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我在电视台工作,因为每天都要编写出一定数量的稿件,而且都必须是最近发生的新闻,所以我们常常挑一些学生话题,这样偷懒了不少。理由主要有三点:其一就是学生话题本来就比较多(君不见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八九动乱中的主力军都是学生吗?),只要你去各大新闻网站浏览一下,每天都能看到某地学生集体离家出走啦,老师虐待学生啦,学生玩水被淹死啦,学生道德素质不好不给老人让座啦,等等,似乎新闻工作者一起约好了似的。尤其是高考那阵子,这类话题特别的多,我们栏目几乎每天都有两条这类新闻(有一次,一群学生高考后抢了一位大嫂的钱包,整整被我们评论了三天还意犹未尽)。其二,这类话题有人爱看,爱听。如果你说某地猪肉、蔬菜产量如何如何,肯定会有观众写信骂你无聊。虽然猪肉、蔬菜每个人都要吃,但是养猪种菜却是专业户的事情,和我们没有关系,只要市场上正常供应,谁愿意吃饱饭(也包括猪肉、蔬菜)没事干来听你这些呢?可是关于学生的话题就不同了,因为每个人都曾经或者正在是学生。其三,这个话题不会出差错。不信你去说说政策,肯定有领导要给你做思想工作,弄不好饭碗都丢了。可是偶尔说学生两句坏话,感叹一下人心世下,世道浇漓,倒也有人爱听。不是学生的人会有一种自豪感(我们那时侯当学生的时候怎么样怎么样),家长也觉得孩子不好管教,是该批评批评。学生自己呢,根本不关心这些,或者关心了也无能为力。你要不同意,人家会跟你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
每天耳濡目染,对这档子事情我也了解得不少。
今天我也要继续发挥我们过去的传统,接着侃侃学生的话题。有一件事情被大家谈滥了,但是我还要谈;《唐诗三百首》不是早就被大家背滥了吗?可是我小时候还要去背;最近北京某大学还要搞一个国学系,继续研究被研究几千年的孔孟之道呢。好了,我们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吧。
这些年来,网络在中国迅速的蔓延开来;网络时代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地方,但是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祸兮福所倚”。好了,我不掉书袋了,总之网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诸如“黄毒”等危害。比如人们最近越来越多谈到的网络成瘾现象也算是一种流毒吧。
现在不少人,尤其是青年人对网络沉迷程度简直令人惊叹,有些人不吃不喝,一心向网,简直成了圣人了。前不久还有一个报道说,一对夫妻闹离婚,两夫妇不争房子、存款,就争一个游戏账号(我估计他们没有孩子,新闻里头没有说,不然这孩子岂不晕死!),我当时想,这房子可能是租来的吧,这存款肯定没有几块,要是有一点也差不多快花完了,只有这账号也许能买个几千几万,要不这事情就有点可怕了——网络竟然可以让人沉迷到这地步!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只是普通的爱好,那倒没有什么;但是一到沉迷不休的地步就严重了。比如宗教,我知道有许多人信教(我也有几个朋友是虔诚的教徒)——最近几年基督教在我国也渐渐盛行了。假如一个人生活比较空虚,或者负担比较重,人事繁琐,心情烦躁等等,想找一个精神寄托,或者想给自己放松一下,那我觉得信教是挺好的一件事情。基督教的教义是让人博爱、平等、互助,要有平常心,戒贪戒得,如果这一套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那么信教对于社会,对于自己都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天天的五迷三道起来,做什么事情都要祷告一番,每夜思念着上帝,生了病不上医院,只希望天使托梦给几点圣水,那就有点荒谬了。我们也知道过去许多人信仰共产主义,一心要解放天下三分之二的穷苦人民,实现人人平等,有衣同穿,有饭同食的大同世界。这个本心不可谓不好。但是闹到后来一定要大垮步跃进共产主义,大搞文化大革命,要祛除社会主义的不良毒草,那就会演变成惨痛的灾难,遗笑后人。有点年纪的人都经历过当年的事情,也不用多说。我只是说:不管做什么事情,也不管你的本心如何,过度的沉迷都会酿造成灾难。如果你本心是好的,那就是愚蠢;本心不好,想起哄,那就是坏蛋。
但是网络成瘾到底应该怎么去戒除呢?这是很多人都在探讨的话题。我们是否应该向对待毒瘾发作的人一样把他们捆起来,通过强制措施来抑制他的欲望呢?我知道,有许多家长就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把他们关在房间里面,切断网线,禁止上网吧等,手段出奇推新,让人无法预料。但是我觉得这些都不是办法。
过去洪水泛滥的时候,尧派大禹的父亲鲧治理大水。鲧充当水利部长多年,积累了许多经验,对于治理洪水很有一套。于是他和同伴们日夜加工,努力奋斗,为了不辜负尧的重托和信任,想了许多方法。但是这洪水还是退不了。不过水利部长毕竟不是普通人,他交游广泛,关系多,不但在人间担任着水利部长的重要职位,在天上还有关系,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到处都有关系网。不知他通过什么办法,反正不是行贿就是骗取,他终于把上帝的一个宝贝弄到手了,那是一块名叫“息壤”的黑土。于是他拿来放在洪水泛滥的地方,那息壤马上化成高山,把洪水挡住了。不过这鲧肯定没有读过《国语》,不知道里面有一篇叫《召公谏厉王止谤》,里面就有一句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川的结果是川崩,防民的结果是国亡。但我们也不能怪鲧老爹不读书,因为水利部长忙,又要治水,又要应酬,也没有时间看书;况且那时侯<国语>还没有写出来呢!总之结果很惨,洪水果然是挡不住,反而造成更大的伤害,鲧部长不但被革职查办,还被杀了头。后来他的儿子大禹就聪明很多,他挖了十几年的水沟,终于把水给疏导到大海去。
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在这里引用它的用意想必读者朋友们都明白了。对于有网瘾的孩子也不能采取鲧老爹的办法去遏制他,而应该学学他的聪明儿子,要多加以疏导。至于怎么疏导呢?那要靠家长本领,你当老师的家长,平时在讲台上磨练得两片嘴皮子利索得很,这时候可以拿来在孩子身上用用了,但是切忌操之过急;当然开车的朋友不能扭着孩子的耳朵使劲的转动他的脑袋。
在这里笔者倒有个方法不妨一试。我想当家长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孩子小的时候,你给他买了一样玩具,有时候他实在喜欢的时候,就总是爱不释手,睡觉的时候抱着,吃饭的时候抱着,怎么也不肯放下来。这时候你不管怎么威吓,劝说,他都不理不顾,你要生气了硬是把他朵下来,他就会大哭大闹,好几天不理人,你买什么给他也没有用。当你的孩子迷上这玩具的时候,要是你另外再买一个更好玩的给他,他马上会把先前那个一把丢下,像最绝情的恋人,毫不怜惜。所以当孩子有迷恋网络游戏的倾向的时候,你可以有意识的培养他另外的兴趣爱好,比如运动,骑车,旅游,或者一项艺术,但是不能强迫。
我觉得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也是个好方法。古人说:“他物之味,经久则淡;读书之味,久而弥香。”英国大哲学家罗素先生说起支持自己活下去的三个理由,其中有一个就是对知识的追求。可见知识是的确具有无穷的魅力的。在门外我们不觉得,看来看去,好像就一本书,几个问题,或者一些符号,公式,非常枯燥。但是走进这个知识的殿堂里面的时候,我们才会为它的浩无涯岸所震惊,为它的迷人魅力所陶醉。跟知识的魅力比较起来,网络游戏能算什么呢?
我们想想,编网络游戏情节的永远是那几个年轻人,或者不多的几个。照目前现状看来,他们的知识素养是很有限的,编来编去也就那么几种模式。网络游戏不断的冒出新的来,但是总是一个样子,新瓶老醋,同一个思路,无外乎升级,得宝,拥有无穷的力量,花不完的钱,为所欲为。搞来搞去就这一套。小孩子对他们的沉迷,我想也是暂时的,我小时候也很爱打电子游戏(那时候没有网络游戏,当然人们说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没得比,但我看性质还是一样的,满足一下感官的快感),我读初中的时候几乎每天去打,有时候还逃学去打游戏,沉迷程度不下于现在的学生对于网络游戏。后来还有一段时间我沉迷于看武侠小说,一心想成为救世主,什么金庸古龙梁羽生,我几乎一网打尽,连什么卧龙生李凉这些人的破书我也看了一大箱。不过大家也猜得到,我现在早就改过来了,不然我也不会用过来人的身份现身说法了。
我只是想说,少年时代,因为理智还不够健全,思想还没有发展成熟,容易受种种偏见的误导,被种种事情给诱惑,沉迷上一段时间。年轻人难免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想当大英雄,君临天下,行侠仗义,力量无穷。但是我们人总会长大,总会思考和成熟的。这些幼稚的想法,日后自然会慢慢的改变。我不相信哪个当家长年轻的时候没有沉迷过某种事物,对一些事情特别感兴趣。那时候也许你们也会被父母所抑制,心里很不高兴。现在的孩子爱打游戏,我们要是一定要禁止他们,给他们冠以不务上进等罪名,也许他们会感到委屈,不平。其实有很多孩子心里清楚,也知道打游戏不能过一辈子。但是我们家长为什么一定要想得这么严重呢?我们翻开伟人传记,我们还会发现许多伟人年轻时也还胡闹呢!
我刚才也说过,任何事情只要到了沉迷就会不好。但我怀疑,很多有网瘾的人其实只是一时的爱好,并不能说有多沉迷。沉迷是不管不顾的,什么都愿意牺牲,但是你要你的孩子不上学就打游戏,看他愿意不?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说我提倡打游戏,说实话,我是不赞成打游戏的。不是我觉得打游戏这行为不学无术,不思上进,而是觉得这些游戏编得太没有水准,长期的打会把人变成弱智的。而且我是成年的人了,孩子们适合的事情我不一定适合呀。家长如果有可能让孩子摆脱游戏的诱惑,最好能让他们摆脱;如果一时不能奏效,那也不用太着急,看得太严重。难道谁相信自己的孩子一辈子不能有健全的智力吗?
我知道有很多专家把游戏看成洪水猛兽。认为打游戏就会毁了孩子一生。专家在我看来,不过是“钻家”,什么东西都要往死胡同里面钻,得出的结论不是皆大欢喜就是无可救药。但愿家长不要变成“儿长”(又叫“耳长”,意为儿女的长辈,或者耳朵长),听风就是雨,盲目的相信专家。当然也不要盲目的相信我。要相信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头脑。我也知道有些家长会说,孩子进入中学以后,成绩确实下降了,而他最近就常常去打游戏,所以就是因为打游戏才把成绩落下。我觉得这样说是没有道理的,第一你要完全能保证孩子成绩确实下降了(而不是一两次考坏了),第二你要保证除了游戏就没有别的因素。其实孩子年纪大了,情窦初开,初涉人世,思想也活跃了,各方面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学习分心,就算不打游戏,也许成绩也会下降。
最后,但愿家长们和孩子多多沟通,交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