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心理障碍的发现率和诊断率逐年提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据国外研究,85%的特殊儿童对音乐灵敏。有专家指出:“音乐的能力和兴趣,特殊儿童几乎全部都具有。”
关键词:音乐治疗;特殊儿童;探究
本研究是笔者在可视音乐治疗观察过程中,浅析过程,该过程包括了理论基础、治療素材、场地布置、治疗方法、治疗原则走向。本文对一名自闭症儿童展开了探讨,如果能够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可视音乐治疗的共鸣与关注。
一、基本情况
刘某,女孩,8岁,最初身体发育正常,在牵引或扶持下可以行走,也可以自己独立行走,视觉、听觉均正常。没有音调,能听从简单的指令,认知能力缓慢,运动协调能力差。没有接受过任何与音乐相关的训练,对街道中放的节奏性强的歌曲有兴趣,但不能跟着唱。
二、治疗过程
第一次见到刘某,当时她就表现出了对音乐反应灵敏,对治疗师给出的节奏刺激立即有模仿反应。但对她停止刺激后,他又会回到角落专注地望向一处。(同一内容可有多种形式)
(一)《你好歌》
1、首先确立良好的治疗环境,播放《你好歌》,进来的同时要求儿童与治疗师微笑、握手、目光对视以后拥抱2、在钢琴上弹奏旋律,治疗师边弹边唱,肢体动作,并扶着儿童坐在旁边,指引孩子弹奏;通过音乐放下对本次的戒备;促进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建立对自我和他人的感知,建立起放松友好的治疗关系。
(二)干预音乐治疗(歌谣歌曲)
①《123木头人》
1、播放视频歌曲,边聆听边用手指数123,用肢体感受;2、与治疗师重复唱,治疗师唱一句,孩子唱一句;3、让孩子选择一种打击乐器进行用歌曲伴奏;加强儿童建立与他人的关系练习,唇边语的敏感度、节奏感的灵敏性,以及对自我感知进一步提高。
②《歌声与微笑》
歌表演,根据歌词做微笑、坐下、站起来等动作和神情、语态;促进儿童对姿态、语音语调的理解,学习根据外界刺激情绪的变化。
(三)再创性治疗(乐器演奏)
①感知敲打乐器
三角 铁, 三角 铁,× × |×× | × × |× —|()在敲 三角 铁。
通过乐器的使用培养儿童双向能力能力和模仿能力,同时锻炼了语音音调能力。
②传递乐器
1、用稳定的节奏边传递边说乐器名称2、变式:用稳定的节奏边传递乐器边说“你好”;认识乐器,锻炼语言能力、反应能力、注意能力等。
③乐器指挥动作(或动作指挥乐器)
治疗师和儿童一人敲乐器,另一人跟随乐器的节奏做出肢体动作,与对方对视;提高注意力、感知能力、反应能力、运动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等。
(四)音乐活动
①《走路》
治疗师带领儿童一起边敲打乐器边走,表现出年龄的不同节奏;提高观察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运动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等。
②《让我们荡起双浆》
治疗师与儿童面对面唱,一起装作划桨、配上歌词,面对面问好;增加目光对视,促进孩子与他人的互动交流,培养感知能力、动作协调能力。
(五)《再见歌》
用在每次治疗的结尾,与开始一样唱歌的同时要求孩子,唱完与治疗师拥抱之后离开教室;促进语言的发展,每一件事情起落感知。
三、研究结果
刘某是个胆小害羞的孩子,在进行治疗之前,治疗师需要给他一个安全、自由的环境,灯光、音量画面适中。等待孩子稳定情绪的基础上,为接下来持续3周的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果表明,刘某虽然对音乐没有明显体验,但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很好地改善了其综合能力。刘某从一开始的无法与人建立关系,不能与人目光接触、身体接触到与治疗师建立起良好关系,信任且依赖,在与治疗师的互动中提高了交往技能。对于目光接触,情感示意,刻板行为、动作等都有明显的进步。现在,可以接受不同元素的音乐,可以进行肢体动作、会用简单的言语表达自己所需。
四、结语
笔者通过观察许多可视案例中发现:可视音乐治疗方法,对多种特殊儿童的情绪和行为、语言等起到作用,使其症状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再可创造性治疗不但可以给予特殊儿童的关心,还并促进特殊儿童感知的形成、启发心智,达到帮助特殊儿童打开自己。通过音乐治疗增强孩子对外界的自信,给予特殊儿童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音乐本身存在的价值。
总而言之,音乐治疗的发展方向是更光明的,对于特殊儿童的意义无可厚非的。扩展和完善音乐治疗体系,可以使特殊儿童在期间消除障碍,得到一定的转变,从特殊儿童不同之处找到突破口,得到认可。
参考文献:
[1]李梦吾.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J].音乐研究,1989(04).
[2]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中国电子音乐出版社,2002(01).
[3]晋凯元.音乐治疗原理[J].音乐艺术,1996(0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