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家庭教育影响下的婚姻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文学·上旬 热度: 12919
陈羲

  摘要:《傲慢与偏见》以贝内特家庭几个女儿的婚姻情况为线索,展开对不同婚恋状况的叙述与表达。贝内特家庭中父母的婚恋观对女儿们的婚恋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贝内特先生理性的婚姻观对伊丽莎白性格培养以及婚姻选择的积极影响;贝内特太太拜金的婚姻观以及在其影响下形成的莉迪亚虚荣的婚姻观。通过对比女儿幸福与荒唐的不同婚姻结果,反思家庭环境及教育对子女的不同影响,揭示理性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教育;婚姻观;贝内特夫妇;伊丽莎白;莉迪亚

  《傲慢与偏见》著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小说主要讲述贝内特家庭中几个女儿的婚姻选择与婚姻状况。从伦敦新搬来的单身汉阔少宾利先生爱上了温柔美貌的大女儿简,他的朋友达西则倾情于二女儿伊丽莎白。但由于伊丽莎白听信了年轻军官威克姆的谗言而对达西产生了偏见致使这桩婚姻进行的十分緩慢。经过一连串有趣的周折后,误会终于得以消除。达西克服了傲气,伊丽莎白也克服了对他的偏见,最后两人终成眷属。小女儿莉迪亚和威克姆的婚姻因其没有实质的爱情而变成一场荒诞的悲剧。

  一、贝内特夫妇的婚姻

  (一)贝内特先生婚姻观的理性转变

  贝内特先生的婚姻观经历了由注重美貌与情欲到注重理智的转变。结婚之前,贝内特先生对于婚姻的渴望是建立在对方的美貌与自身情欲基础上的。“父亲当年因为贪恋青春美貌,因而娶了一个智力贫乏而又心胸狭窄的女人,致使结婚不久,便终结了对她的一片真情,夫妇之间的相互敬重和相互信任,早已荡然无存。他对家庭幸福的期待,也已化为泡影。”这样只注重表面的光鲜亮丽而忽视内在品质的婚姻注定婚后生活的平淡无奇。可见,贝内特先生早年的婚姻观是不健全的。也正是这样的婚姻生活使他对婚姻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因此,他将这种婚姻的教育落实到自己喜爱的女儿身上。正如他对伊丽莎白的教育“除非你真正敬重你的丈夫,除非你认为他高你一筹,否则你就不会觉得幸福,也不会觉得体面。你是那样活泼聪慧,要是嫁个不般配的丈夫,那是极其危险的,你很难逃脱丢脸和悲惨的下场。孩子,别让我伤心的看着你瞧不起你的终身伴侣,你可不要稀里糊涂的。”从对伊丽莎白的婚姻选择进行指导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贝内特先生希望女儿避免在婚姻选择中的愚蠢,不希望她有什么过失。就像中国的谚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贝内特先生在对自己婚姻的失望与无奈之下思想逐渐趋向于理性。

  (二)贝内特太太拜金的婚姻观

  贝内特太太的婚姻观从始至终都充斥着拜金的气息。她拜金的婚姻选择倾向更多地体现在她对女儿们婚姻对象的挑选上。“自从简十六岁那年起,嫁女儿就成了她最大的心愿,如今眼看要如愿以偿了。她心里想的,嘴上说的全都离不开婚嫁时的阔绰排场。”可见,金钱和地位是贝内特太太衡量女儿们结婚对象的重要标准。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她当初嫁给贝内特先生是否也是因为贝内特先生拥有较为可观的收入。她对伊丽莎白婚姻选择做出极为激动的反应“我的心肝莉齐!你就要大富大贵了!你会有多少零用钱,多少珠宝,多少马车啊!”但是,她之前对于伊丽莎白的结婚对象——达西先生的态度并不好。但在明了这场婚姻能带给女儿和自己的好处后,她对达西先生的看法有了一个极大的转变。“多么可爱的一个人!那么英俊!那么魁梧!”甚至有了“快告诉我达西先生最爱吃什么菜,我明天就做给他吃。”这样的举动。这样的描写也就将贝内特太太的拜金与势利表现的淋漓尽致。

  不过,虽然贝内特太太的婚姻观充斥着拜金的气息。但是,这或许是她自己在经历过婚姻后对女儿们恳切的教育。她在和贝内特先生结婚后,有着对高地位贵族的羡慕。虽然,她和贝内特先生之间早已没有了爱情的火花,但是,她也能感受到在贝内特先生金钱的支撑下自己过得还算不错。因此,她将金钱与地位并存的美好婚姻选择的希望寄托在女儿们的婚姻选择上。总之,与贝内特先生相区别,贝内特太太的婚姻观似乎一直遵循一个拜金的轨迹,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她一直将金钱与地位视为婚姻中至关重要的东西,而忽视了情感的人性因素。因而,这种婚姻观是不健全的。

  (三)贝内特夫妇冷漠的婚姻关系

  贝内特夫妇的婚姻关系主要围绕对女儿们的婚姻选择而展开。“贝内特先生是个古怪人,一方面乖觉诙谐,好挖苦人,另一方面又不苟言笑,变化莫测,他太太积二十三年之经验,还摸不透他的性格。”贝内特太太则是一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这样两种人的结合在婚姻中注定无法得到幸福。贝内特先生令人捉摸不透的性格或许就是因为这冷漠的婚姻使他改变。贝内特太太的言语以及处事态度使他对自己的婚姻陷入失望。这使得贝内特先生对于贝内特太太的存在持着一种无奈与冷漠的态度。“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如果简和伊丽莎白不在场,那就没有劲,甚至毫无意思。”可见在婚姻的热度被时间逐渐消磨后,由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他们之间剩下的只有冷漠的相对。对于这样一段不幸福的婚姻,简和伊丽莎白也感到极其无奈。“至于他那位太太,除了他的愚昧无知可以供他开心之外,他对她别无欠情。”与其说他们的婚姻生活不和谐,不如说他们对婚姻生活的热情已经完全冻结。在这样的婚姻环境下,贝内特家庭的女儿们也受其影响,对自身的婚姻选择有着不同的见解和态度。简和伊丽莎白是最能看清楚这样一段不幸福婚姻的人。特别是伊丽莎白,深谙父亲在这段婚姻中的无奈。她在感受父母的冷淡感情后,自己立志去寻求一个更加理性,有内涵,有水准的婚姻。家庭环境对于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家庭中因父母婚姻关系不融洽而形成的压抑、吵闹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子女身心的发展以及做出重要的人生选择。

  二、贝内特家庭教育影响下的婚姻

  (一)伊丽莎白理智的婚姻观

  伊丽莎白的婚姻是小说中对于婚姻描写的一个主要部分,也代表了作者想要提倡的婚姻观。伊丽莎白对自己的婚姻选择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她智慧聪颖,在她的婚姻观中,更重视配偶的内在品质,而非地位和金钱的供给。她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一个心胸宽广、优雅、品德高尚的优秀男子。她对婚姻的理性选择体现在她对于柯林斯求婚的拒绝。面对母亲永不相见的威胁,伊丽莎白还是很冷静地跟随自己内心理智的指引。小说中写到,面对母亲的唠叨、哄骗和威胁,“伊丽莎白应答自如,时而情恳意切,时而嬉皮笑脸。虽然方法变来变去,决心却始终如一。”对自己结婚对象达西先生的选择,也表现出她是一个极为理性的人。在刚刚认识“傲慢”的达西先生时,由于伊丽莎白对他持有偏见,因而从来不考虑与达西先生结成姻缘。而随着误会的解除,达西先生高尚的品格使得伊丽莎白为之心动,从而选择达西先生作为自己的伴侣。伊丽莎白对于婚姻的选择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她一向觉得,夏洛特的婚姻观与她的不一致,但却不曾料到,一旦事到临头,她居然会摒弃美好的情感,而去追求世俗的利益。”可见她的婚姻观更加注重爱情,更符合人们对于幸福婚姻的定义。在她理性选择下的婚姻也成为一段美好的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的转变也表现出她的聪慧与理性。她对于爱情的追求并不盲目“如果说感激和敬重是爱情的良好基础,那伊丽莎白的感情变化就不足为奇,也无可非议。”这样的价值观下产生的感情与婚姻也是最稳固与令人羡慕的。endprint

  (二)莉迪亚虚荣的婚姻观

  莉迪亚是伊丽莎白的妹妹,但在其母亲的教育影响下与伊丽莎白有着截然不同的婚姻观。莉迪亚的年龄较小,但行为却很放荡。她轻浮,追求外貌并且很虚荣。喜欢和军官混在一起。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甚至没有发育成熟。理智的伊丽莎白一直觉得莉迪亚在贞操和见识上都有欠缺,很容易受人勾引。并且,她一向用情不专,但是从未缺少过谈情说爱的对象。从这样的情况来看,她的婚姻观更多的表现在追求激情享乐。她与为人虚伪的威克姆结为夫妻,着实令人感到担忧。威克姆看重金钱却选择了没有什么资产的莉迪亚,莉迪亚追求外貌的英俊选择了外貌俊美的威克姆。威克姆的虚伪加上莉迪亚的虚荣使得他们的婚姻在之后不久就陷入困境。由于她的虚荣使得她和威克姆的婚姻成了一场荒唐的闹剧。

  三、正确教育观的重要性

  通过对贝内特夫妇的婚姻以及伊丽莎白,莉迪亚婚姻观与婚姻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家庭教育与家庭环境对子女性格与婚姻观形成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对于伊丽莎白的婚姻,我们不能否认贝内特先生理性的教育引导在促成这段幸福婚姻中的重要作用。同样面对柯林斯向伊丽莎白的求婚,拜金的母亲想方设法使其答应求婚。而贝内特先生则尊重伊丽莎白的选择,这样宽容和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得伊丽莎白得以最终选择合适的姻缘。但父亲的宽容并不是放纵。当父亲得知女儿与达西先生相爱的时候,他并没有因为过去大家对达西傲慢的嫌弃而一味地劝导女儿拒绝与达西相爱。而是引导女儿去做出理性的抉择。“他当然有的是钱,你可以比见拥有更多漂亮的衣服,漂亮马车,可这些东西会使你幸福吗?”而贝内特太太对于女儿与达西先生的结合关注的只是“衣服”“马车”“金钱”这一系列物质的东西,忽视伊丽莎白作为一个人的现实情感。从伊丽莎白的婚姻结果中我们也能很明显地得知贝内特先生的理性教育更有利于子女的幸福。

  对于莉迪亚的婚姻,贝内特太太对她的影响尤为深重。莉迪亚深受母亲的宠爱,但这种宠爱是一种不健康的溺爱,莉迪亚的婚姻也可谓是这种溺爱与放纵下的产物。面对威克姆和莉迪亚的私奔,贝内特太太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愤慨“痛骂威克姆的卑劣行径,抱怨自己受苦委屈,几乎把每个人都责怪到了,唯独有一个人没有责怪到,而女儿所以铸成今天的大错,主要因为这个人的肆意纵容。”并且,她也丝毫不认为这是莉迪亚的错。父亲对莉迪亚这个盲目的婚姻并不看好。可惜的是,因为莉迪亚受父亲的教育影响较小,不能很好地将父亲理性的婚姻观内化。因此婚姻选择的失败也在所难免。不仅如此,父亲对于莉迪亚持一种冷淡和厌烦的态度。“究竟有多少可怜虫让莉迪亚的蠢行给吓跑了”一个父亲对于自己女儿的放荡不仅不加以教育反而将其丑化。对于这样家庭教育下长大的莉迪亚,我们也不由得同情莉迪亚的婚姻悲剧。莉迪亚的姐姐伊丽莎白作为一个理性的看者,她曾经有过这样的语言。“可她还很年轻,从来没人教她去考虑那些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母亲婚姻观的不健全而父亲对于莉迪亚的教育较少使得莉迪亚缺乏理性思维的引导,从而选择了一个荒唐的婚姻。我们也不仅为其感到可惜。

  面对伊丽莎白和莉迪亚不同的婚姻结果,我们便能更明确家庭的环境和教育的方式与理念对子女人生选择的重要性。从而以此为诫。

  四、结语

  我们在感知了在贝内特夫妇不同教育理念下的子女的婚姻选择后,不禁为伊丽莎白的幸福婚姻拍手叫好,也为莉迪亚的荒唐婚姻感到惋惜。因此,我们需要将理性的教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坚持以身作则。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得我们的子女在理性教育的影响下能够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

  注释:

  《傲慢与偏见》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235页。

  《傲慢与偏见》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371页。

  《傲慢与偏见》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302页。

  《傲慢与偏见》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372页。

  《傲慢与偏见》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373页。

  《傲慢与偏见》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4页。

  《傲慢与偏见》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4页。

  《傲慢与偏见》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64页。

  《傲慢与偏见》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235页。

  《傲慢与偏见》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118页。

  《傲慢與偏见》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131页。

  《傲慢与偏见》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272页。

  《傲慢与偏见》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370页。

  《傲慢与偏见》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280页。

  《傲慢与偏见》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230页。

  《傲慢与偏见》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276页。

  参考文献:

  [1](英国)简·奥斯汀 著.孙致礼 译.傲慢与偏见[M].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

  [2]杨韬.《傲慢与偏见》中家庭教育对人格形成的影响[J].考试周刊, 2009-12-10 .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