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封建家长制度下的婚姻缔结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大家 热度: 13713
符 琼 张德川

  摘要:林耀华的《金翼》是一本小说体的社会学著作,这本著作中记录了一个乡村家族的浮沉。主人公黄东林的家长制权威也一直统治着这个家族,尤其体现在其子女的婚姻缔结中。

  关键词:家长制 婚姻缔结 顺服 反抗

  一、《金翼》简介

  作者林耀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學家。《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以下简称《金翼》)是林耀华先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发表的英文著作,多年后有了中译本,成为了当时乃至今日中国社会的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首选读物。虽然《金翼》是一本专业的学术著作,但是作者却使用了小说体形式。这种小说体文本就打破了严格的人类学总带有强烈的反思意味,给人干巴巴的感觉的限制,它更深入、更入境,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然而,这又并不是单纯的小说性质的描述,林耀华先生在他的描述当中加入了很多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注意的细节。《金翼》主要采用田野工作的方法,向读者展示了福建省玉田县黄村的家族生活,详细地描写并分析了当时的地方农业、船运、商业、政治、教育、民俗、信仰和宗族家族等多角度的社会文化生活。林耀华在著者序中所言,“我试图在其中真实地再现3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生活的情景,科学地认识这一自然经济社会的剖断面。真实性、历史性、理论性的结合,是本书追求的宗旨。”

  “金翼”是指本书的主人公黄东林的家——“金翼之家”。当年他请风水先生选取的这块地背靠高山,形似一只展翅的雄鸡,故而得名。其实,在黄东林和其姻亲兄弟张芬洲请风水先生测算房址的时候,如果不是芬洲捷足先登,抢先占到了“龙吐珠”的好风水,东林也不会在山谷的西南台地上另觅地基,也就是后来的“金翼之家”。而该书也是以黄东林一家命运的变化为主线,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家族在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的家族兴衰过程。同时,又以张芬洲一家的变迁为辅线,对中国家庭制度进行了对比的考查。一面从东林少时经历的人生第一件大事——爷爷去世作为开端,到东林的盛年时期在商场和人际关系网络中如鱼得水,一直写到东林垂垂老矣,重回乡里,教孙辈们耕田终止。而并一面,芬洲由先前的生意兴隆到后来接连遭遇不幸,而后又因为无法顺应时势的变化,最终家道凄凉,断了后人,芬洲的“龙吐珠之家”与东林的“金翼之家”形成强烈的反差。

  二、封建家长制婚姻

  (一)家长制婚姻

  摩尔根在其《古代社会》中将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基本构成分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最后形成民族和国家。而家长制最早就渊源于原始社会中的父系氏族。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家族是以男性为中心,由父系血缘关系联结起来的。所以家长就是父系父权的代表,在家庭中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金翼》一书以辛亥革命后的乡土社会为背景,它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相互碰撞的时期,封建思想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依然顽固的存在,与此同时外来的思想也在冲击着人们的头脑。新型的婚配形式在乡村社会中悄然生根,但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婚配形式依然占据统治地位。从根本上来说,择偶并不是青年男女自主缔结的关系,而是父母或者其他封建家长权衡和考虑的结果,父母的判断成为子女择偶的前提条件。中国乡村社会的婚姻中,长辈的首肯和介绍人的作用不容忽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当时乡村婚姻成功的基础。

  (二)五哥的顺服

  虽然“金翼之家”的家长黄东林是自主择妻的,但他的婚姻也并非是全凭自己做主,还必须征得叔父黄玉衡的同意,因为他现在是这房长辈中仅存的男性。而且他还要征求母亲和兄长的同意。在芬洲儿子茂德的婚姻中,父母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本应该作为当事人的男女双方却“退居二线”,成了自己婚姻的被动参与者。

  在本书所有的青年人当中,五哥的几次婚姻完完全全地向读者展现了封建家长制婚姻。五哥原本是一个热情、机智,有着光明前途的小伙子,但最终却因嫖妓染上梅毒而死去。这是为何?五哥最终的命运其实与他婚姻生活的不如意有着莫大的关系,他的婚姻都是受其父东林支配。五哥在他第一次结婚前有着一次美好的初恋。他的恋人红花一个羞涩、迷人的美丽姑娘。可是因为两人的辈分是舅舅与外甥女的关系,所以,他们的交往违背了亲戚间同辈不能内婚的传统,遭到全村人的非议,东林坚决反对,于是给五哥介绍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姑娘——第一任五嫂。就这样五哥第一次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成婚,永远地失去了初恋情人。在五哥的两任妻子相继死去,五哥想再结婚。在做生意途中的船上五哥遇上了一个女子,并产生了爱情。他们本准备在双方父母均不反对的情况下成婚,可是东林却希望五哥娶一个离了婚的女人,因为这样可以拥有女方的一笔财产。于是五哥再一次牺牲自己的爱情,顺从了由家长支配婚姻的老传统。第三任妻子是城里人,不习惯农村的做法,她打破了一些条款,因此五哥经常与她吵架,后来愤怒地离开家,并随一位赌友去了妓院。从此五哥便在那赌钱喝酒,寻欢作乐,最后染上梅毒死去。不难看出五哥的择偶其实一直都是由父亲东林来支配的,即使他一次又一次有了自己心爱的人,而最终还是在他父亲的权威下放弃自己的爱情。

  在这样的婚姻中,父母和介绍人扮演了远比当事人更为重要的角色,男女在结婚之前甚至连面都没见过,而婚姻这一形式却将两个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人强制性地拴在了一起,这样的婚姻根本就没有任何幸福保证可言。这样的婚姻又有着什么样的目的?古代的婚姻主要是为了家族而结婚、为了传宗接代而结婚、为了扩大家族势力的需要而结婚。东林的婚姻观念完全符合古代的这种婚姻观念。在东林看来,婚姻并不是一种因为两情相悦而结合在一起的行为,不是为了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它是一种为了让整个家族得以绵续和旺盛手段。一方面,五哥的顺从成全了家长制权威,也可以说是助长了家长制权威;另一方面,家长制权威断送了儿子的幸福甚至性命。

  (三)三哥的反抗

  东林的家长制权威并非仅仅只对五哥一个人,在他的子女当中都体现了他的权威。因为这个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相互碰撞的时期,西方先进思想正在渗透。所以东林的家长制权威又与儿女所受到的外界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东林也曾想插手大儿子三哥的婚姻,想为他选择一名自己满意的对象。但三哥与五哥对父亲指示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三哥不象五哥那样默默接受父亲的意思,他坚决反对父亲为其包办婚姻,他把自由恋爱成婚看成他的第一志愿。三哥自己在外上学期间爱上了自己的同学,并努力地追求这位女同学,这位女同学后来也就成了三哥的妻子。可见在三哥的眼中择偶的自由是占着多么重要的地位,择偶是自己选择而与父亲无关,更不是父亲的安排和选择。三哥的妻子不习惯结婚头三年每天早起做全家人的早饭,不习惯黄家或者说当时当地农村的条款。尽管客观原因是三哥在外教课,三哥三嫂搬离了大家庭,两夫妻独自过生活。但是这实质上是因为三哥不向五哥一样,他知道怎样有效地处理事情,所以三哥三嫂没有发生矛盾,三哥也没有跟五哥走同一条道路。

  三哥有着这样坚定的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意识是与他长期在外求学有关的。他上过教会学校,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又长期居住在省城受过高等教育,这样使他远比长期生活在比较闭塞的农村,没有念过什么书的五哥有着更为自主的意识。而五哥因为没有接受新的思想,没念过多少书,因此只能因循守旧,唯父是从。

  三、结论

  尽管在当时甚至是在现在的发达社会,仍然存在着家长制权威。家长,尤其是父亲,是家长的主要经济来源,掌握着家中的主要权力,控制着家庭的整个发展。在当代,为了政治或者经济关系牺牲儿女的终身幸福的家长仍很多,同样的也有很多青年像五哥一样,放弃了自己所爱的被父母称为“门户不对”的恋人,顺从了父母安排的婚姻。家庭的发展致使家长权威是不可消灭的,但是如何争取自己的权利,反抗强制的家长制权威是大家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书目:

  [1]刘娜. 社会变迁中的均衡与非均衡——浅评《金翼》[J].法制与社会,2008.07(中).

  [2]林耀华.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M].北京:新知三联书店,2000.

  [3]史凤仪. 中国古代婚姻是家庭的行为[J]. 河北学刊,1984(6).

  [4]庄孔韶.“ 金翼”黄村山谷的风水实践[J].民族研究,1999(4)

  作者:

  符琼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8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张德川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