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部的生死场,就是讲述着浸透了女人鲜血的生与死的怪异故事。这就是她们的宿命,逃脱不了。她们用自己鲜血淋漓的,血肉模糊的,痛苦不堪的爱情,性经验,生育,疾病,死亡……,这样一直延续的悲剧宿命。
关键词:生死场;宿命
在《生死场》中,无数的生生死死,紧密的排列着,迫不及待的“忙着生,忙着死”。打渔村最美的女人——月英,最后已经是鬼的模样了,生着蛆虫,腐烂着身体。她们一个个的触目惊心的死去了。鲁迅曾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萧红就是这样一位勇士、一位女战士。她以冷静、超脱、残忍的笔将生死场就这样鲜血淋漓地搬到读者面前。在王婆的犁下,小钟血肉模糊的离开了这个惨淡的世界,被扔在草堆上,小手颤颤的……,惨不忍睹,目不忍视。她用这样血腥的场景无声的控诉人的生命比不上那橙黄的庄稼的悲哀。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悲剧,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命运的拯救者。他们没有能力自己拯救自己,因而各自都有各自的悲剧命运。①就是一个个短暂的生命中,“生与死”紧紧地连在一起,没有一丝缝隙,她们忙活生活、忙活生育,忙活死亡。时间没有停止,她们依然忙碌地生、痛苦地死。她们在“死人死了,活人计算着怎么活下去。”日子里消耗她们的生命。在盲目的男性崇拜中她们就将原本年轻的身体,年轻的心灵,年轻的灵魂葬在了男性社会的坟场里。在这个社会赋予她们就只有生育,伺候男人,伺候莊稼的职责。“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身边的累赘有时是笨重的。”她们依赖于男性而生存,被她们的丈夫任意的打骂着,因为,她们早已经认定了这就是她们的宿命,她们根本就无法意识到反抗的这条路。女人死亡身体最后在男权的社会中,葬在乱坟岗子,被蚊蝇围绕着,死都不得安宁。
爱情本应该是滋润女人生长的营养剂,而在萧红笔下的《生死场》里却是女性噩梦遭遇的起点,是那罪恶的婚姻的种子。作为着墨最多的金枝,从河边幽会,到最后结婚,最终都只是做了男性泄欲的工具。《生死场》是女人花海,开的鲜血淋漓,每一朵女人花都流着汩汩的鲜红血,淌成河流,淹没了花海。金枝、月英、王婆、麻面婆子……这些女人在“性”,“生育”,“疾病”,“死亡”中煎熬着。但是她们不去反抗,她们甘愿成为男性的奴隶。金枝挎着篮子,听到成业的牛鞭的响声,就迫不及待的丢下了篮子,奔向了成业。然而成业面对金枝想的是什么呢,是情欲的发泄。“五分钟过后,姑娘仍和小鸡一般,被野兽压在那里,男人着了疯了,他的大手故意一般地捉紧另一块肉体,想要吞食那块肉体,想要破坏那块热的肉。尽量的冲涨了血管,仿佛他在一条白的死尸上面跳动……”②在这场欢爱里,只有男性的兽欲和女性的痛苦,正如同金枝的爱情一般。西蒙娜·波伏娃认为理想的性爱应该是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所有瑰宝交相辉映,于是形成一种永远变动的,欣喜若狂的统一。这种和谐需要的并不是精湛的技巧,而宁可说是基于此时此刻性冲魔力的灵与肉的相互慷慨与给予。波娃所阐述的性爱是相爱的两个人超越肉体,心灵的默契和灵魂的统一,是平等的性爱,是爱情的性爱。而金枝与成业的性爱,只不过是男性的本能的冲动,是对女性肉体的低层次的需求。
萧红用动物化的比喻,锋利的指出女性的地位低下。麻面婆子“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麻面婆子是一只母熊……她总是发着猪声。”而月英是“患病的猫儿”。此外金枝是“米田上的稻草人”、是“一只垃圾桶”女性的悲惨生活。而在生育这个人类最庄严神圣的仪式上,却充斥着男性的打骂、女性的苦痛。将动物的生育和人的生育放在一起,“一点声音不许她哼叫,受罪的女人,身边若有洞,她将跳进去!身边若有毒药,她将吞下去,……她愿意把自己的腿弄断,宛如进了蒸笼,全身将被热力所撕碎一般呀!”女性的生育是世间最可怕的刑罚。美国的两个男性曾用体感实验体验女性生育时的痛苦,仅仅五分钟就承受不了。可想而知,当这种肉体和心灵痛苦交织在一起时,女性早就没有生命创造的喜悦与忐忑,没有对新生命的憧憬与渴望了。她们有的只是“罪恶的孩子”和恨不得把孩子掏出来的心情,此时的她们早已经被痛苦磨得没有了母性。
《生死场中》女性悲剧宿命的根源就是盲目的男性崇拜和自我迷失。西蒙娜·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就谈到“女人她就是子宫,就是卵巢,她是个雌性,用这个词给她下定义就足够了。”“雌性”这个词带着贬义,它将女人束缚在性别里,做一种生育工具。女性在爱情,婚姻中没有地位,她们只是男性泄欲的工具。“妻子”“母亲”这些只不过是桎梏她们的牢笼,束缚她们的铁链。她们就是在男性的盲目崇拜和自我退化中将自己送上坟场。萧红用她女性的视角写女性宿命。倾注了她对女性悖论世界里的悲哀和感叹。萧红将一场生死宿命演绎,为男权社会废墟上的枯萎,凋败的女人花做最后的悼念。
注释:
①王富仁.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下)江苏社会科学,2001.
②萧红,生死场.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
参考文献:
[1]萧红.生死场[M].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2.
[2][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3]王富仁.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下)[J].江苏社会科学,2001.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