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大家 热度: 11987
王海英 王海虎

  摘要:健美操作为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广大锻炼者的喜爱,特别在我国普通高校已基本得到了普及性教学,本研究针对当前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论述了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普通高校 健美操教学 教学改革

  健美操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融体操、音乐、舞蹈于一体,以人体自身为对象,追求人体健与美,塑造人体形态美为目的的体育运动项目[1]。该项目的推广与普及深受广大锻炼者的喜爱,特别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健美操已基本上得到了普及性教学。

  一.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其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

  在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许多学校采用以固定的套路动作配以固定的音乐的教学形式,相同的教学内容甚至一些高校持续教了多年不改变,学末考评以单套动作学生临场做的如何来定其成绩的高低。课堂上教师处于主体位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一切行动按照教师的指向进行,学生仅是十分被动的尾随者,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枯燥,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考评办法依赖教师的主观认定,不能全面评定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健美操教师大多维持现状,缺乏创新意识和一股向前冲的进取精神,拿着一本老教案连用好几年。

  2.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健美操作为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广大锻炼者的喜爱,特别在我国高等院校已基本得到了普及性教学,随着社会体育发展的新动向以及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要求,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广大体育学者研究的必要性课题,研究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001年以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课教学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以传授固定技术动作为主,以成绩达标为准绳,重技术轻理论,重结果轻过程,重现在轻未来[2]。2001年实行的课程改革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接受性,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健美操教学内容应与社会体育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是高校健美操教学发展和改革重要前提。认识的提高,观念的更新,关键在于承担健美操课程的任课教师所用的教材是否紧跟时代以体现本门课程的先进性。健美操课程教材应使用国家最新颁布的新世纪系列教材、健美操国家重点教材和健美操协会推荐的包括诸多流行元素的教材。教学内容的深度上突出可接受性、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能够与社会体育发展相适应,以利于让学生主动参加健美操学习与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创设使学生能展示并发挥自己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在学生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做到鼓励和诱导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健美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近十年来各普通高校均在扩招,健美操课程教与学的师生比例失调较为明显,希望能学习健美操的学生很多,然而担任健美操课程教学的教师数量却很有限。现今的大学生思维方式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求新求异和追求实用价值已在体育课的学习中逐渐表现出来,他们往往希望能在健美操课堂上能学习到一些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如现代舞、拉丁舞、爵士舞、健身街舞、健身瑜伽、搏击操、踏板操等流行元素都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迫切希望健美操教师能在课堂中给他们传授这些内容,这就对健美操课任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阶段各普通高校健美操课任课教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素质上都无法满足高校健美操教学的需要和发展,所以建议应采取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的发展策略。从长远看,国家教育部应在各体育院校进一步扩招健美操专业的学生,并在一些师范类学校增设健美操专业。短期安排既国家健美操协会或体育院校通过对现有健美操课任课教师及那些对健美操运动有浓郁兴趣又有一定基础的相关运动项目的体育教师进行短期指导和培训,来提高健美操课任课教师的专项素质,以满足健美操教学的需要[4]。同时建议担任健美操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勤于业务和专项研究,敢于创新与发展,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备扎实的专项知识和专项指导能力。

  3.课堂中转换中心主体位置,转变考评机制,实施健美操课外俱乐部制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模式的教学是课堂上教师处于主体位置,学生极其被动,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一切行动按照教师的指向进行,学生仅是十分被动的尾随者,学生的兴趣没有被充分的调度起来,其积极性、自信心缺乏激活,学生的能力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和提高。现代教学理论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和合理配置[5],强调发展性、终身性教育,重视学生智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健美操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经验和方法为根本出发点,使其养成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即使离开学校后仍能根据主观需要和客观条件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

  (2)转变考评机制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至目前许多普通高校学末考评采用以单套动作学生临场技术动作发挥的如何来决定其学末成绩的高低,技术量化偏倾严重,考评办法完全依赖教师的主观认定,从而无法科学合理、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考核评价应具有科学性,评价内容应改变以一套健美操成绩的单一评价向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等多维性评价过渡。学习成绩的评价与考核应考虑到学生的原有水平和记不幅度,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掌握锻炼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为出发点,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评价学生,不仅关心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关心其体育意识、情感态度的养成以及能力的提高,评价既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等。

  (3)实施健美操课外俱乐部制

  利用业余时间开设健美操俱乐部,使那些热衷于健美操运动的学生在教师或健美操骨干学生的帮助下,进一步加深对健身常识的理解和多种健身方法的掌握,学生通过俱乐部活动不仅可以学会健美操知识、技能,而且还能从中培养自己的体育意识、兴趣和能力,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针对目前许多普通高校在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健美操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枯燥已无法与社会体育的发展和时代的步伐相和谐,健美操教学应从滞后死板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经验和方法为根本出发点,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为主要目标,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自身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并使其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宽柔,姜桂萍.舞蹈与健美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001:6

  [2]毛艳.尤双从,继承与创新:构建健美操教学的新体系[J].体育世界,007(3):24-25

  [3]周正.高校健美操课程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75-77

  [4]杨波.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与创新[J].辽宁体育科技,2005,3):87

  [5]洪淘.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改革[J].辽宁体育科技,2005,2)83

  作者:

  王海英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

  王海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