生危及自身生命的行为发生等。其作用是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和现实的危机,以便采取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突发性和意外性。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大学生心理学知识,增强他们心理保健意识,端正他们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引导他们主动寻求帮助,缓解负性的情绪,避免因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提升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各种途径锻炼他们的意志、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独立生活及社会环境的适应、学习与社会工作关系的处理、人际交往的适应、恋爱问题的处理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与帮助。使他们保持心理健康。从这几个方面的工作着手,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防护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心理减负减压,如加强学习与考研的辅导,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搭建就业平台,开展就业指导等,为处于困境中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帮助其顺利度过难关。
[1]杨建飞.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的建立[J].中国成人教育,2007.6.
[2]侯敏,郑河源,易国里,裴海燕.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应对措施[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4.
[3]李海燕,孔南,杨明茗.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几点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7.7.
[4]付斌,刘东捷,李晓敏.逆商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有效性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