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用语用原则试析《儿子与情人》中的人物性格特征

时间:2023/11/9 作者: 大家 热度: 13050
郑佩伟 张景玲

  根据英国语言学家Levinson和Leech的定义:“语用学所要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语句的能力。” “语用学可以有效地定义为话语如何在情景中取得意义的研究。” 它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它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Grice)曾提出著名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方面,即一、量的准则:所说的话应包括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二、质的准则: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三、关系准则:说出的话要相关,不能东拉西扯,风马牛不相干。四、方式准则:避免晦涩;避免歧义;语句简练;井井有条。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包括六条细则,即一、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别人得意。二、慷慨准则: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尽量少让别人吃亏。三、赞誉准则: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四、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五、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六、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下边结合具体的文本来看看以上这些语用原则在人物性格塑造中所起的作用。

  小说的开头部分,描写莫莱尔夫妇早年的婚姻生活,一开始他们就有一次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为他们以后的婚姻生活定下了一个不和谐的基调:矿工莫莱尔在外面喝得醉熏熏地回到家对着妻子撒泼,满口尽是脏话,这完全违背了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钱多得没法花了,可以随便乱扔了。”“我今天才花了不到两先令。”他说。“不花钱也能让你喝得这么醉吗?”“胡说八道,胡说八道。你少废话,婆娘!”“不!”她大喊道,一下子跳起来,气得差点儿透不过气来。“不许这样叫我—你,你才是装得人模人样的大骗子,最卑鄙的撒谎家。”“你是撒谎精!”他喊着,用拳头捶着桌子,“你是!你是!”“屋子都被你弄脏了!”她喊着。“那你就滚吧——这屋子是我的!滚出去!”他大吼道,“是我挣钱养家,不是你!这是我的家,不是你的!快滚出去,滚!” 。在紧接下来的对话中,尽管是莫莱尔夫人在气头上说的话,但也反映出她真实的心理感受,这又符合“质的准则”,即不说自知是虚假的信息:“我会走的,我早就想走了。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走了,几年前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该走了。唉,我真后悔!你以为我是为你才留下来的吗?你以为我会为了你而多留一分钟吗?”“那就滚,快滚!”他发疯似的大叫。“不!不!”她大声说,“你别想摆布一切,你别以为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我还要照顾孩子们,我说话算数。我怎么会把孩子交给你。。。要是真能离开你,那我才最高兴不过呢。我真要大笑了,大笑一场,我的老爷。”在这里,一个“违背”,一个“遵循”,表现出每个人的性格特征。莫莱尔夫人有啥说啥,毫不隐瞒,她的确是为了孩子才维系着他们之间名存实亡的婚姻。随后她被关在门外,怀着身孕在黑黢黢的寒夜里呆了许久,等进屋后仍然为他准备当天下井用的早餐、衣物等,表现出一个妻子的心细与豁达。但在她以下的内心独白又表现出她在对待儿子保尔的爱方面性格上自私的一面:“她(米丽亚姆)高兴死了,把他从我身边夺走,她高兴死了。”保罗走后,莫莱尔太太在心里呼喊道,“她不像普通的女人,还能让我在他心里有一席之地。她要一个人独吞。她要拉走他,把他吸干,一点儿也不剩,给他自己都不剩一点。他永远也成不了一个自立的男子汉——她会把他榨干的。”在小说的第二章中,莫莱尔夫妇的婚姻生活发生第二次冲突,双方依然违背“礼貌原则”,结果导致矛盾的加剧,同时反映出莫莱尔的大男子主义和妻子的反抗精神。在这之后,莫莱尔太太完全对他失望,把爱转移到儿子身上:“你这个笨手笨脚的醉鬼,你在干什么呀!”母亲叫道。“那你就该把这些鬼东西捡起来。你该起身,像别的女人一样侍候男人。”“侍候你——侍候你?”她叫道,“奧,我算是明白了。”“对了,我要叫你学会你该做的事。侍候我没错,你该侍候我。”“别作梦了,老爷。我宁愿在门口侍候一条狗。”“什么—什么?”。下面是米丽亚姆与保罗之间的一段对话:她对自己的命运非常不满。保罗惊讶地问:“你不喜欢呆在家里吗?”“谁会喜欢?那是什么日子?我一天到晚打扫,可几个家伙不消五分钟就又弄得乱七八糟。我不想呆在家里。”“那你想怎么样呢?”“我想做点事。我想像别人一样有个机会。为什么我就该待在家里,不许出去干点什么?就因为我是女孩?我有什么机会?”“干什么的机会?”“了解一切的机会—学点知识、干点事情的机会。这不公平,就因为我是个女的。”“可是,做女人和做男人都一样啊。”保罗皱着眉说。“哈!一样吗?男人什么都有。”“我觉得女人该为做女人而快乐,就像男人为做男人而快活一样。”他说。“不!不!什么都被男人占去了。”“可你想要什么呢?”他问。“我要学习。为什么我就该什么都不懂?”“学什么呢?数学和法语?”“为什么我就不该学数学?是的!”她大声叫道。这段对话符合“合作原则”中量和质的准则。寥寥数语,却道出了米丽亚姆自己内心的怨愤,道出了这个世道男尊女卑的不公。与此同时,又违背了“礼貌原则”,她在有意识地抬高自己,尽量贬低男性。她的这一性格,追求精神的一面,是导致保罗与其分手的一个重要原因。下面再来看一段克莱拉与保罗的对话:“我真的老是想吻你吗!”她说。“老是这样,即便是我来问你工作上的事,我工作的时候,不想扯到谈情说爱。工作就是工作”“那爱又是什么?爱还得有专门的时间?”她问。“是的,在工作时间之外。”“而你要根据乔丹工厂的下班时间来规定喽。”“是的,还要根据各种事物的结束时间而定。”“爱情只有在业余时间才能有吗?”“就是这样,而且也不能老是——老是那种吻来吻去的爱。”“而这就是你对爱情的全部看法?”“就这么多。”“你这么想我真高兴” 。这几句话实际上是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即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克莱拉抱怨保罗给予她的应有的关爱太少,很显然最后一句话不是她的真心话,这是反话正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怨愤之情。

  以上是根据语用学的有关原则对《儿子与情人》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做了尝试性的分析,当然,作家在创作实践中,不一定非得按照语用理论进行文学创作,但是读者可以借助这些原则很好地把握人物会话的精神实质,继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这只是借用语用学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一个初步的尝试,目的在于开阔文学研究的视野以及加深对文学文本的理解和欣赏。

  参考文献:

  [1]林燕平,董俊峰著,《英美文学教育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6

  [2] 杜瑞清著,《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

  [3] 辛红娟、赵敏译,《儿子与情人》,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1

  (郑佩伟,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景玲,女,讲师,山东师范大学在读,研究方向:美国史、英语教育,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