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瓷,是素有“北方瓷都”之美誉的唐山的传统特色产业,早在战国时期唐山就已开始生产陶壶、陶具,到了明朝永乐年间,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唐山生产的骨质瓷属中国首创,填补了中国高档瓷生产的空白,开创了中国骨质瓷发展的新纪元。
关键词:唐山陶瓷;骨质瓷;发展
一、中国瓷器发展史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我们的祖先烧造陶器,仅是一个偶然的发现。比如用火的时候,火旁边的黏土成为板结状,变得非常硬,这个特征被古人发现了,所以他就有意识地把这个黏土提炼出来,把它做成一个造型,搁在火里烧,越烧温度越高,越烧东西就越完美。这就是陶器的发明,距今不足一万年。[1]到了商代,我们的先祖成功烧制了“原始青瓷”。从此以后,陶器和瓷器便分道独立发展。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当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提高,经验不断积累,到了条件具备时,就出现了瓷器。[2]陶器发展成为瓷器是有多方面条件的,例如使用什么原料,操作技术是否熟练,设备是否完善,这些条件之中最主要的是原料,这是陶器发展成为瓷器的内在因素。[2]唐代,南方有越窑青瓷,北方有邢窑白瓷,素有“南青北白”之称,各成体系,相映生辉。青瓷如冰似玉,誉为“千峰翠色”,白瓷润泽洁白,“类银似雪”,二者堪称唐代瓷品中的双壁。宋代是中国瓷业蓬勃兴盛的时期,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争奇斗妍,被誉为“瓷都”的景德镇,烧制出的明澈温润、白中泛青的影青瓷更是誉满天下,青花瓷玉肌青骨,淡雅娴静,成为永占光辉一页的时代特色。明清时期由“青瓷时期”进入了“彩瓷时期”,工艺精巧,异彩纷呈,中国陶瓷业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3]
二、瓷器对于中国的意义
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华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华民族文化史。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我国陶瓷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精湛的制作技艺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对人类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的古瓷器,不仅具有实用的价值,而且具有高超的工艺和极高的艺术水平,在造型、绘画和色彩诸多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蕴含着深远的美学意义,因而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另外,古瓷器的升值潜力是难以估量的。正因为这样,古今中外中国古瓷器的收藏者和爱好者不计其数。而且由于古瓷器这类文物属于不可再生物品,存下来的实在是少之又少,精品瓷器一旦落人爱收藏者的手中,他人便再也没有机会欣赏得到了。
三、新品种——骨质瓷的诞生
中国第一件卫生瓷器于1914年在唐山出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唐山陶瓷行业异军突起,令全国瞩目。1964年,国家把骨质瓷这一重要任务交给了唐山第一瓷厂。在那个年代,西方国家对骨质瓷生产技术封锁的非常严密,我们只能自已摸索着研究,但是技术人员除了知道应该有骨头的成分之外,其他一无所知。更可悲的是研究工作才刚开始不久,文化大革命又来了。文革时期许多生产任务都暂停了,但是骨质瓷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就这样,从开始的凭空想象,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摸索,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技术人员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73年研制出了骨质瓷样品,并于1975年正式投入生产。尽管这是一种透着绿色荧光的骨质瓷,质地相对也不稳定,但却足以令人兴奋。可是好景不长,我们还没来得及高兴太久,1976年,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摧毁了一切。勇敢坚强的唐山人民没有被吓倒,天灾也不能阻碍唐山陶瓷人前进的步伐。1978年骨质瓷的研究试制工作重新在唐山第一瓷厂开始。经过反复研究变色机理和试验,对上百个配方进行筛选,1982年唐山第一瓷厂成功出窑了顺利通过国家鉴定并获国家新产品奖的白色骨质瓷。从此,唐山骨质瓷诞生了。
四、唐山骨质瓷的质地及优点
(一)质地
唐山骨质瓷属软质瓷,制瓷所用的动物骨灰,大多由上等牛骨经过脱脂漂洗和高温煅烧而获得,再经过高温素烧、低温釉烧两次烧制而成。因而成品质地轻巧、不易磨损及破裂、细密坚硬。
(二)优点
色调柔和、白度高、透明度好、声音悦耳,装饰效果极佳。在灯光的照射下晶莹、白皙,色泽成天然骨粉独有的自然奶白色。
五、骨质瓷发展存在问题及改善策略
(一)存在问题
1.传统骨质瓷的制作工艺相对比较复杂,烧制过程仍然需要经过高温素烧和低温釉烧两次烧制,生产难度比较大。
2.燃料、制作原料及人工成本都日益上涨,造成了产品成本的提高。
3.中小型企业太多,产品花样少,品种单一,档次普遍偏低,缺乏竞争优势。
4.产品设计没有明显特色,大多只是一味效仿,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品牌意识。
(二)改善策略
1.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骨质瓷的技术含量。特别是要对骨质瓷生产的一些技术瓶颈进行重点攻克,全力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国家进行调控,加强国内骨质瓷产业的规范生产体制,防止质量参差不齐的多类产品之间相互压价,造成市场的混乱。
3.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多生产优质高端的产品,打造品牌。各企业要着力于自主研发,创新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
六、结语
着眼于陶瓷的辉煌发展史,我们可以坚信它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对于陶瓷文化,我们要尊重,并在此基础上施以保护;对于陶瓷艺术,我们要着力实现从传统陶瓷转向现代陶瓷,这样它才能在这个社会当中万世生存下去。相信陶瓷,相信China!
参考文献:
[1]马未都.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M].中华书局,2008,4:2.
[2]馮先铭.冯先铭陶瓷研究与鉴定[M].紫禁城出版社,2009,12月:61-62.
[3]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29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