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梁启超评论中的“送别词双绝”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上旬 热度: 13440
冯帅宇

  摘要:“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梁启超先生称之为“送别词双绝”,单从其表面看,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两句都是写景,每句话都是由单个意象组成但又都含着凄迷感伤的意境。不论是从意象还是从由意象形成的意境,或是从写作手法、表达方法来分析这两句话,都可以得出看似处处写景,其实处处写情的结论。从而也可以真正明白梁启超先生这样的大学者为何称之为“送别词双绝”。

  关键词:意象;意境;写作手法

  《艺蘅馆词选》载梁启超评周邦彦的《夜飞鹊》:“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时说:“与柳屯田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可称送别词双绝,皆融情入景也。”这里的柳屯田便是我们熟知的北宋词人柳永,而这首词,也是我们熟知的《雨霖铃》。

  一、从意像角度来分析

  周邦彦的“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中有兔葵影、燕麦影、残阳和人等意象。其中兔葵、燕麦都是植物名,残阳表示已是傍晚,残字本身就有一种无言的感伤,残阳更是写出了内心的凄凉孤独。借残阳表达内心感受的在古代诗词中不胜枚举:“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而这里的人也隐含着孤独之意,人已送走,此时此地此景此情也只有这个“孤人”独自叹惋。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有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其中柳即谐音“留”,是古人常用来表离别愁绪的意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刘禹锡《杨柳枝词》);“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秦楼月》)。晓风不仅指空气中风的寒冷,更指出了在这晓风瑟瑟中诗人别后的心寒。圆月是团聚的象征,而残月满含离别之意,残月是破碎的,在作者心里隐含着今后的难圆之意。借杨柳、晓风、残月这样的自然风景画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

  二、从意境角度来分析

  周邦彦的“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略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序:“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之意,以表物色、人事之变迁,并以补充:“斜径都迷”之故,因为植物长高了,才看不出路来。残阳西斜,残光照着大地,独自一个人走在曾经的旧路,已迷离难认,不觉中物非人非。独自一个人的悲凉意境,使情更浓更感人。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本是想象今宵路途之作,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整个画面呈现给我们一种凄清的气氛,用寻常景物杨柳、晓风、残月却写出非凡的意味,将离人的凄楚惆怅,孤独忧伤表达得十分充分、真切,創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结合全词来看这两句也是全词的闪光之句。

  三、从两句的写作手法分析

  两句相同的地方即都是情景交融。周邦彦的“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将感慨物非人非的细腻心情在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兔葵燕麦的影子已经在夕阳的残照中与人齐高,连小路都被他们慢慢遮住。“我”独自一人骑马走在原来的地方,离别之情,思念之意便不自觉涌上心头。正是作者望景生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我认为残照是勾起作者相思的一个重要因素。马致远在《天净沙》中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正是这夕阳撩起了作者心中无限的感伤。这样凄凉的景象本应有心爱的人相陪才不会显得凄清,可是作者却又是偏偏一个人。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是用景写情。待到酒醒之后面前也只会有杨柳、晓风、残月,那人早已离去不见身影。柳永将自己的离愁之感喻于杨柳、晓风、残月这一自然风景画中,没有直接点明内心的愁苦,使人读来却倍感苦闷难解。真正达到了景语即情语,看似字字写景却处处写情。杨柳让人联想到留,但却又不能留下。晓风带着寒意。而真正感到寒冷的却是因为离别倍感难过的心,残月让人联想到月是破的,因为人也是不团圆的,“多谢月相怜,今夜不忍圆”。连月亮都为这离别的有情人感到伤痛不忍圆,因此作者内心的忧伤便不言自明。

  两句不同的地方在于,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虚景实写,虚实结合,明写景,暗写情。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抓住具有特征性的典型事物,寓情于景,酿造意境,逼真的刻画出离人落寞孤独的心理状态,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达到情貌无遗的境界。所以我们说柳永的这句,景是虚景情是实情。他运用了生动的艺术联想,充分写出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

  分析过这两句话后,可以发现它们都是“通体都是写景,而情也自在景中。”这两句话使人们如身临其境,若有过类似离别经历的人,更是如在万千词人中觅得知音。可见,梁启超先生称之为“送别词双绝”再恰当不过了。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