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德国企业积极参与并主导职业教育的原因剖析及借鉴

时间:2023/11/9 作者: 大家 热度: 12119
刘书梅 张肖梅 严涛 张志彬

  德国企业积极参与并主导职业教育的原因剖析及借鉴

  刘书梅 张肖梅 严涛 张志彬

  中国的职业教育自1999年以来,无论从学校数量还是招生数量上,都有了空前发展,规模堪称世界第一,但教学模式却缺乏创新,教学质量提高不快,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诸多问题之首是企业的参与问题。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基本上是学校主导的职业教育,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下面我们认真分析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来自哪里,以期受到启发,进行借鉴和改造。

一、德国企业积极参与并主导职业教育的原因剖析

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双方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分析企业的参与积极性,离不开对“双元制”的解析。

(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解析

“双元制”源自于欧洲中世纪的“学徒制”,到了近代,由于大工业的兴起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学徒制才逐渐让位于应运而生的实训工场与学校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后来称之为“双元制”职业教育。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双方不是简单、对等的合作,而是以企业主导下的实践训练为主,以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为辅的合作,这种合作不是双方的自由协调能够完成的,而是通过相应的国家法律约束,由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参与来实现的。

(二)德国企业积极参与并主导职业教育的原因

1健全的法律法规约束

  在德国,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多达几十种,其中《联邦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双元制的真正确立,而依据这部法律所签订的“职业教育合同”则是“双元制”实施的重要依据,保证了工学结合的实施有章可循。

  2及时有力的奖惩措施

  在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颁布之初,由于职业教育培训岗位的供求关系出现紧张,政府及时制定了《职业教育学习位置促进法》,开始征收职业教育费;与此同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激励先进的措施,对提供学习位置的企业提供了奖励补贴,行会也设置了跨企业的培训中心,一系列动态措施的有力实施,保证了“双元制”的有效运行。

二、我国的校企合作现状及应对措施

(一)我国的校企合作现状

我国目前的“校企合作”存在严重的职业院校单边行为状态,企业的参与度不高。企业不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不承担职业人才培训的费用和责任;在这种“一元制”的教育环境下,只靠学校的满腔热情,而不能从根本上唤起企业的参与意识,“职教兴国”战略将难以真正实现。

(二)调动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建议措施

1.完善现行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

  从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来看,其描述过于笼统,刚性约束太少,倡导性建议太多,导致一些法律关系主体(企业)虽不履行义务却不必承担责任,最终使法律条文成为一纸空文。

  建议:我国应逐渐形成以《职业教育法》为总法,辅以相关具体的职业教育行政规章及地方性职业教育法规,构成相互补充、完整统一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同时,法律应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培训中应承担哪些具体的义务,不履行相应义务应负怎样的法律责任。

  2.构建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运行体系

  校企合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效的校企合作,不仅有赖于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行业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我国目前的校企合作存在行业企业缺位、学校被迫越位等问题。

  建议:

  (1) 政府应重视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赋予行会一定的权力,并明确其职责。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对接,首先是与行业需求的对接。对行会而言,它方便做以下事情:a提供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b帮助规范专业设置;c帮助开发专业教材;d促进校企合作。

  (2) 搭建由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及学校等有关各方组成的职业教育运作体系,体系中相关各方应职责明确,各负其责,以保证校企合作的有效实施。

  3.出台及时有力的奖惩、补贴措施

  中国的职业教育还处在摸索阶段,要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接轨,必须由政府出手,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行会与企业积极参与。

  建议:

  (1)在出台相应的惩罚性条例的同时,多采用奖励表彰的举措,激励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比如:通过财政补贴、税收返还、表彰宣传等举措,使企业因参与培训在得到经济补偿的同时,又受到政府的表彰,同时还可以首先录用优秀毕业生,一举三得。

  (2)及时总结我国各地校企合作中的成功经验,进而在不同地区实验、修正,条件成熟时,形成一定的法律制度。

  结语:

  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在政府的引导下,由各地的职业院校带动,正像星火一样在全国各地点燃,但是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调动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蓬勃发展的燎原之势将难以形成。企业的参与问题已成为我国职教事业发展的瓶颈,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才能使中国的职业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10年立项课题(10030145),主持人:刘书梅。

  (刘书梅: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