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圣杜甫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在存世的一千四百余首诗中,有一百多首论及书法,杜甫虽没有墨迹传世,但其在论书诗中多次提到自己的审美观,“瘦硬”、“通神”、“静心”、“尊古”等,其中以“瘦硬”审美观影响最为深远。杜甫在论画诗和诗歌炼字方面也是以“瘦”为美,常以“瘦硬”二字入诗。
关键词:杜甫;书法;瘦硬
一、绘画审美观和书法审美观
中国画和书法是两门独立的艺术,彼此各有特色。但在笔墨技巧上,某些方面是可以互相沟通借鉴的,书画有同一法则可循。通过对绘画审美观的探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杜甫的书法审美观。
杜甫对诗歌、绘画与书法创作及欣赏方面的总体审美倾向,一扫当时虚华浮艳的脂粉之气,追求清刚雄强的健劲风骨。杜甫论画每以“画骨”为标准,强调写真传神。“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画鹘行》)这首题画诗,写出画鹘之神妙,鹘到秋天换羽后更矫健、善搏击,鹘的劲捷和神采飞动尽显其骨力。“赤霄有真骨,耻饮洿池津。”(《通泉县署壁后薜少保画鹤》)“矫矫龙性含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天育骠骑图歌》)“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姜楚公画角鹰歌》)也都体现了诗人以“画骨”为标准的审美倾向。
杜甫论画最著名的诗篇是《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将军笔下开生面”、“将军善画盖有神”,可见杜甫对曹霸绘画艺术的赞赏与推重。诗中写道:“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杜甫评价韩干画马虽也能画出很多不同的非凡形象,但是却只能画出外表却画不出内在精神,常使好马完全丧失生气。其实杜甫并非不知道韩干的能力,他曾在《画马赞》中称“韩干画马,毫端有神。”肯定了韩干的高超技艺。杜甫此处只是以韩干之技艺衬托曹将军的风格,表达自己的崇尚“瘦硬”的审美趋向。就画马而言,杜甫心目中的良马,决不是皇家御苑中那些专供皇帝嫔妃游春宴乐骑用的、徒有观赏性的肥美宠物。杜甫心目中理想的良马,外形必须是“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房兵曹胡马》)还要具有勇敢战斗的精神“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秦州杂诗》)杜甫所言的“画骨”,不只是对韩干一人一画而言,而是从整体上针对唐代当时绘画领域以及其它文艺创作中出现的“有肉无骨”的风气提出来的。可以说杜甫这一提法,和他的诗歌创作主张乃至他的美学思想是一致的。
与绘画审美“画骨”相对应,杜甫书法审美观同样崇尚瘦硬,其代表观点是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提出的“书贵瘦硬方通神”。盛唐崇尚圆润、肥美,针对这种时代风尚,杜甫发出了“书贵瘦硬方通神”的时代强音,意在力挽狂澜。对此,宋人魏泰有着深刻的理解:“唐初,字书得晋、宋之风,故以劲健相尚,至褚、薛则尤极瘦硬矣。开元、天宝以后,变为肥厚,至苏灵芝辈,几于重浊。故老杜云‘书贵瘦硬方有神,虽其言为篆家而发,亦似有激于当时也。贞元、元和以后,柳、沈之徒,复尚清劲。”魏泰之语道出了杜甫“书贵瘦硬方通神”的口号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二、诗风和书法审美观
(一)诗歌炼字中的“瘦硬”用法
诗歌体裁简短,历代诗人在遣词选字时都要求所用之词意蕴丰富。工于炼字是杜甫评价好诗的标准,也是其毕生创作之追求。杜甫评价书法以“瘦硬”为美,而杜诗在锻字炼句中也展现出他的这一审美倾向。
杜甫在炼字上常常以硬字入诗,使诗歌瘦硬有力。《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凌绝顶”三字,把诗人立志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诗人刚硬的气概表露无疑。“锋棱瘦骨成”(《房兵曹胡马》)中的“锋棱瘦骨”四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匹神清骨俊的“胡马”形象;而《房兵曹胡马》的最后两句“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中的“骁腾”、“横行”,既有一种广阔天地任我闯的豪气,也充满了坚毅果敢的气质。在杜甫眼中,瘦马是力量、刚毅的象征,肥马是浑浊、庸俗的代表。《北征》诗“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中的“鹰腾”、“箭疾”等字,均给人以瘦硬劲力的凌厉之气。这些诗句说明了杜甫诗歌语言中瘦硬的特点,而这种特点使诗歌充满“骨气”,给人一种瘦硬之感。
(二)书法审美中的“瘦硬”风格
杜甫论书诗中多次提到“瘦硬”、“通神”、“静心”、“尊古”等书法审美观,杜甫尚“瘦硬”的审美观与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整体审美观大相径庭。一方面,杜甫崇尚古体之书风,书法“瘦硬”自古有之,杜甫的书法审美观是对历史的传承;另一方面,盛唐以“丰肥”审美为尚,而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候,杜甫怀念初唐时的励精图治,自然对初唐的“瘦硬”審美也颇为怀念。
盛唐整个社会审美以“肥”为美,书法艺术也不例外。此时,书法总体表现出由瘦硬趋向肥腴。特别是颜体的出现,更是在书坛掀起了一阵尚肥之风。颜体的笔力雄健丰厚,笔画横轻竖重,结构规范,力求饱满,是书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而杜甫尚“瘦硬”的书法审美观与时代风尚完全不同。不但杜诗中评论书法以“瘦硬”为尊,而且诗中鲜明表现出其厌“肥”厌“肉”的审美观,对雕塑、绘画、诗歌等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如此。
杜甫“瘦硬”书法审美观与当时的社会审美观格格不入,但对后世影响颇大。晚唐时期以沈传师、柳公权为代表的书法家追求“瘦硬”的风格。杜甫“瘦硬通神”的观点对宋代的影响也是很显著的,宋代在诗歌、书法、绘画上都追求写意,“意”就是不重“形”而求“神”,和杜甫所言“瘦硬通神”可谓追求一致。宋代黄庭坚是杜甫的忠实学习者和继承者,黄庭坚即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之一。可见,杜甫“瘦硬”的审美风格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参考文献:
[1]宋·魏泰.东轩笔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
[2]唐·杜甫著,清·杨伦笺注.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
[3]葛承雍.书法与文化十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