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使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连系得更紧密。针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从人类的需求和经济发展这两个方面分析,对制约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研究实践的因素,即理论研究的区域性和主观性、专业培养目标与人力资源需求不对称、知识结构不完善和设计交流的滞障、设计实践的小农意识进行了描述。从而提出了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接轨可行方法。
关键词:环境艺术 研究 实践
1 简言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对环境的认识日益深刻,环境艺术设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的创新,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逐渐与设计实践接轨。人类需求从空间概念转化为时间概念。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转化促进了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的扩展。随着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转化,其理论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建筑单体设计、宅间绿地设计、园林广场设计、室内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学科。由于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在科学领域里异军突起,快速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具有发展前途广阔的新兴边缘科学。
2 制约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因素
(1)管理机制是制约环境设计艺术品质主要的因素之一
城市管理机制为例:环境设计涉及到城市管理的各方面,目前的现状是建筑设计由城建、规划部门管理,城市绿化由园林部门管理,道路交通由市政部门管理,环境场所的日常维护由环卫部门管理等。这种纵向的管理模式使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从设计到日常管理很难以做到统一协调,从而使得一些城市环境的艺术品质不大高,缺乏整体性,不能反映出一定的艺术品位。如某些城市的立交桥、广场、十字路口等场地树立的雕塑,其造型形式设计的恰当与否暂且不做讨论,仅体量而言就与其空间尺度不相协调。在城市和旅游景区中乱建广告牌和所谓的“西游记宫”“龙宫”以及某些城市盲目追求的大广场、大草坪等等不适当的项目与设计,都反映出我们环境管理的紊乱和设计水平的局限性。而对于此类现象人们或熟视无睹,或唏嘘感慨。
(2)专业培养目标与市场人力资源需求的不对称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逐渐与设计实践接轨的条件下,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为了开拓新兴专业,抢占就业市场,很多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争相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的盲目性带来了许多问题:教学力量薄弱、教学设备不足。随着艺术类考生逐年增加,生源的文化、艺术基础相差较大。使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都成为装饰设计和施工公司中的电脑绘图员。针对这一形势,探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办学特色和理论研究是现在各高等院校都在研究的课题。
(3)设计中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和设计交流的滞障
我国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人员大多来自艺术设计专业和建筑设计专业两个方面。艺术设计专业出身的专业人员主张设计纯艺术性,导致设计单纯表现为唯美主义,其设计作品具有形而上学的特征;建筑设计的专业人员主张设计的技术结构性,在设计构思上受到认知定势的制约。
(4)环境艺术理论研究的区域性和主观性
环境艺术理论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的成果没有完全作为知识体系广泛传播与交流,理论研究存在区域性和主观性,甚至相互排斥。目前,环境艺术设计存在制图派和绘画派两个派系,这两派是由建筑设计和美术设计中不同专业出身的人员共同参与并研究一个领域,形成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在交流过程中,双方各持己见,导致各自的院校盲目追求办学特色,因人开设课程,没有“走出去”和“请进来”,从而制约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研究。
3 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接轨的可行方法
在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研究中,以文科为主的专业设计人员应对历史学、哲学和经济学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历史学。因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历史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专业性特征,是关于该专业发展的历史;二是普遍性特征,它是人类历史、文明史的组成部分。专业历史与普通历史具有共性,研究过程中将专业历史的发展与社会历史、政治历史、经济历史和技术历史联系起来,避免单纯对设计风格的转变、各个时代设计师的个人探索做简单的描述,有利于重视设计发展的核心和设计发展的背景,使设计发展体现整体的历史观并指导设计的实践;有利于在环境艺术设计实践中将设计对象与历史文脉相结合,避免小农意识。
了解现有的历史框架有利于将设计对象放在现有的宏观历史条件下评价,将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有效结合。全面俯视各种现存的历史框架,是十分重要的。现阶段环境艺术设计理论已经被列入重点研究课题。这有利于对设计发展理论的逻辑性和历史性必然的关注,避免因理论研究的片面观造成对于设计发展的形式主义看法;有利于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评价环境艺术设计对象,避免设计实践中表达方式单一化和设计图形化。虽然一些研究机构和设计院校停留在对西方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和中外设计史研究层面上,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框架处于非专业研究阶段,但是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西方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和中外设计史会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框架专业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依据,从而指导新的设计实践,避免设计元素中的图形拼凑。
专业学校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对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培养上,让学生参与设计实践,将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有效结合。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探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办学特色和理论研究方向。从而将环境艺术__设计专业发展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学科,达到高产出、高质量和高效益。有利于学生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更新设计理念;有利于通过设计实践对理论研究的反馈;有利于通用过理论研究创造新的环境艺术设计价值。
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角度讲,脱离理论研究的设计实践,或脱离设计实践的理论研究都是不可取的。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征是实践性,这决定了其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互为依托。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不了解理论研究,设计层次难以达到新的高度;难以从专业历史和理论中获得升华的力量;难以获得超越自身智慧的能力,最终堕入平庸。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吸收前人的设计精华。
理论研究是与具体的专业设计实践相联系。了解具体的设计实践,有利于避免理论研究的空泛性;有利于正确的把握当今的环境艺术发展动态,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指明未来的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通过理论创新指导新的实践,使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接轨。
参考文献:
[1] 黄艳.环境艺术设计概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 席跃良.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1.
[3] 郝卫国.环境艺术设计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1.
[4] 杨冬江.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社会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 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6] 梁启凡.家具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9,
[7] 王向阳,熊建新,支林.现代室内环境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9.
[8] 王昀,王箐箐.城市环境设施设计.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
[9] 朱保良. 室内环境设计.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__
[10] 王威.《对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09第15期.
作者:
吴婷浙江万里学院
黄笑波浙江万里学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