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网络文学的本质属性及其对传统文学的影响

时间:2023/11/9 作者: 大家 热度: 13551
摘要:信息的数字化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活动方式,网络世界拓展了文学题材的表现范围,现实世界催生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注重动态生成思维,从价值目的等多角度进行创作,这样就突破了传统文学单一的、静止思维习惯,文本表达的丰富多样打破了文学类型之间的界限,同时也有利于文学的创作与交流。当然,我们不能夸大网络技术对文学的作用力,而忽视创作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网络文学本质属性影响 趋势

  一、引言

  网络已融入人们生活,依托技术力量正形成一种文化,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类生存方式,即人—机感性新结构的生存方式与思维方式。有学者认为,这种通过虚拟平台生成的人—机新感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感觉潜能,使人—机互动的成功,已从技术上预示着人—机的肉体和数字化技术装置会连为一体。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网络文学的出现。

  自9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开始高度关注网络文学的研究,将网络创作现象纳入专业研究与批评范畴,研究的问题已覆盖到网络文学有关的方方面面,但某些问题却陷入僵局,一般认为网络文学只是表面上改变了传统文学的写作、传播与阅读方式,实践证明,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研究领域这一部分的缺陷导致理论对创作质量提升的作用力显得比较微弱。

  尽管人们对网络文学争论不休,但它的发展壮大,成为网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打破了传统文学创作模式与创作意图,给文坛带来了平民化的活跃气息。随着对网络文学的争论和网络文学作品的层出不穷,渐渐地影响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总体格局。因而,客观评价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与意义,找出其缺陷,预测未来发展方向,无疑为揭示我国文学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网络文学的本质属性

  中国的网络文学随着电脑网络的延伸和普及,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网络文学以其独特性、前沿性和复杂性,成为新世纪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有人认为,网络汉语文学发源于北美,主要是因为当地网络文化的领先优势及对汉语的紧密关系。国内较早的网络文学刊物是1996年的《无梦岛周报》,即后来的《激流》、1998年创刊的《西湖评论》,还要1999年创刊的《六朝评论》。如今文学期刊或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星罗棋布,除了以上刊物外,还有《随花园》、《重庆文学》、《花招》、《女作家文库》、《文学老家》、《文学天地》、《世界文学》等。

  但究竟什么是网络文学?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界定,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网络文学生存于网络与技术,离开了网络,网络文学就不复存在,而只有真正利用了网络特点的文学,我们才能称之为网络化文学。方舟子(1999)指出,网络上的创作却是随时可以更动的,可以永远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可以有互动性,根据不同的日期、针对不同的读者提供不同的版本,也可以由众人集体创作。古清生则认为,只有在线写作并使用网络符码,才能算真正的网络文学,并认为网络原创文学必须具备在线写作、属于文学、具有文学的构成要素和审美功能、网络写作等特征。上海作家陈村(1999)认为,网络文学创作其实与卡拉OK差不多,更贴近生活,不再像传统文学热衷于阳春白雪、高不可攀的东西。维熙从作家才情和灵气的文学个性方面进行了评论,认为文学所以称之为文学,是有它自身的音乐旋律,他必需具备纸上作家的才情和秉赋。

  不管怎样,网络文学界于网络与文学的定位不能改变,对于认识网络文学的本质十分重要。网络文学最基本的就是必须具备文学特性,必须用文学语言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当然它必须通过形成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韦勒克(1984)认为,文学与非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篇章结构的独特表现、对语言媒介的领悟和采用、不求实用的目的、以及突出的虚构性、创造性和想象性等。这种文学的本质特征应该像基因那样植入网络文学的有机体,成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融通点。网络文学应该理解为是运用网络这个新的媒介和载体,来创作、传播、存储和阅读,以文字为主要媒介的新文学形式,也可以说它是生存于网络这个信息媒体上的文学形态(金振邦.2001)。传统文学作品一旦网络化,其文学功能都将发生很大的改变。网络文学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更新与重构,源于文学同时又超越文学,并将最终取代传统文学的主体地位。

  三、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

  网络文学的出现,改变了创作主体的思维方式。网络出现对于写作最大的改变就是,键盘敲击代替了执笔书写,其深远影响改变了创作主体的思维。传统的书写,速度较慢,资料不丰富,这样经常使作者思维出现中断或受阻。在电脑上创作,能够使创作主体保持思维的连续性和持续的创作冲动,在专业文学网站里,网站出于各种的目的和理由,一般没有严格的审查、编辑,稍具模样的作品都有发表的机会,而在个人文学网站里,作品的发表就更为随意(郭毅.2002)。而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改变传统写作所形成的线性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使思维更具创新活力,这点传统文学往往做不到。

  网络文学是传统文本文学的补充,它将传统意义上的个体写作模式拓展为不拘泥于独立个体的创作,也使多媒体化的文本创作方式成为现实。作者将他的作品在网上发表后,还可以在网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后期解说,回答读者提问,而读者在阅读中可以随时通过跟帖、回帖等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真实的想法,也可以给作者发信、留言(杨先明.2008)。根据读者的意见,作者甚至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后再发布。而读者之间也可以互动,他们在网上表达读后感之后,还能引发其他读者以及作者进一步的对话和交流。从纯文学的角度看,甚至出现了在线共同写作的模式(孙延蘅,2002)。

  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为文学的交流和创作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拓展了文学题材的表现范围。互联网的出现,使传统的传播方式出现了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它重新定义了大众传播的概念,网络的大众传播是建立在人际传播基础之上的,同时,网络还有了社区类型的小众传播(丁国旗.2008)。大众传播由于没有严格的审稿制度和书报杂志审查制度的限制,重大社会意义、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不高的题材也容易进入创作领域的。比如“网恋”这种普遍存在于网络世界的情感现象,不管是健康的,还是病态的,有社会意义的,还是纯粹个人性的,一直以来都是网络写手们热衷于表现的对象(张艺.2009)。

  网络文学挑战了传统的文学语言,丰富和发展了文学词汇。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语言的挑战表现为,新型词汇能够最快的速度在年轻群体中迅速流传开来,并且很快被当成一种时尚,成为流行文化的一个部分。在网络文学中,那些渴望发言的年轻一代,在无法迅速跻身主流话语圈的情况下,以颠覆性的、解构主流价值观即“无厘头”的语言形式进入网络文学语言空间,从而确立自身的文化性格(祝大安.2006)。因此,网络文学无疑给传统文学增加了色彩,网络文学语言与传统文学相互交融,对我国整个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注释:

  1.范玉刚.网络文学:生成于文学与技术之间[J].文学评论,2008(2)

  2.吴宝玲.本质与技术:网络文学研究两种倾向的反思[J].文学评论,2008(2).

  3.张艺.网络文学给传统文学带来了什么[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4).

  4.周春英.论网络技术发展与网络文学的审美走向[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2).

  5.丁国旗,对网络文学的传播学思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2).

  6.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7.金振邦.网络文学:新世纪文学的裂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参考文献:

  1.方舟子.网络化的文学[N].北京青年报,1999

  2.陈村.网络文学如同卡拉OK [N].廣州日报.1999-11-17

  3.陈方.文学精神的网上回归[N].光明日报.1999-10-27

  4.[美]韦勒克.文学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4

  5.[美]约翰·布洛克曼.未来英雄[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6.[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7.[比]伊·普里戈金等.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作者:

  黎裕华 武汉科技学院外经贸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