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设计学会的发起
小池新二先生是日本昭和时代的设计评论家、教育家。明治34年(1901年)出生,昭和56年(1981年)离世。在1945年日本战败以后,各个行业百废待兴,大约从1948年起小池先生就开始关注美国,英国的工业设计。从文化方面,经济方面以及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必要性上不断的向政府机关反映。经过数年的不断努力,日本的设计界开始脱离原来的各种工艺活动并逐步走向独立。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最初由松下电器公司在1951年设立了制品意匠课(产品设计科),从此以后其他的公司也相继开始成立设计机构。同时,社会上的各种设计团体也随之诞生,其中有日本宣传美术会(现在的平面设计师协会),室内构成美术家联盟(现在的室内设计师协会),第二年也就是1952年10月20日工业设计研究会成立(现在的工业设计师协会)略称JIDA。在工业设计师协会成立之际,作为该协会顾问的小池先生讲到;“工业设计师的工作是人间生活的缔造者”,1949年小池又开始倡导工业的人间化,“工业设计师理应是生活者的代言人”正因为有了小池先生的倡导,给日本工业设计师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这有别于当时盛行美国,欧洲的[商业主义设计]概念。这个时期的小池先生同时也开始关注教育和研究领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由他设立了[日本设计学会]。1953年6月29日小池新二,塚田敢,福井晃一,胜见胜,前田泰次,河合正一等共11人召开[设计问题研究会],会上经过投票表决确立了组织名称为[设计学会],事务所的位置定在松户市岩濑的千叶大学工学部意匠学科内,这个时期的会员来自各个方面,包括设计,建筑,商业设计,工艺,色彩学,造形,商品学等等,会员的职业基本上由教师,研究者,评论家组成,成立初期的[设计学会]会员约有60名。1954年3月学会制订了完整的章程并推举小池新二先生为委员长。学会成立以后的首次学术研讨会议在东京教育大学召开,从此以后定在每年的秋天召开关于设计的研讨会等各项学术活动。学会还把设计用语进行规范化,并讨论,研究设计的教育方法及设计理论,积极参与国内,国外的各项活动。为了设计学会的可持续发展,其实早在1950年5月小池新二先生作为教授就职于千叶大学工艺学部,另外还有塚田,福井等人。在任教期间,小池极力主张把当时的[工艺学部]改为[工学部]。尽管遭到当时教员的极力反对,但是小池根据当时日本国内的工业技术状况判断出,大学的使命就是培养出掌握综合技术的科技人才,于是成立了工业意匠学科[现在的设计学科]。小池认为在当时日本以工业兴国的大环境下,作为综合大学的设计教育,设立[工学部]比[工艺学部]显得更为适合。二、从工艺到设计的转化
1951年的工艺学部改为工学部以后,学制由4年改为5年,在学科的建设上首先创立了工学意匠学科,除此之外还有其它4个学科,包括建筑学科,机械工学科,电器工学科,工业化学科(包含工业化学专业和写真映像专业)。工业意匠科的设立又增加了印刷,写真的科目,这在其他综合性大学工学部是没有先例的,这些学科的设立可以使各个学科间协同研究,共享教育成果。在小池先生的倡导和推动下,创办了日本第一个在综合大学工学部设立工业设计的学科。因此他也成为日本工科设计教育的第一人。工学意匠科成立后,针对自身专业的特点,开设有[造型学],[造型技术],[商业图案],[工业图案]4个专业,一直持续到1967年小池先生退休为止。就学科建设的目的和教育方针,其观点如下;“由加工贸易带来的经济发展,其中更应该重视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因此,追求高品质的工业产品符合国民的生活需求,同时也符合国家的利益,为了顺应个人和国家的需求,在工业生产中拥有先进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先进技术的达成,必须靠设计来介入实施”。针对以上的观点,他对学生提出了以下三个要求;1、从人文科学的研究方向来探索,应该追求科学的意匠原理和表现技术,用正确的历史观来获取知识技能,创造出现代的工业品;2、从自然科学以及应用科学的研究方向来探索,用意匠的观点来广泛研究先进的工业生产,把这些基础研究成果作为意匠设计的创新依据;3、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向来探索,应该熟知经济与生产机构,充分作好承担受容者、消费者、生产者的媒介人,这样才能够创作出适合的意匠图案。小池先生通过对工业意匠学科的教育,运营认为,培养工业设计师的目标应该是受容者、消费者、生产者、媒介者的统一体。
工业意匠学科当初的教师有15名,每年入学的学生定员是20名,授课科目大的类别分为[史论]系,[形、色]系,[材料]系,[制品]系,[视觉]系。小池先生担任的课程内容是造形概论与演习(实践),造形史,商业图案论(含展示设计理论,博展企划论)等等,在大学任职期间他主要担任史论的基础教学,专业课程(视觉部分)相对较少。在授课时小池先生主要使用欧美的原著作为教材,其中有翻译成日文版的[技术和文明],英文版的[现代设计的展开]。总之,内容涵盖了产业革命后工业设计的发展轨迹。对学生注重讲述现代文明社会中人间的感情,感性,伦理以及生活领域的各种问题与解决办法。同时更强调日本的文化,文明之间的问题及关联性。
三、设计的科学化实施
1956年视察了美国工业设计后的小池先生,针对当时由工艺转入设计后发生的诸问题,不仅引进了留学美国并熟知美国设计和设计教育方法的吉冈道隆为教师,还引进了研究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人间环境学的教师,于是在教学中运用了新的思考方法,技术革新上也有了新的起色。教学科目也随之改变,在原先的[史论]系,[形、色]系,[材料]系,[视觉]系的基础上,加入了[人间]系的[人间工学],[空间]系的[居住学]和[室内计划]等新的教学科目。之所以扩充新的内容小池先生认为是为了更快实现由工艺向[设计的科学化]转变。除此之外,他还组织整理与关工业设计相关的学科资料,其中包含材料,生产,配给,人间工学,色彩,形态等等的诸多科学资料,使这些资料成为综合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打破设计师在技术层面上过多的依赖主观和经验的现状,提出了必须建立正确的,客观的,科学的工业设计理论,这样才能够使设计师超越一般的思考方法,为设计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设计是美术的一个种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小池先生极力主张[设计的科学化]理念,他还强调对化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并提出[异花授粉]的哲学观点。四、结束语
1950年代日本正处于经济的增长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小池先生通过创立[日本设计学会]以及对美国工业设计的考察后,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组织各种有关设计振兴活动,他在设计教育中提出[设计人间生活]之观点,认为设计不仅是为了经济增长,更主要的是为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小池先生逝去后把自己珍藏的图书无条件的全部捐给千叶大学,数量达到5000册之多。先生的设计主张与高尚的人格魅力在今天仍然影响着我们的心灵。;
[1]日本人大辞典[M].讲谈社,2009.
[2]日本的近代运动史1940-1980[M].美术出版社,199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