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美国黑人美学之殇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上旬 热度: 24330
郭炜峰

  摘要:由于非裔美国学者对何谓美国黑人美学见解不一,国内学者对其的解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本文尝试简单梳理国内外学者对黑人美学之定义、源起和发展的阐释,试图探讨和分析60-70年代的黑人美学由兴盛至衰败的根本性内在因素,即黑人美学重意识形态而轻艺术美学这一理论缺陷。

  关键词:美国黑人美学;意识形态;艺术美学

  Abstract: Influenced by African-American scholars different views on what is American Black Aesthetics,scholars at home also hav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for it.This paper,by carding the definitions,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Black Aesthetics discussed by scholars at home,tends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internal factors why Black Aesthetics in 1960s and 1970s transferred from prosperity to wane,which focus on ideology rather than art aesthetics.

  Key words: American Black Aesthetics; Ideology; Art Aesthetics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国内一些学者纷纷撰文介绍、评论和阐释美国黑人美学及其思想。在此,笔者尝试对这些论文中阐述的关于美国黑人美学之定义、源起和发展作一简单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谈点自己对美国黑人美学由盛及衰之原因的认识和理解。

  美国黑人美学之定义

  黑人美学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一直未有定论。黑人美学最坚定的拥护者和实践者盖尔(Addison Gayle)将“黑人美学”定义为“能够把黑人的写作与白人的写作区分开来的标准”,主张“是否有益于黑人民族是黑人美学的根本所在”。(转引自王玉括2015: 2)尼尔(Larry Neal在《黑人文艺运动》(1968)一文中对黑人美学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拓展。

  程锡麟教授在《西方文论关键词:黑人美学》一文明确指出:黑人美学是当代美国文艺批评理论的重要分支。(程锡麟2014:106)习传进认为黑人美学强调非裔美国人的艺术文化的本真性,体现了非洲中心主义倾向。(习传进 2006:126)李权文将黑人美学定义为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独具特色的模式。(李权文 2012: 26,28)

  美国黑人美学之源起和发展

  在《美国黑人美学述评》一书中,程锡麟中指出黑人美学诞生于1960年代中期,与当时的黑人权利运动和黑人文艺运动紧密联系。王晓路则认为黑人美学是黑人文学批评发展过程中的起始阶段。

  李权文在《美国非裔文学理论:中国学术中的不足与策略》(2012)中谈及美国学界在非裔美国文学理论这一领域的成就时,引用了温斯顿·内皮尔(Wins- ton Napier)在其主编的《非裔美国文学理论读本》(African American Literary Theory: A Reader,2000)中所阐述的关于非裔美国文学批评四个重要阶段的观点。王玉括的《非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后结构主义之争》一文提出黑人美学思想的发展包括原黑人美学和新黑人美学两个阶段。

  关于美国黑人美学之殇的思考

  国内学者对美国黑人美学的解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谈论的是狭义上的黑人美学,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黑人美学(运动)。它伴随着黑人权力运动和黑人文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而崛起。在黑人文艺运动中,大量的黑人作家和批评家主张从传统非洲美学中追溯黑人艺术的思想,建立以美国黑人大众的体验和黑人民俗文化传统为基础的、单独的象征、神话和批评,在黑人性的基础上彰显黑人艺术和批评的独立性,从而建立黑人民族自己的艺术与美学标准。黑人美学由此应运而生。在巴拉卡、尼尔、富勒、亨德森、盖尔、卡伦格和李等众多黑人批评家的努力下,黑人美学作为一种独特的黑人文学创作和批评理论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间达到其巅峰,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然而,随着70年代中期黑人力量运动的消退和黑人文艺运动的结束,黑人美学运动也随之衰败了,黑人美学的倡导者们和支持者们,除了盖尔,纷纷反思黑人美学的原则和成果、转向其他文学批评理论。

  短短几年间,黑人美学经历了由兴盛到衰退的转变,探究其背后的原因,越南战争的结束、黑人力量运动和黑人文艺运动的终结、黑人女权运动的兴起以及欧洲文学理论对美国的影响等外部因素固然不可忽视,而黑人美学极力宣扬黑人民族主义、重意识形态而轻艺术美学才是其走向衰败之关键、根本所在。“黑人美学”相对于“白人美学”而言。针对美国主流社会“白为美”的美学标准,黑人美学高扬“黑为美”的旗帜,积极倡导黑人民族主义。巴拉卡、尼尔、盖尔、富勒和亨德森等黑人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拒斥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把美学与伦理紧密结合,大力强调黑人文学批评的社会性和政治性,视黑人艺术为传播政治和道德观念的媒介。

  张和龙教授认为,批评理论背后从来都是隐藏着强烈的意识形态特性,而绝非“价值中立”。(张和龙 2013:100)有鉴于此,加之考虑到黑人美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黑人美学作为独特的黑人文学理论渗透了美国黑人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本是无可厚非。但黑人美学家在意识形态与艺术美学二者间向前者严重倾斜,混淆了政治与艺术,太过注重黑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宣传功能,而忽视其审美功能。例如,巴拉卡曾公开声称,他把黑人艺术视为武器、一种革命的武器(转引自程锡麟2014:109)。黑人批评家们在“美学”与“政治”(或曰“艺术”与“宣传”)关系上的认识失误,造成了黑人美学在理论上的严重缺陷,最终导致了黑人美学派内部的瓦解。

  黑人美学重意识形态而轻艺术美学的内在缺陷,既令人惋惜又引人深思。黑人文学创作与批评应如何看待“艺术”与“宣传”、“美学”与“政治”的关系,并不是黑人文艺运动和黑人美学运动时期的黑人理论家们独有的问题和挑战。黑人知识分子杜波依斯和洛克曾展开过激烈论战。针对杜波依斯所作的“对于不是用于宣传的艺术我会不屑一顾”的论断,洛克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也反对彻底否定宣传,主张“让真在美之后进入文艺复兴的图片中”。(转引自黄卫峰 2004:25)

  自杜波依斯和洛克这场20世纪初的著名论战之后,艺术与宣传(美学与政治)二者孰轻孰重,一直是批评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如何在文学的社会功能与艺术功能之间进行抉择、实现二者的平衡,不仅是困扰历代非裔美国作家和批评家的永恒的难题,也是美国其他少数族裔的作家和批评家共同面临的问题,鉴于非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和印第安人等美国少数族裔曾经备受压迫和歧视的历史语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黑人美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黑人理论家们对艺术与宣传关系的思考和探索,对美国其他少数族裔的文学理论和批评理论,也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玉括.黑人美学的倡导者和捍卫者艾迪生.盖尔[J].国外文学,2015(1):2-4.

  [2]程锡麟.美国黑人美学述评[J].当代外国文学,1994(1):168-170.

  [3]程锡麟.西方文论关键词 美国黑人美学[J].外国文学,2014(2):106,109,111.

  [4]王晓路.差异的表述----黑人美学与贝克的批评理论[J].国外文学,2000(2):8.

  [5]黄晖.20世紀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J].外国文学研究,2002(3):23.

  [6]王祖友.试论非裔美国文学理论的三大特征[J].社会科学论坛,2010(13):175.

  [7]曾艳钰.论美国黑人美学思想的发展[J].当代外国文学,2004(2):70.

  [8]习传进.走向人类学诗学的美国非裔文学批评[J].学术论坛,2006(9):126.

  [9]李权文.美国非裔文学理论:中国学术中的不足与策略[J].山东外语教学,2012(6):26,28.

  [10]王玉括.非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后结构主义之争[J].外国文学评论,2013(3):203-205.

  [11]李怡.论理查德.赖特诗歌中的黑人美学思想[J].世界文学评论,2008(1):46.

  [12]谭惠娟.论拉尔夫.埃利森的黑人美学思想[J].外国文学评论,2008(1):107,113.

  [13]张和龙.理论如何运用?——对一种批评模式的思考与分析[J].外语研究,2013(1):100.

  [14]黄卫峰.哈莱姆文艺复兴期间的文艺论战[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6):25.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Hunan Univ.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Hunan,415000,China)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