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冲击之下,我国的教育发展逐渐走向多元化。后现代教育思想对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理论阐述和解释,这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对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革新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从后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着手,具体分析和探讨在后现代教育思想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对策。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
一、后现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理论概述
教育是社会互动形式之一,传统的教育理论中,教师经常是作为教育的主体和学生进行互动,这使得学生在进行教学活动中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随着后现代社会文化中对教师主导地位的重新诠释和理解,使得一种全新的“对话型”教学方式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提倡。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从引导和被引导的关系转变为平等沟通,以对话代替训诫。师生的地位分工不再单一,学生可以同时是教育者,教师可以同时是学习者。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教师不再是单纯主导知识内容的教学,学生也不再单纯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师生之间可以建立一种真诚的平等的对话关系。
传统的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但在后现代教育思想中,后设论述的合法性基础崩解,教师应多与学生对话、沟通,教师不应存有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后设叙述”的意识型态,教师应多采纳学生的“多元论述”,彼此平等的对话、沟通,在教学历程中不断的进行思想交流。学校的教学内容要更深入地包含全面的教学内容,并清楚地计划如何整合不同的学科和活动,如何整合不同教育阶段的学习。如果师生之间要能进行自由、深度的对话,则学生需要尽可能地从各种方向来拓展、超越他们的生活情境,去接触存在于师生和社会之中的差异性。
在教育思想方面,后现代主义强调他异性(otherness),即尊重他人;如Nel Noddings主张“关怀伦理学”(care ethics),即如何接受关心、付出关怀。关怀的落实可能需要逻辑或理性来决定如何去做,又如何做才能做的最好,但关怀的启动则是源自关心他人的情感或动机。亦即关怀伦理学的“关心他人”,是基于日常的人类情感和动机。后现代主义的伦理观如Rorty重视共有共享,或像Foucault极力主张关心他人,反对压制性的权力、操控、利用、暴力及伤害他人等作为,都是可作为后现代教育思想革新的有利理论。
后现代思潮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教育中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主流典范、基础主义、现代性的假设以及权职的运作等内容,应该秉持着怀疑的态度,打破了教育内容的唯一性和普遍性,承认了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丰富多样性。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现状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的办学时间长,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形成较完善的专科教学体院,也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也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和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大高校通过自身制定给的人才培养方案,依照“抓教改、促科研、上水平、育英才”的宗旨开展了多项特色专业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学改革为抓手,全面提升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与综合实力。同时以开放的意识,改革的观念和求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制定新的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建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下焕发出新生的光彩。
另外还需注意汉语言文学教育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人才培养方面,选修课设置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二是师资力量方面,学科教师教学任务量不均衡,专业教师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尚需提高,双师型教师缺乏,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实力有待提升,缺乏有影响的教学名师与学术带头人;三是科研方面,科研项目尤其是教学科研项目的层次有待突破,科研项目还处于零散状态,没有形成集体优势与研究特色;四是专业建设资金投入量较小,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考核、激励、评价、培训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后现代教育思想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汉语言文化的教育方向和培养规划
汉语言文学作为目前我国中文学习中最具有影响力和深刻作用的学科,学生可以通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更好的对我国各时代、各流派的文学发展历史以及文学精神内涵进行了解和认识,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在后现代教育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把“人格”教育放在知识和能力教育之前,依据制定的汉语言文化教学方向和人才培养规划方针,在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接收历史、哲学、美术等文化教育的熏陶,力求将学生培养成既具有专业能力、又具有健全人格的博雅君子。
(二)加强学科建设,突出发展重点,提升师资水平
高校可通过学术平台的搭建来使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继续加大对原有文学艺术研究部门和学科的投入,进一步稳定并发挥出其学术优势。使校内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资源得到全面完整的整合,将不同学科的师资进行重组,建立新的打破学科界限的研究团队。在抓好原有的汉语言文学科研群体建设的同时,再进一步扩大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科研范围,使得科研群体数量更多,块头更大,研究更有特色,学术的前沿性更强。
(三)优化课程体系,为学生创造自主、灵活的学习空间
汉语言文学课程通常分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另有一种是学院人文通识平台课。以往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计划,变动较频繁,课程稳定性不大。特别是同一门专业课程,不同年级无法自由选课,高校可通过扩大学生专业课选课的自主性,鼓励教师开设特色课程,允许学生跨年级选修,激发其学习热情。同时,鼓励、支持汉语言文学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增设各类人文通识课程;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对于在人文通识课程的教学、科研、学习中做出优异成绩的教师、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endprint
另外还需要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学院式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尝试并推行研讨式、专题式等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更有针对性,更有启发性,更有可受性。同时要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加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把见习活动长线化,并紧密结合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实际,加强和校外汉语言文学研究活动的联系。把试讲安排在“教法实训”课内进行,以加强对试讲的统筹安排和科学指导,提高试讲的效率。教育实习要加强指导和管理,在规范化、科学化、创新化上下功夫,建设好实习基地,用足用好教育实习时间,让学生搞好“实弹演习”,实现由学生向准教师的过渡,为工作后走上讲台做好技术上的准备。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配合学校团委、学生处定期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带着题目下去,了解社会,搞调查研究,收集信息,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设“科研论文写作”等选修课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答辩,培养学生查询资料、文件检索、制作资料卡片进行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
与此同时,还需推进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对在课堂形式的创新和教学论文的撰写上有突出成绩者予以奖励。组织相关老师进行教材的编写,积极完善成立的以汉语言文学教学为中心的各类文学研究中心,这将进一步加强与校外学者和文人的互动,并可借此提升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学习热情。
(四)建立学术交流的平台,加强学生的学术训练和社会实践,增加专业影响力和显示度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今后,高校应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为学生开阔学术视野做好服务工作。具体可做好以下工作:充分发挥校内“人文论坛”的影响力,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或作家来校讲学,组织师生参加和交流;每年承办一次小型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学术前沿热点问题,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继续办好中文系的读书会、剧社、诗社和各种沙龙,可创办校内文学刊物。尽量为学生提供场地的方便,必要时加强资金、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五)逐步扩大师生对外交流的规模,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汉语言文学教学属于基础人文学科,没有太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去向是多方面的,因此,更应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里,即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学的基础,又具有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为此,高校可以开设几个相关的选修课模块,以加强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同时还要适应当前人们重视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实用理性的时代需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即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利用外语和计算机进行交流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在重视学生传统的“三笔一话”训练的基础上,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加强外语、计算机、公关、组织和管理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得毕业生有更强的适应社会、适应时代、适应各种崭新工作的能力。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社会实践课程和实习工作,针对汉语言文学教學的特点,与媒体、出版社、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建立社会实践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提供良性平台和充足机会,真正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
四、小结
当今随着社会发展迅速,价值观日趋多样,加上信息科技的进步,知识的创新与传递的方式更加多元,尤其是知识逐渐“去主体化”,使得传统教育思想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而在后现代教育思想下进行教育改革,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催化者、关怀者、共同研究者以及资源的提供者,通过探讨课程、教学法、师生关系、教育组织等的重新建构来实现。让学生在更为宽松自由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氛围中,体会到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素养,为未来更好的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蓝贤发.后现代教育思想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J].群文天地,2012(24):173-173.
[2]李长.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分析[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15):185-185.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