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宋人山水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上旬 热度: 13154
巫丽娟

  摘要:五代十国之后,宋朝的相对统一,成就了国家政权的集中,在此期间的山水画也在不断的演变中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山水画在宋朝是全方面发展的时期,派别众多,画家彬彬辈出。这一时期的画家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优秀传统,将山水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山水画;宋朝;皴法;技法

  一、百花齐放的盛世局面

  北宋的相对统一,政治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皇室贵族对绘画的推崇和爱好,皇帝大多都是崇文抑武,建国初期就成立了翰林图画院,专门为皇室贵族培养绘画人才,宋徽宗赵佶更是如此的典型代表,还曾一度成立了画学。宫廷绘画和文人绘画的相互影响,相互发展使山水画在这期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画风精密严谨,创作态度一丝不苟,注重现实生活观察和研究的真体现,写实技巧的大大提升,写意开始涉足画坛,画家的云集,作品的层层济出,使山水画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局面。

  二、宋代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宋朝初期的山水画,在我国绘画史上来看可称作古今绝响。在此期间北方崇山峻岭和南方秀美山川的画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继荆浩、关仝之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的崛起,使我国的山水画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董源的山水画体现神气,长作设色和水墨两种山水画,设色学习李思训的青绿山水,水墨学习王维的破墨山水,别有一番自由潇洒的抒情味道;巨然虽然师承董源,但其所成就,不在董源之下,山水画超然出尘,带有强烈的山野,田园气息;李成的山水画表达体貌,山水画中多以寒林平远来体现,笔墨上清雅秀润多层次,以远近为重要法则,;范宽的山水画讲究骨法,作画时擅长冥思构想,情景合一,使其在绘画技巧上出现了质的飞跃,寄情于景,抒写自我情感,在山水画上几乎和李成相抗衡,自成一家。北宋中后期的代表画家郭熙,在绘画创作和理论上都有极其重大的贡献。绘画上能以丹青与水墨相结合,被当时的画院所效仿。理论上《林泉高致》对山水画做出了详细总结和论述。到了北宋晚期,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家之一“米芾”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山水画,书画自成一家,以水墨点染的方式描绘出江南一带的景色,对后世文人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南宋时期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应运而生,使整个宋朝时期山水画的审美意识和价值体现再次得到新的发展。

  三、宋代山水画的技法

  宋代山水画是继唐朝五代后,走向相对成熟的阶段,皴法在这一时期也基本趋于成熟,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对后世的山水画有着深远的影响。“皴法”简单来说就是用淡干墨侧笔写出山石、树木的脉络纹理。皴法包含了:披麻皴、牛毛皴、荷叶皴、解索皴、折带皴、卷云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雨点皴、米点皴、豆瓣皴、刮铁皴等。例如“披麻皴”,其具体步骤一般是用含水较少的中,偏锋行笔,用笔要流畅,线条要遒劲有力,由里到外勾勒出山石的结构和纹理,是中国山水画中画山石皴法中主要的方法之一。这一时期的代表有董源常用的短披麻皴,巨然则喜欢用长披麻皴。“点皴”包含“米点皴”和“雨点皴”,由米芾父子开创,借鉴了王维的泼墨山水中的水墨韵律和董源南方山水的烟雨笔墨所感悟出来的。“点皴”是指以点的表现为主的皴法,多以短促攒簇之笔出之,有的形似豆瓣,有的近似短钉,运用的好的话,山峦会有森森逼人之感。“雨点皴”其步骤先是先用中锋画出山石的矾头,第二步勾皴并举,一边用短而直的线条勾山形,一边完善山石的形体,用线要密集,笔气要连贯,在勾皴要注意前后用墨的浓淡要有所区别。由米芾父子所描绘的江南景象往往显得格外秀润。这和他们父子发明的“米点皴”有着极大的关系,“米点皴”通常用羊毫蘸墨,笔尖沾浓墨点出山头。由上而下,由外到里快速用笔点出山形的大致形状,待墨色七成干时,用浓墨在山头或外沿上复点,使之结实和厚重。总而言之,皴法可以让画家将理性和感性的感受在画面中表达出来,对大自然加以提炼和概括,达到寄情于景的效果。

  四、宋人山水画对后世的启示

  学习宋人的山水画在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统中体味宋人山水画的高超技艺,宋人山水画是集大成于一体,是中国绘画史上辉煌的一页。宋人推崇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觀念,在传统中自我突破,张扬中又不失专一。在欣赏宋人的山水画能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创作风格的独树一帜,朴质情感的流露,寄情于景塑造了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将笔与墨、皴与染自然巧妙的相结合在一起,那种既严谨又豪放的创作情感,充分说明的画家心无杂念的纯净心境,给予观者极其强烈的印象,将山水画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想要超越古人有所突破是不易的,现在山水画这条路还是极其艰辛的,我们应该继承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技法、章法、布局等,培养自己对山水画创作的灵感塑造,深入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真切情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内涵。

  参考文献:

  [1]潘天寿.中国绘画史[J].东方出版社,2012.

  [2]薄松年.中国绘画史[J].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3]宗白华.美学散步[J].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陈绶祥.国画是什么[J].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任道斌.丹青趣味[J].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