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语和维吾尔语中“人”之概念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既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更突出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本文欲通过对汉语名词“人”在维译过程中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力争准确的将汉语名词“人”的概念在维吾尔语中如实地表达出来,以期对维吾尔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名词“人”;汉语;维吾尔语;翻译
一、名词“人”的基本内涵
(一)汉语名词“人”的义项
随着历史的进程与时代的更替,“人”的词义也在不断的拓展和更新,最终演变成具有多种义项的词,所以,在不同的词典中,对“人”的义项也有着不同的解释。在《汉语大字典》中的解释:(1)由古类人猿进化而来能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2)某人,特指成年人。(3)他人。(4)人人。(5)自己。(6)人才。(7)人的品性行为,(8)人的身体。(9)人情事理。(10)人为的。(11)人道的省称。(12)偶、伴侣。(13)果仁。后作“仁”。(14)唐代避太宗李世民讳,以“人”代“民”。(15)通“仁”,仁爱、怜悯。(16)姓。而在《汉语大词典》给“人”也做过如下的解释:(1)指特定的某种人或某个人。(2)人才;杰出人物。(3)指人手,干事的人。(4)别人,他人。(5)民,百姓。(6)众人;一般人。(7)指成年人。(8)指人的品性行为。(9)指人的名誉、面子。(10)人为,人造成的。(11)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12)尘世;人世。(13)指男女间的性行为。(14)指男女间发生性行为。(15)人人;每人。(16)指人的身体。(17)果核或果实的心子。(18)通“仁”。(19)通“夷”。(20)姓等。
对于汉语名词“人”的义项,两本词典对其概括得非常全面,但是由于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更替,“人”的词义也在不断的拓展和更新,词典中的许多义项已经不常用,其中许多义项更是鲜为人知,缺乏时代性,所以我们在对汉语名词“人”在维吾尔语中表达的研究中,主要例举汉语与维吾尔语的口语交流与笔译中常出现的义项作为依据。
(二)维吾尔语中“人”的义项
在《维汉大词典》中,与“人”有关的词语有:
(1)人类 ;;,如:别人说,连鸟都去不了那个地方。
(2)人民 ,如: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3)别人,如: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重要。
(4)本人,如:他那段坎坷的经历,还是由他本人来谈吧。
(5)某人,如:对某个人干的好事不会轻易忘记。
(6)主人;;如: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7)众人,如:今天在会议上,众人争先发言。
(8)男人;丈夫;男孩 ;,如:有的女人干起活来胜过男人。
(9)女人;妻子;女孩;;,如:这人是我的妻子。
(10)年轻人,如:现在是年轻人的时代。
(11)老人,如:老人是今世的常客。
二、汉语与维吾尔语中“人”的文化差异
(一)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是指凭借特定的社会遗产沉淀和历史发展进程而形成的文化。由于民族或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两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所以在表达中往往由于不了解特殊的地域环境而产生了许多的偏误。如:大多数维吾尔族人很难想象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中的“瓦”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办法理解“人生地不熟”中的“地不熟”为何意。
(二)社会文化差异
社会文化是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由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具有十分独特的民族性。汉族与维吾尔族这两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如:了解汉族与维吾尔族这两个民族社会文化差异的人会将“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表达为“”也就是“人靠衣装,马靠鞍”,这是由于马在维吾尔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将“佛靠金装”表达为“马靠鞍”这样才符合维吾尔语的表达习惯。
三、汉语名词“人”在维吾尔语中的表达
(一)表达的标准
表达是否标准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关于其标准,有的以“信、达、雅”为标准,有的以“形似、意似、神似”為标准,有的主张直接表达。有的主张结合实际语义色彩表达,从这些观点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表达的一般标准,一是要忠实的传达原文的内容,二是要用通顺的母语表达原文内容。[1]
(二)表达的方法
在 “用规范的本族语言来忠实、正确地表达出原作内容”的要求下,我们对“人”的表达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表达方法。
1.直接表达法
直接表达是指译文的形式与内容都与原文一致的译法。我们首先来看下例对“人”正确理解之后,采用直接表达的句子:
(1)少数人至死不改,只好让他们把他们的反动观点带到棺材里去。
(2)经历过暴风雨的人不害怕任何艰难。
上句的译文采用了直接表达法,将“人”表达为基本义 。与其他方法相比,直接表达法更能够准确的表达出原文的风格,忠实原文的内容。
2.死板表达法
死板表达不是直接表达,死板表达是把原文词句的表(字)面意思,或者说把双语字典里的原文词的对应词语照搬到原文中,致使译文的语义和深层的真实含义不相符的表达。例如:
(1)不一会儿,一位穿着呢子制服,衣领和袖子上绣着黄色花纹的人过来和我握手。
(2)有个年轻人用敏捷的动作把牛摔倒了。
上句中将“人”译为本义“”,虽然没有错误,但是结合上下文语境,此处表达为“同志”“”更为合适。在第二句中将“年轻人” 译为“”,不符合维吾尔语表达习惯,用“”更为妥当。
3.结合实际语义色彩表达法
结合实际语义色彩表达是指译文的内容语意和原文一致,而在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形式上与原文不同,在表达的过程中,我们就要结合实际语义色彩,打破原有的结构,舍弃原句的形象,在译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例如:胳膊粗赢一人,智谋多胜千人。
上述例句是谚语,为押韵且符合顺应维吾尔语表达习惯,直接将“人”省略,将“一人”“千人”省略,直接用数词“”和“”代替。
四、结论
如何准确无误的将汉语名词“人”的概念在维吾尔语中准确地表达出来,是一个易忽视又不太好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概念在交流和笔译中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较为全面地总结出了合适的翻译方法。在表达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正确地理解“人”在汉语与维吾尔语中的意思,包括字面义和引申义,充分考虑其内含,采取灵活的方法表达。
参考文献:
[1]海木都拉·阿布都热合买·伊玛目.维吾尔语详解词典[K].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2]王德怀.维吾尔语谚语翻译研究[D].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马俊民.翻译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
[4]周晓兰.汉语“人”字成语的翻译[D].喀什:喀什师范学院出版社,2012.
[5]郑燕.汉维语词汇搭配对比分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1):49-52.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