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校德育 大学生 创新素质 教育
高校德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系统之一,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层次建设者和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其基本指向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创新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包括智力因素的教育和训练,又包括各种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和塑造。培养创新人才,德育是基础,在创新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德育与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1.1高校德育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高校德育,是指高校的德育工作者根据培养目标和大学生的需要,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和健康心理等素质的教育。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鲜明的目的性。德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德育的目标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德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自觉遵守现行的道德规范,具有人类美德和崇高道德情感的人。
(2)内容的综合性。高校德育不仅仅指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道德教育,还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心理素质教育等,凡是与人生发展有关的方面在德育中都会有所反映。
(3)途径的多样性。从理论上看,高校德育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理论的应用;从教育层面上看,高校德育从知、情、意、行等多角度、多层次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从空间上看,既有课堂教学,又有课外活动;既有校园文化建设,又有校外社会实践。现代高校德育的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传播技术越来越紧密的结合。
(4)运行机制的平等互动性。以情感人,以德服人,是有效德育的根本途径。现代高校德育既要讲统一要求,也要有个性发展;既要严格管理,更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真诚、融洽的气氛中将德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
(5)方法的渗透实践性。高校德育寓于学校教学过程及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之中,德育主体不仅仅局限于德育工作者,高校的各类干部、教师、职工都有义务而且可能参与到大学生的德育过程中来。重视和提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高校德育的一条基本要求。
1.2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过程包括创新素质的内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与创新素质的外在教育和提高过程,主要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综合性。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塑造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个性,因此在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上具有综合化特征。这种综合化一是指德、智、体、美要设置齐全,二是指能力、人格的整体性。
(2)主体性。在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实践中,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自主性,赋予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依据学生的志趣、特长去引导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优势去突破、创新、发展,从而培养个性独立和富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
(3)民主性。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只有在平等、民主、自由的环境里,学生才能感觉到爱和尊重,从“客体”变为“主体”,才会变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
(4)多样性。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育内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与之相适应。多种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取得全方位开发创新力的良好效果。
(5)渗透性。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蕴涵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各类活动的组织中、各种行为品质塑造中。学生接受各种思想理念、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日常生活娱乐,都可能成为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良好契机。
(6)实践性。创新是一件实践性很强的事情,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必须处理好“说”与“做”的关系,注重实践环节,必须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实践当中,亲身体验才能有发展。
二、高校德育是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基础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高校德育是整个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系统的一部分。
(一)高校德育规定着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方向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处于首要地位,从总的方面规定了教育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政治思想要求,高校德育所确定的总体培养目标决定了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向。我国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创新人才,是符合社会根本利益和发展要求的。
(二)高校德育奠定了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基本条件
人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对其创造性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人格特征。高校德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拓宽了大学生的人生视野,提高了辨别能力,学会辨证分析和对待当前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和现象,正确分析和判断当前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合理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从而增强了创新的动力。
(三)高校德育的质量决定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校德育的质量从根本上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德育主要是从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培养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品质、远大的理想抱负等,这些是大学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能力,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
三、高校德育在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在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其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过程中必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高校德育在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
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导向主要有价值导向、目标导向和行为导向三方面:
其一,从价值导向看,通过德育过程,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培养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大学生将创新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将求新与求真相结合,增强创新的内驱力。
其二,从目标导向看,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本身受到德育的制约,只有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才不会迷失发展方向。
其三,从行为导向看,高校德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创新,通过具有基础性、感召力的先进楷模,使学生在精神、心理、人格、行为等方面加以效仿,不断塑造自己的优秀创新人格。
(二)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作用
创新动机是创新型人才心理结构的主要动力因素,而德育具有唤醒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机的功能。
高校德育具有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通过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创新的社会历史意义,正确认识自我价值,树立创新的自信心。培养大学生对创新活动的正确认知,激活创新需要,形成创新动机。
高校德育具有发展大学生内部创新动机的作用。德育工作既通过外部奖励来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认识现实,树立造福人类的人生观,激发他们对事物的探求欲望和兴趣,积极发展他们的内部动机。
高校德育还具有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动机升华为创新信念的作用。大学生普遍具有一种创新欲望,这种创新欲望在未被激活之前,表现为一种创新意向。通过帮助大学生认识和理解创新在社会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大学生的创新意向或兴趣上升为一种稳定的积极从事创新活动的核心行为动机,即创新信念。
(三)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作用
创新活动主要的是一种智力活动,科学思维方法直接影响着人的创新效果。科学方法论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基础。创新思维的本质是唯物辨证思维,德育课程的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高校德育既形成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又养成学生勤思考、善动脑的科学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德育灵活多样的思维活动和求同存异的自然品质,以及在教育过程中渗透出的人文精神,培养了学生唯物辨证的哲学思维和辨证逻辑思维,提高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灵活性。
(四)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作用
创新人格是创新过程的发动者和推动力。具有创新人格的个体,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创新素质教育中,创新人格塑造是重点。在当今时代,创新人格当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在创新型人才素质发展中显得更为突出。
创新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创新精神面貌,是控制个体创新行为的内部机制。高校德育通过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促进了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内化。德育借助于人生理想的教育,增强了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了他们的成就动机和创新欲望;借助于人生目的、价值的教育,培养了学生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提升和丰富了人的精神境界,使他们保持一种开阔的胸怀、宽广的视野,成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创新源泉;通过对具有感召力的创新人才的宣传,使学生在精神、人格、行为上加以仿效;通过对大学生良好德行习惯的培养,使他们成为一个自信有独立精神的人,有利于他们认识自身潜在的创造力,永葆创新的热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参考文献:
[1]韦成良.高校德育要充分关注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4)
[2]李毅红.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2001年(8)
[3]杨德广.关于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的思考.人才开发,2001年(1)
[4]林莉.高校创新教育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剖析.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1)
[5]李宝华.试论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辽宁工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6]阮秀梅、陈立明.社会实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2)
[7]周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创新素质的培养相结合.理论观察,2004年(3)
[8]王惠兰.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及途径当议.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4)
(秦家沛,男,1972年生,江苏淮阴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淮阴工学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