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书法的新媒体传播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上旬 热度: 13812
石雅鑫

  摘要: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也是国家的文化名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如何在新的形式下让书法艺术饱有经久不衰的魅力,甚至是焕发新的活力,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多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借助其独特的优势使书法艺术等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书法;新媒体;传播;策略

  艺术传播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和需求,艺术让人获得感官与精神的双重销售,艺术的延续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脉络,有着强烈的时代影响。书法作为华夏文明与精神的呈现,在某种程度是一部关乎我国文化发展的史书,因此,书法艺术失去的发展的土壤将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书法艺术的魅力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如何在这一浪潮的冲击下,保持书法的魅力值得我们深思。

  一、当代书法发展现状

  汉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千百年来影响着我们的交流与生活,书法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从起初记录语言的工具,到后来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书法的工具性和艺术性决定着书法传播的经久不衰,在文化傳播中,我们常说“字如其人”这也是书法中蕴含的创作者的修养、品格,古代书法家追求神来之笔的灵动与气韵,但是,起初人们并未重视书法的艺术性,更重视书法的实用性,尤其是古代科举制度的推进,让书法成为应试中举的需求。书法的不断传播刺激着书法质量的提升和艺术水准的提高,随着人们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研究,出现了早期的书法评论者,这无形中推动着书法艺术的发展。

  现在,书法的主要传播形式是依据校园课程、书法协会、书法团体的形式进行传播,不乏有名师艺术展览,书法比赛等形式,但是这些仍是将书法艺术束之高阁的做法,只有少量人可以参与欣赏,学习和创作[2]。书法的学习不分年龄和层次,但是有些人并不重视书法能力的培养,认为学习绘画、乐器更物有所值,在现代简餐式的发展潮流下,人们很难静下心来体味书法中蕴含的哲理与智慧,尤其是在人们迫切需要互动与创新的今天,书法传播明显呈现出发展的劣势。在青年人眼中,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他们很难从黑白世界中找到新意,满足自身的需求,这是阻碍书法发展的主要原因。此外,曲高和寡的趋势之所以这么明显,也是因为人们的欣赏水平有限,对于没有书法知识的人来说,艺术作品仅限于好看与不好看的浅薄评价中,品味不出其中的精神内涵与奥秘。书法作品就像家中的老人,有与生俱来的严谨,在这种情况下,年青一代更加无法欣赏书法作品的好坏,思想认识的断层导致书法传播受到严重的阻碍[3]。

  二、借助新媒体传播书法的可行性

  传统媒体主要是指纸质媒体和新闻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增添了网络、数字等新成员,组成了我们所说的多媒体技术。就目前发展来看,人们更关注一些传播速度快,互动能力强的信息,因此,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利用网络将信息传递给人们,并获得反馈。书法艺术之所以传播不畅是因为传播渠道的老旧和稀少,新媒体的创新传播手段可以使书法获得更为广阔的传播,通过线上互动的形式,让书法更具时代气息,增强青年人的体验感,让书法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此外新技术的应用对于书法的创新发展也是一次好的时机。艺术的发展与进步在于不同风格、门类的作者一同交流切磋,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艺术获得更为持久的发展。

  三、书法在新媒体中的传播方式

  网络是信息发展的重要媒介,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也离不开这样的媒介,在利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书法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自由、多元、快速的交往形式,让书法焕发新的生机。

  (一)让微信、微博成为书法交流的新平台

  一直以来,大家都将书法艺术作为小众娱乐,书法的历史悠久、意蕴深厚也使许多初学者望而却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新技术应用的日渐成熟让人们愿意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对新技术的应用上,所以书法变得愈发无人问津,书法执着的爱好者也越发老龄化,要想使书法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就需要开发青年群体,避免文化传播的断层[4]。微信、微博作为当今覆盖面最广的交流方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微信、微博实时发布的功能让人们的沟通更加快速便捷,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也更为畅通,因此,可以将书法艺术的传播与它们相关联,向人们展示书法的起源、艺术形式、优秀书法作品,并普及书法理论知识和讲座,让人们在沟通中加深对书法艺术的了解,感受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微博传播面积更广也更为官方,有很强的带动力,尤其是名人效应的带动能有助于人们的将关注点投射在传统文化上,形成一方书法交流的田园。而且可以在网络上推出一系列名师课程,现今网络教育已蔚然成风,人们不需要占用工作、学习的时间,在茶余饭后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这也为那些上班族、学生党打开了方便之门,呈现一种学习交流的新方式[5]。一直以来,书法作品不为人所接受的原因就是缺乏鉴赏意识,人们不会鉴赏,自然也就没有喜好的书法家或是作品,书法同歌曲一样有许多门类,听众各取所需,但不一样的是,歌曲欣赏起来更为随意,尊重听众的个性化选择,但是书法艺术在理解上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而且现在的书法家也处于一种闭门造车的状态,只在一些专业交流会上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和作品,逐渐脱离大众需求,最后苦心孤诣却效果一般。因此缩小书法家与欣赏者的距离是传播书法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利用微信、微博让书法家走进人们的视野和生活,分享创作心得,对于那些想要步入书法殿堂的爱好者以指引和鼓励,那么必然会涌现出更多的专家学者,欣赏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书法家提出建议,在实现双向交流的基础上,促进书法技艺的提升,使书法艺术获得更好的发展。微信、微博的应用对于书法作品的交易也有很便利的作用,书法作品的价值既包括传播价值同时也具有收藏价值,收藏者很难获得心仪的作品,但是通过微信、微博,收藏爱好者可以时刻关注自己喜欢书法家的作品,并在第一时间获取作品信息,得到自己想要的珍品,这也是书法传播的重要手段,经济价值的实现更能够激发书法家的创作欲望,催生书法作品的高质高产,使书法传播的成本获得大幅度降低,现代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低头族”,这些现象的产生,越发体现出新媒体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书法艺术的传播就要借助这样的新契机,将传统文化在青年人心中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价值[6]。总的来说,微信、微博打破了常规的学习、交流与鉴赏的方式,成为传播书法文化的新途径。

  (二)交互式体验带来的新变革

  书法艺术的传播不是单向的,要想有新的突破,要在书法体验上下功夫,做出新的探索,在学校教育中有一种新工具叫做交互式电子白板,它呈现的就是一种人机互动,参与度强的形式,这对于书法传播来说也是一个提示。随着手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用手机进行各种操作,除了通信功能外,手机包揽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在为生活提供便利的基础上,人们也越来越依赖手机,所以网络信息技术人员将更多的思路应用于APP的开发利用上,其中也不乏有关书法学习的软件,这类软件有很强的体验感,用户可以在软件中欣赏书法家的创作过程,观看书法讲座,并利用触屏感应功能在手机屏幕上进行书法训练,并接受及时打分和评价的服务。而且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够让书法爱好者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了解书法作品的更多细节,以及运笔书写的方式,避免走弯路,提高学习的效果[7]。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设计者利用软件将空间虚拟带入人们感官,模拟创作场景,让人们在充满新奇的体验中,提高对书法创作的认知,增强学习兴趣。总之,感受力的提升是人们提高书法认识,增强感受,不断传播的基础,新媒体在这种需求下为书法的传播提供了更好的方式。

  (三)丰富书法呈现形式

  自古我国就有书画结合的传统,这是一种意境的创作,为了增加书法艺术的鲜活程度,我们可以在书画结合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发。书法一直是笔法与意蕴并存的艺術形式,所以衍生出不同的品类,人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与领悟放入作品之中,画的美好意境对于书法创作来说是相辅相成的。大众的对书法的认知往往只停留在字的形态美上,并未深入开掘书法中蕴含的思想精髓,所以要在艺术形式上进行改变,帮助人们更好认识书法,用画来陶冶人们的艺术情趣,提高对书画作品的品鉴能力,进而将关注点转向对书法本身的认识和理解,加深艺术表现的力度。

  3D打印技术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极具现代感的技术,立体呈现也是书法传播的一个有方法,在西湖雷峰塔里,有木刻的艺术作品《白蛇传》,虽然是版画的艺术形式,但是它对书法技术的传播也是一种好的借鉴,将二维的书法作品变成三维的艺术展示,对于书法家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一种让书法艺术焕发新生机的重要手段[8]。

  四、结语

  在媒体技术发展的今天,书法文化的发展必然要顺应媒体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并利用媒体技术的传播力量,使书法作品的呈现形式更符合大众的需求,雅俗共赏,在丰富艺术内涵的同时让更多达的人得到书法的熏陶,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晓萍.大学艺术学院书法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6):69-72.

  [2]储楚.银盐书法多媒体语境下的书法跨界研究[J].新美术,2013(12):41-43.

  [3]胡易容.数字媒介语境下传统艺术教育的转型--以书法专业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143-147.

  [4]王垚,孙超平.“互联网+书法”领域的文化产业创新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48-51,72.

  [5]贾庆昊.论网络环境下的专业工具对书法艺术发展影响[J].人间,2016,205(10):234-234.

  [6]李建新.“借助”书法艺术推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J].知与行,2016(1):67-70.

  [7]张铎.书法元素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8]欧阳允庶,黄智勇.用户体验在移动终端APP中的重要性——以“中国书法”移动数字化产品设计为例[J].艺海,2016(8):96-9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