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对西海固花儿传承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大家 热度: 12612
摘要:西海固花儿是一种具有即兴性、文学性、口头性的古老艺术形式之一,也是音乐与文学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作为宁南民歌的西海固花儿,它是宁夏及全国一道亮丽的地方民俗文化的风景线,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西海固花儿更多是歌手们利用节日、农闲季节聚会交流感情、互相切磋技艺、提高演唱水平,其演唱形式多为独唱和对唱。西海固花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只有融合到现代艺术的大舞台大天地中,才能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关键词:西海固花儿 传承发展 思考

  “花儿”又称少年、“野花儿”、“野曲”等,它是流行于青、甘、宁、新等部分地区的一种民歌,是当地群众用汉语方言歌唱的一种具有即兴性、文学性、口头性的古老艺术形式之一,也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

  一、西海固花儿的表现形式

  作为宁南民歌的西海固花儿,它是宁夏及全国较有影响的地方民俗文化,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演唱环境。

  1、 西海固花儿的音乐形式

  西海固花儿的音阶、结构、音调、旋法、语言和声韵等要素都独具特色。西海固花儿委婉动听,曲调极为丰富,基本调式和旋律有数种,变体甚多。形式上有长调和短调之分。长调曲式比较松散,节奏自由,速度慢,唱起来高亢、悠长、辽阔。短调曲式比较严谨,相对紧凑短小。短调节奏鲜明、旋律音程进行平稳,演唱时用真声,有刚毅激越、活泼欢快的情绪。西海固花儿的调式丰富,以五声调式为多见,徵调式居首,商、羽、角其次,宫调式时而有现。西海固花儿的歌词结构规整而生动,唱词内容是歌者心里的话,变化无穷。

  下面来看一下两首花儿的不同表现风格。如西海固花儿《眼泪花儿把心淹了》该曲为六声徵调式(加清角),三句式乐段,突出了徵音(主音)和宫音(上四度音),商音为支持音,其音阶为sao la dao ran fa,缺少变宫和角两个音,音乐惆怅伤感,歌词表现出了歌者内心的真实感情和恋恋不舍的情绪,深深的唱出了五朵梅对王洛宾一行的留恋的真实感情。再如《十对花》该曲为五声羽调式,音阶为la dao ran misao ,缺少变宫和清角两个音。反映的是一对恋人甜蜜的对话,旋律欢快流畅,音程有八度跳进,颇有激情浪漫风格。

  这两首花儿的音调旋法、曲式结构和方言声韵等诸多要素特点的综合而成,体现出西海固地区人民的朴实生活情感和青年男女的浪漫爱情,突出了花儿音乐的本质特点。人们用花儿的形式歌颂家乡、抒发感情,我们从它的词曲形式要素及其特点的细致分析中,对其做出理性的分析,并感受其艺术价值。它不仅饱含着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智慧,散发着乡间泥土的芬芳,而且有着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学习它、研究它、继承和鉴赏它,对发展我们今天的民族新音乐,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2、西海固花儿的表演形式

  在较早年代,西海固地区人烟稀少,男性演唱花儿的场所大多出现在田地劳作、长途贩运、走亲访友、赶集路上等,意味着解除疲劳、解心慌。正所谓“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劳作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花儿有了新的认识,演唱者的群体、演唱形式及场所都发生了变化,除了很多老年男性是花儿的铁杆歌迷外,已婚妇女逐渐成为花儿演唱者的多数。近年来,由于各级组织及热心于该艺术的工作者对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承和保护,也有青年男女参与到演唱花儿的队伍中来。总体上来说,女性为花儿演唱的主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男女分工不同,青壮年男子大多到外地打工去了,这就造成村中缺少男歌手的的局面,女主人就自然地承担了传承花儿这一艺术形式的主角。随着她们在年龄上的差异,在演唱花儿内容上老姊妹们和小姐妹们各有偏好。就整个村落的邻里亲疏关系而言,歌手们彼此之间是一个小团体,也就是一个花儿演唱小组的形式,她们利用节假日和农闲季节聚会演唱,互相切磋技艺,提高演唱水平。花儿的表演形式多为独唱和对唱,众人合唱同一首花儿的情形比较少。近几年来,各地举行了规模不一的花儿演唱会,有自发的演唱小组、也有县、乡、村分别组织的演唱会,也有自治区组织的花儿演唱比赛,还有整个西北组织的花儿演唱会等。

  二、对西海固花儿发展的思考

  西海固花儿音乐的发展离不开现实社会,它的发展也离不开当代社会的民俗状况。它不是一种单一形式的传承,而是以多线条、多思维、多层面的形式,尽力适应和激发民众的审美感受,使主观和客观、审美对象和审美情感趋于统一,从而引起社会的认可并得以传承和保护。在当前现代化进程加快以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对西海固花儿的发展产生相当大的影响。音乐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是深入民间,了解民情,挖掘整理,加强理论研究,改造、创新、开发、利用花儿,让花儿这一艺术形式发扬光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全面搜集和整理花儿的音乐资料。

  西海固花儿就像黄土地遍地生长的野草一样散落在宁南地区的沟沟洼洼、村村寨寨。要对西海固花儿进行全方位的一无遗漏的搜集和整理。尤其是对著名花儿手及其传人要逐一采访,搜集整理其作品,建立花儿档案,同时要采用摄影、摄像、录音、录制光盘等现代化的手段将那些流传在民间的原始花儿原汁原味保存下来。我们应该致力于搜集整理出版西海固花儿集,把它永久地保存,要认识到其资料价值和保存价值;其次,重点要选编那些广泛流传的,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并具有深远艺术生命力的优秀花儿,要注重其审美价值和普及价值。

  2、加强花儿的音乐理论研究。

  随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西海固花儿得到各级组织的重视,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海固花儿的繁荣。没有继承就没有革新,我们要认识到传统的、原汁原味的西海固花儿的保存价值,要认真整理、仔细研究它,加强花儿的音乐理论研究,逐步系统地提高花儿的演唱和理论水平,把西海固花儿音乐发扬广大。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的需要,西海固花儿越来越招人喜爱,这是它真实质朴、率直明快、感情浓烈、语言形象、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在它的艺术基础上,剔除其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糟粕,使之具有先进的思想内容、时代精神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体现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3、把西海固花儿音乐发扬广大。

  繁荣我国音乐事业艺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对西海固花儿的保护与抢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让西海固花儿这一民间艺术的瑰寶和民间文化资源在新的时期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这就很有必要在对西海固花儿的抢救与保护的基础上,把西海固花儿音乐发扬广大,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西海固花儿、喜欢西海固花儿,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扬广大西海固花儿这一民间艺术资源。首先,我们要广泛地开展多种多样的花儿演唱活动。政府或其他机构应每年定期举办花儿大赛,组织西海固花儿演唱队,使西海固花儿进课堂、进厂矿、进田间、进千家万户,并建立花儿博物馆,打造花儿文化村等深入人民内心的活动;其次,我们应逐步扩大西海固花儿在外界影响。在宁南及宁夏的花儿普及基础上,组织一批作家创作一系列反映西海固花儿的文艺作品,将西海固花儿融入到歌剧、小品、舞蹈、小说、电影、电视等多种文学艺术形式中,从而多角度、多渠道地将西海固花儿推向全国,艺术是独立的,同时也是融合的,在独立中求生存,在融合中求发展。再次,政府应建立非物质文化保护空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年轻人认真学习非物质文化实践形式,潜心研究非物质文化系统理论,让先辈留下的文化财富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西海固花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只有融合到现代艺术的大舞台、大天地中,才能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总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之一的西海固花儿,是祖辈留给我们的一份厚重的文化财富,我们要珍惜它、保存它、研究它、发扬它,把西海固花儿这种文化资源做大做大做强。发展西海固花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单纯是政府一个部门的事,而是社会各界都要关注和支持的大事,只有我们大家携起手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群策群力,才能将这些珍贵而丰富的民间艺术保存好、研究深、发扬广。

  基金项目:

  此文为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号为:宁教高2008—293

  参考文献:

  [1] 薛正昌,黄土地上的花儿王,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2] 周庆华,六盘山花儿,2009版

  [3] 郝苏民、戚晓萍,文化生态·文化空间·政府主导与“非遗”关系,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作者:

  王得盛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