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代是继盛唐之后西域诗创作集大成时期。萧雄的《听园西疆杂述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其以组诗的形式生动的再现了萧雄在西域的民俗见闻,补充了对同光年间乌鲁木齐景观的认知,其“署冷吏稀”更是成了这一时期的象征性符号。
关键词:《听园西疆杂述诗》;同光年间;城市景观;乌鲁木齐
城市景观是人文景观的一部分。它是因人类的城市活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体现着城市在某个发展阶段的空间布局。关于景观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国内目前比较强调场地精神营造、文化符号化,以及宜居性和民族化的研究。[1]《听园西疆杂述诗》中所现乌鲁木齐城市景观布局,是其城市发展的一个侧面。
一、萧雄和《听园西疆杂述诗》
萧雄,号听园山人,字皋谟,湖南益阳人。是清代著名的西域诗人。关于萧雄“旅疆”的原因,如其书序言:“自壮岁困于毛锥,会塞上多事,奋袖而起,请缨于贺兰山下,即从战而西焉。”[2]可知诗人久困科场,恰逢同治初北方战乱(左宗棠和刘锦棠反击阿古柏入侵新疆),为博取功名,北上从军效力,曾为左宗棠僚佐,继而为张曜戎幕。诗人往返于新疆和湖南有三次,历时十余年,晚年客居长沙而作《听园西疆杂述诗》。诗人在序中亦云:“自此旁午于十余年之中,驰骤于两万里之内,足迹所至,穷于乌孙,亦备矣哉!……光绪十有八年壬辰岁花朝后一日,听园山人自序于星沙客舍”[1],书成于光绪十八年(1892)。
《听园西疆杂述诗》是萧雄唯一传世作品,共四卷一百五十首,描绘了新疆全省疆域山川、风俗民情、气候物产、古迹名胜和夫道里广,给我们提供了同光年间新疆地区的重要史料。被评价为“以骚人之韵事,补史氏之地理”[3],堪称同光年间描述新疆社会的百科全书。
二、《听园西疆杂述诗》中的乌鲁木齐城市景观
乾隆中后期的乌鲁木齐是繁荣发达的,七十一云:“为四达之区,以故字号店铺,鳞次栉比。市衢宽敞,人民辐辏,茶寮酒肆,优伶歌童,工艺技巧之人,无一不备。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红嘴山上,有庙一楹,红泥垩壁,故俗呼乌鲁木齐为红庙儿也”[4]。无疑,当时此地一片欣欣向荣。乌鲁木齐一向称为边疆重镇,其军事安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萧雄记:“远控西南气象,……钟打回崖古寺红”[1]。
同治十二年(1873),陕西回民起义领袖之一白彦虎率部进入迪化,兵变使得乌鲁木齐受到重创,“博克山前雉堞低,移民烟火碛中微,一官还仗鄰封餉,署冷如冰吏亦稀”[1],迪化城更是“兵燹后,烟户萧条,土著稀少,其汉民由内地迁徙而至者,或军遣,或防戍,或贸易,多系只身流寓,并无富村巨族及宗祀谱牒可纪”[5],乌鲁木齐城郭的萧条没有阻断其商贸的发展,萧雄云:“居奇争向集场求,载货还歌汗漫游”[1],街道有铺面,七日一期集场,男女杂聚,远近百货俱凑,其商贸仍然较为兴盛。
作者游博克达峰但见:“其稠密处单骑不能入”[1],不禁感叹“异境耐人流连者也”。博克达山顶有海子,溢流至山腰潴为小海,清流奔赴于石隙中,山外数百土田皆赖次滋养。光绪七八年间,建祠于山中,南向祭山神。作者听闻:“乌鲁木齐南山谷中有胜境一区”[1],南山谷的确是乌鲁木齐的胜景。
城市建筑设计简单便捷,“西土风气质朴,器物皆粗率,且极省便,房屋砖土所为,无所谓雕楼结构之事”[1],一般人家“黄土为墙四面齐,数椽如砥覆新泥,郤教满地铺成锦,相率家人一室楼”[1],新疆干燥少雨的氣候条件决定了其建筑格局。
三、结语
《听园西疆杂述诗》反映了同光年间乌鲁木齐的城市景观,有天池、博格达峰、红嘴山等自然景观,有城郭、署衙、屋舍、商贸等人文景观。众多的景观元素构成了乌鲁木齐城市格局,丰富了乌鲁木齐城市形象。
这一时期乌鲁木齐城市景观的景观布局:城郭(东为汉城,西为满城)在天山北麓;博克达峰在阜康南十余里处,在乌鲁木齐可以远远望见;博克达北坡有天池,祭拜博克达山神,更是为博克达山增添了神秘色彩;乌鲁木齐北高崖上有红墙古寺、红山塔,为乌鲁木齐城市景观标志之一;乌鲁木齐南边的南山谷,自是一景。萧雄以独特新颖的表述还原了同光年间乌鲁木齐城市景观,以及地域文化和时代风尚结合下的独特景观文化,从中衍生出对乌鲁木齐城市景观空间布局的认识,为今人了解同光年间乌鲁木齐城市景观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
参考文献:
[1]史雷鸣.景观学原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5:7.
[2]萧雄.听园西疆杂述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3][清]黄运藩.西疆杂述诗·叙[M].清光绪二十三年灵鹣阁丛书本.
[4][清]满洲七十一.新疆记略[M].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二辑 西北稀见丛书文献.甘肃,兰州古籍书店影印出版发行,1990:263.
[5][清]佚名.迪化县乡土志[M].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西北文献二编·第一辑 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甘肃,兰州古籍书店影印出版发行,1990:496.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