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国画 创作 传统文化 缺失
文化的积累对一个艺术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区分一个画家与画工的一个重要标准。“美术是人类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①(P12)。“如果说人类所依附自然世界是人类的第一生存空间的话,那么文化则可能就是我们生存的第二空间”②(P46)。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的,那充其量只能是一个技术熟练的画工,有些艺术家可能凭借艺术天赋,或因偶然的机遇获得技巧上的成功,但也会因为缺乏文化底蕴而显得后劲不足。传统文化是中国画创作的土壤与源泉,在中国画的学习和研究上,更应该建立在完整的中国文化架构基础上。中国画不仅仅是一门技艺,而是中国文化体系中有机的一环。传统画论中称中国画为“文之余也”或“文之极也”。“余”也好,“极”也罢,都强调中国的传统文化修养是中国画的根基所在。当代中国画创作本应以中国文化的修养作为其有力的支撑,真正成为中国文化一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我一直认为,中国画的门槛比其他画种高,因为画中国画的人,要“诗书画印”皆擅,这是其它画种所不能比拟的,而中国文化素养不是一种表面文章,是应完全融化到其日常的创作中去。
一、国画创作中缺乏中国文化的内涵意蕴
目前在国画创作领域,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普遍缺失,无论从创作的题材内容,以及表现手法,都远离中国文化的内涵意蕴。而学美术的文化课“先天性不足”,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共识。现在国内美院招生表面上很火,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人是在普通高校文理科无望的情况下,抱着“文理走不通,艺术好成功”的想法,临时急转弯,选择了报考美术类这一通往大学之门的“捷径”,并非出于热爱。有专家指出:“现在艺术考试一年比一年热,招收的学生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是目前我们的艺术考试和艺术教育很大程度上存在功利性和浮躁的风气,过分追求专业技巧而忽视文化素养,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短腿人才。事实上,很难想象没有文化底蕴的艺术大师会是什么样子,这种不重视文化素养的培养工匠式的艺术教育最终贻害的是艺术本身。”③。而在美术各个专业中,国画又排在最后,设计、动画等专业考不中,才勉强“迈入”国画之门,因为中国画发展的窘况已是不争的事实,各大美术院校中国画专业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一直难以得到改善。没有高素质、对中国画充满热爱的一流人才,又如何创作出高质量的国画作品?事实上,真正的艺术需要文化底蕴的滋养,而不仅仅是技艺的支撑。
中国绘画的评判标准,历来有“艺”、“匠”之说, “艺”注意习者整体素养的提高,这一点从宋代的“画学”的招生考试方法中就已经看到,因为画学考试多以古诗为题,它注重的是画家的整体素质,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教育。古人讲“画品”即“人品”,古人论画往往将“画品”视为“人品”——道德、文学修养、生活阅历的反映。古代书画家大都博学多才,精通诗文,他们的绘画作品,往往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而当今的画坛,论技法他们均属上乘,论思想,大多言之无物,或陈词滥调,什么原因呢?传统文化缺失。画坛文化语言的贫瘠,归根到底在于画家蒙学阶段忽视了文化学习和修养。文化薄弱的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知识的薄弱,中学阶段对语文、历史、地理及其他自然科学的学习重视不够,因此其文化结构先天失衡;二是课外阅读面狭窄,思维能力不足,想象力差;三是对文化经典知之甚少,对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线索不清,民族文化内涵不了解,造成文化语言苍白。这些文化的缺失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要求自己主动去介入和发现,没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也不会积累、拓宽自己的文化涵养,去深化自己的学习,只是为了技法而技法,为了形式而形式,学习大多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没有情感和思想的发生,把艺术学习变成了技能工具学习,进入不了更高的具有艺术本质层面的学习。这一点在近年的国画创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不中不西,非洋非土,虽然名为国画,但是,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表现手法,都远离中国文化的内涵意蕴,根本看不出是出自中国画家之手,也与所谓的中国画的底蕴相去甚远。
二、传统文化缺失原因的分析
1.美术专业入学考试体制不科学。目前高考加试美术专业的内容主要是素描、色彩与命题创作和设计等,录取形式多以文化分过线后,专业分从高向低录取。美术考生和普通考生相比,文化课标准差距相当大。比如山东省,要正常考上普通高校本科,至少需要500多分,而美术专业考生考到200多分,只要过专业关,就可以上所不错的大学。美术考生与普通考生在高考录取分数上的巨大差距,对考生来说是具有很大诱惑力的,谁不想走这个“捷径”。这不仅仅引起了巨大的“美考热”潮流,也使很多高校录取了一些文化基础很差的学生。特别是一些高中生,临时投机报考艺术专业,为了上大学,他们就会彻底放弃文化课的学习,集中一段时间接受美术专业培训,而这些培训也是针对所考科目进行强化训练。进入高校后,他们更加忽视文化学习,结果4年下来学历是本科的,文化却停留在中学阶段。这一点从他们的毕业创作可以看出,作品缺乏艺术主见,很少具有独特的创意,缺乏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唯有技术的制作化倾向很浓,匠气十足,没有一种较高的艺术追求,在创造性、个性和思想性这些艺术品格上鲜有建树。我们都知道,学美术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和灵感,需有细致的观察能力,过人的想象能力,很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这些都要以学习文化课及专业课来打基础。
2.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技能与技法的表现,而忽视文化内涵的学习与创新意识的提高。现在的有些国画家,嘴里说着“传统”,一下笔,“传统”就不知跑哪里去了;嘴里喊着“外师造化”,已经好几年不出门,光忙着在家里数卖画的钱,所以颇具规模的中国画画展里,有相当一部分参展作品不中不西,非洋非土,虽然名为国画……却远离中国文化的内涵意韵。他们的创作时往往把技、艺割裂开来,存在着明显的“先技后艺”的现象,就是重视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训练,注重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美术技巧与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文化内涵的学习与创新意识的提高。造成创作时重模式轻观察,重技法轻思想,重形式轻内涵,而“学识修养能帮助艺术家从整体上提高创作的境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艺术的表现力与感受力,使他们能从文化视野的高度去深层次地洞悉现实、领悟人生、创作和理解作品,用心灵去撞击生活和作品,使其具有更深广、更全面的表现力”④(P283),这些都是我们牺牲了个性、全面发展、创造性与独立性的丧失为代价而换来的。
3.追求经济效益使画家创作时过分追求作品的商业价值忽视了作品的内涵意蕴。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作品的第一价值被贬低成为商品价值。于是创作的出发点不再是自然与画家的天人合一,而是失去精神内涵的物化商品,创作时考虑的不再是发自内心的艺术创作与冲动,而是考虑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如何才能最大的程度的换来最高的经济利益。面对着日益红火的艺术市场,艺术家们要把持自己的立场,否则为了迎合市场将难以产生经典的作品。所谓“先做人,后做画”,“画如其人”说的都是作为美术工作者本身应具备的修养和素质。所以任何不重视传统文化的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都是短视的,是没有前途的。美术创作强调的是“悟性”,“悟”是在美术创作中自然与心相通的过程。因此,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是美术这门艺术的特点所决定的。不管是科班出身还是江湖画手,如果在中国文化素养方面有所缺失,都是会失去中国画的灵魂的。没有了中国文化脊梁的支撑,真可谓有笔墨为零,没有笔墨也等于零。
三、加强国画创作中传统文化内涵之对策
1.改革传统美术专业的考试录取办法,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随着艺术专业考试热的加剧,近几年艺术类专业入学难度已不低于一般专业,录取方式也从以往的文化分过线后,专业分由高至低录取,转变为文化加专业分,或文化分与专业分各占百分比,再由高至低录取。从近两年全国艺术院校录取分数看,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河南某高校招生形式为例:近三年的录取形式也转变为文化加专业分,招生最低分数线由2005年的689分、2006年的719分到2007年的754分,2008年专业总分少100分的情况下,文化分也必须在450分左右,才可以被录取,其中相当一批考生文化成绩与文理科本科线持平。可见,艺术类考生的文化素质正在提高,而且今后还有逐年提高的趋势。提高文化课分数线,为招生设置了一定的门槛,一定程度上可以压制住“美术高考热”。同时,提高文化素质的考查力度,设计一套针对美术考生比较实用的考试题目,包括绘画技法、美术史等相关内容,提升文化专业素质含量,把好招生关。当然培养美术人才,中学输送这一关也很重要,中学向高校输送的人才过硬了,才能培育出真正的美术人才,满足市场对美术人才的需求,提升美术类考生的整体文化素质。艺术需要天赋,更需要文化素养,从艺者要想有所作为就需要两者兼备、缺一不可。
2.不能肯定一切传统,也不能否认一切借鉴。“五四”以来,取法西方艺术曾有过片面性,在借鉴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盲目、茫然、偏激的极端。20世纪上半叶作为官方推行的美术教育模式“悲鸿教学体系”,目前高校仍受其影响,无论是中国画,还是油画或设计专业都从基础教学开始,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清一色西式光影素描的训练,写生静物色彩的训练,经过几年“洗脑”,中国传统的神韵之美,意象之妙再难闪现,能突出重围的当属凤毛麟角。更令人担忧的是盲目的“中西结合”,表面的追捧,使得大批的中国画作品失去了本民族的精华,生硬地搬用西洋画的颜色,追求前卫,摹仿流行。虽然传统的中国绘画基本上是具象的,但并非西方的抽象绘画,因为中国画中的具象绝非简单的模仿自然,而是自然与画家心灵的结合体,更是中国人一种观念、一种意象、一种心境、一种情思的表达。潘天寿在《域外绘画流入中土考略》中说“原来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根本处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极则……若徒眩中西折中以为新奇;或西方之倾向东方,东方之倾向西方,以为荣幸;均足以损害两方之特点与艺术之本意” ⑤(P76-93)。并在浙美(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不设素描课,这种魄力只有对国画研透至深的人才会有。潘天寿还创建了一套中国画教学模式,他认为“学习研究中国画,第一步应该临摹,深入进去了,再结合写生,发展创新,这是一条线。离不开旧的东西,有旧才有新,‘温故而知新,是有道理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全面接触和掌握传统绘画所固有的艺术要素,他让学生背诗词、学书法、练笔墨,并给他们讲授画史画理,他是完全按照传统绘画的基本标准“诗书画印”的思路进行教学的。而在当时,国画就被社会视为保守落后的代名词,正是因为他的睿智和执著,才使得他能在当时社会过于崇洋而对中民族精神漠视时,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捍卫了中国画的独立和纯洁。正如英国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也所说“东西方两种传统在各自的道路上,无疑都创造了我们不能不为之永怀谢意的价值”。⑥(P9)真正的中国画家要通书法,笔力才厚,笔法才对,因自古书画同源;会做诗,说明你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那么你的作品才会有神韵之美、意象之妙;懂篆刻,构图、细节才会有新意,与画互为补充、增加画意。否则,你画出来的国画会远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意蕴,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画创作时所要实现的,是一种意境、一种情思,很少有人关心诸如色彩、透视、解剖、质感、体积、比例等问题,他们所要营造的是一个能满足其心智活动的非物质化的天地,自然景物不是需要忠实模仿的对象,而是为其所用的素材,如 “搜尽奇峰打草稿”、 “计白当黑”、“虚实相生”,这完全不同于西方概念中的形式、色彩等构成的视觉效果。
3.加大各学科间的综合,发展多元美术文化。艺术是相通的,多画种的相互借鉴、相互融会贯通,是当代绘画创作的大趋势。中国画是具有强烈艺术特性的艺术载体,是本民族文化的“艺术符号”,不光是缺乏民族特色的国画无法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就是的艺术设计作品缺乏民族特色也难以在形形色色的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更培养不出世界级的绘画与设计大师。“在现代社会中,各种视觉影像如海报、广告、卡通、影视、计算机网络图像、化妆、建筑、服装、饰品、城市环境、社区环境、商品包装等等,都强烈地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渐渐地在改变着我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⑦(P87)在美术文化中可以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可从中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等,使我们更能感觉到美术对历史的作用,在生活中的作用。在中国画创作中注重美术与文化的结合,拓展美术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在创作中适时适当地了解更多的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之作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了解到一些美,一些传统文化,一些历史中寻找“中国语言”。此时的传统已不仅仅局限于旧时的中国书画传统,而是囊括了壁画、雕刻、年画、剪纸、戏曲、舞蹈等民间文化艺术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其目的在于拓展美术文化视野,通过欣赏从视觉上初步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审美角度也不同,体会到美术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文化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来提升一家的人文素质。同时,我们还应该特别重视它与社区文化的结合、与自然资源及文物资源的结合、与信息网络的结合。到公共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艺术博物馆、美术网站、自然景观、文化遗址、艺术家工作室和画廊等。
正如著名艺术评论家及策展人高明潞先生所言:我们的美术发展是一种现代性错位状态,文化精神与实践的错位,或者说是文化、市场与美术的多角度错位。当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化的丧失和精神的迷失,那么文化的复兴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的重新定位和发展是最至关重要的。总之,传统文化是中国画创作的土壤与源泉,它自身也是文化的一种类型,因此中国画创造不仅仅是对传统笔墨技能技巧的学习,也不应只是单纯的对国画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在一种传统文化的情景中理解国画,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的国画作品,这是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龙应台.文化是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骏勇,郭奔胜.考生为升学,学校要赚钱[N].中国青年报.2004-03-03
[4]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5]钟启泉.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注.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1986
[7]杨景之.创造力与美术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
(涂湘东,女,1970年生,大学本科,讲师,主修中国画和美术理论,信阳师范学院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