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能力建设 核心 教学模式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高职课程的能力目标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摆在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并强调职业能力培养,必须在教学中真正建立起能力培养的中心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应当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二) 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所完成的只是教化,而要让学生的思想判断和选择由“他律”转变为“自律”,真正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健康成长,必须突出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将正确的理论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升华为自觉的行动,形成比较稳定的品质和素养。
(三)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符合高职生认知规律
根据“05”新课程方案的教材要求,全国所有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普通高校的教材都是同一版本,但由于高职学院的“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同,受其本身学识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对教师讲授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提出过高的要求。学生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养、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期望很高。与此相适应,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加强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应用为重点,围绕能力培养进行,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安排教学,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二、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明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并凸显能力目标
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目标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应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或称德育目标)。教师应在充分把握课程体系内在逻辑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及不同教学单元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教学中坚持以知识为依托,以素质培养为导向,以能力提升为核心,并在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加强课程自身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变宣讲式教学为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本,选择学生普遍关注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实行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和思路。通过积极推行启发式、研讨式、专题讲座式教学方法,进行“学、问、答、讲”的教学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化实践性教学是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不是一些零散社会实践活动的拼凑,而需要有独特的教育内容,以基本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为依据,把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根据高职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个性特点、道德认知水平以及专业特点,组织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定,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及实施方案。一是课堂实践教学,包括案例分析、行为分析、角色互换、情景模拟、演讲辩论等方式;二是社会实践教学,包括社会锻炼、社会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迫切需要探索更加灵活多样、自主性更强的社会实践方式方法;三是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暑期社会实践、平时社团活动、道德文明实践活动、人际关系实践等多种活动;四是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训资源统筹整合,让专业实习实训同时成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平台,使技能训练与素质培养相结合;五是实践教学与择业技能培养相结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如何结合学生的就业展开,不断创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一项重要课题。
(四) 建立课程成绩的综合评估体系,突出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革考核方式,改笔试评估为多方面评估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考核,应从终结性评价转向注重过程和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综合考核,并确定成绩综合评定标准。如:实行平时考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能力考核因素,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改革考核内容,考题密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较多地采用判断、辨析、材料分析等题型, 要能反映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将社会考核要求和评价引进课程质量考核,与相关系、科配合,把学生日常遵守行为规范的情况量化计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成绩等,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全面。
三、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一)准确把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的优势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要求,高职理论课要“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注重以科学的理论和丰富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理论修养。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应以知识教育为依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从深层次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二)坚持以能力训练为导向与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统一,防止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缺失的功利化趋向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在能力目标实现的全过程应始终贯穿、坚持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取向,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既不能因强调能力目标重要性而忽视或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更不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因强调能力目标的需要,迎合或迁就一些功利性需求,以单纯的能力目标来取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成变相的就业指导课或就业培训课,这应是我们在构建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过程中加以注意并力求避免的另一种错误倾向。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教育能力
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高职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动积极参与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和课程改革模式不相适应。(1)在观念上,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受“一次性教育”影响很深,总是希望在学校里把尽可能完整的知识体系灌输给学生,知识的传授成了他们的主要责任。(2)在工作能力上,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历,不能根据课程目标开发出适合的实践教学项目。 (3)在教师培养方面,片面追求学历层次的提高,缺乏针对职业教育能力的系统性培训(4)在教学习惯方面,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师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只有充分发挥广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新的课程改革,创建有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R]教高[2004]1号文件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4]邹伟建.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8卷第3期
[5]蒋庆斌,郝超.职教项目课程实施瓶颈分析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6]刘绍斌.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2007.(12)
(黄文进(1970- )女,广西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