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象反思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上旬 热度: 14777
付雯琳

  摘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及和要求,并结合自身语文学习经历,从三大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入手,分析这三种文学体裁在教学中关于目标的实现情况来进行教育教学反思。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歌;反思

  一、诗歌方面(以古代诗歌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根据我的语文学习经历和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在诗歌教学中,选择用幻灯片及口述的方式来展示诗歌的背景资料。了解背景资料的方式除了教师课堂讲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课前进行搜集资料的方式来了解,或让学生阅读作者同时期的诗歌作品,通过学生间自行讨论来获得。如学习杜甫诗《春望》,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三吏三别”的内容及创作背景,再进行讲授,这样学生对于《春望》创作背景也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锻炼了学生的积累整合与思考领悟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表达与交流方面,能够理解诗歌作品的思想感情,并且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多数同学都能够理解诗歌作品的思想感情,但是对于恰当的评价,学生中的大多数都不能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感做到有个性、有创意的回答。这是由于多年来“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所导致的。在我的语文学习经历中,对于试卷中古诗词鉴赏的部分,老师通常先讲授每句诗的意思、全诗的思想感情,然后老师将标准答案念出。这样一来,诗歌鉴赏能力和语文能力只会日渐减弱。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方面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累整合能力,了解诗歌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能力内化,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小说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的艺术特征。”一些教师在小说教学课堂上多以自己的讲解和分析为主,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接受能力;教师让学生使用教条化的阅读方式去分析小说结构和要素,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体性。如,在阅读小说之前,教师抛出几个“线索”性问题,让学生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为目的进行阅读。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小说教学,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也不适用于每个学生。因此,这种方式对于语文能力高的学生可能是一种束缚,而对于语文能力相对低的学生是一种负担。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能力和方向上的差异。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和机会去交流、讨论、发言,相互沟通。这也完成了在表达与交流方面的目标。

  在写作方面,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对我写作影响很大,在她的影响下,大部分同学都尝试着学写小说或剧本,这对于学生情感体验的表露有很大帮助,并且间接的促进学生积极观察生活细节,对待问题有独特的见解。不仅完成了培养写作能力方面的目标,对于学生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积累整合能力,将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提高写作能力。

  三、散文方面(以古代散文为主)

  由于古代散文本身语言晦涩难懂,在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基础薄弱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避免犯“重语言轻人文”和教学模式“公式化”的错误。

  郭绍虞先生曾说:“我们要知道,学习文言,等于学习另一种语言,要求能够应用于写作,只有像鹦鹉学舌般的诵读入手”,这就是说在感知话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顺畅地诵读古代散文,这是学习古代散文的先行步骤。在诵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文言的情感,自觉地进行感知和鉴赏,在这一过程中,了解文言中蕴含的思想内涵。

  学生之所以会对古代散文感觉到枯燥晦涩,除了语言难懂这方面外,还有就是其中的部分内容已经远离了我们当今的生活,应用性不强。因此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寻求革新。我的高中语文老师选择情景再现的方式來辅助讲授,如让学生编排话剧。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更便于理解文本。这样培养学生的感知力,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古人的思维,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此减轻学习古文的重担。

  四、结语

  其实,对教学反思的研究,远不止上文所述的内容。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论题,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潜心研究。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反思,使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也使教师从教书者走向教学者、研究者。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49.

  [2]黄厚江.语文教师的智慧阅读——谈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J].语文学习,2007(10).

  [3]何其梅.中学语文教学反思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