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一直使用和珍藏着两只绿色搪瓷牙缸,一只放在家里,一只放在值班室。它们虽然已经严重破损,但却见证和铭刻了我军旅生涯中的两次重要经历。
那年,春节的鞭炮声刚刚响过,官兵们还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我所在的济南军区某部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要赴祖国的西南边陲执行轮战任务。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多年没打过仗的部队来说,产生的剧烈反应自然可想而知。就像李存葆的小說《高山下的花环》中描写的那样,个别干部一听要打仗,千方百计找门子、拉关系调到非参战部队,有些新兵吓得口令都喊不出来,而绝大多数官兵却群情激昂,随时准备赴死报国。我悄悄把亢奋和激动掩于心底,暗自庆幸自己在和平时期不但能够经历火热的军旅生活,而且能在关键时刻服从祖国的需要,经受战火的洗礼。我按照携行、待运、留守的规定默默地收拾着行囊,将留守的物资用白布条写上家中的地址和父亲的名字,庄重地将遗书塞了进去。闷罐车载着一群火热而年轻的心,经过七天七夜的缓慢运行,停在了昆明站。又经过数百公里的摩托化行军和战前训练,我们在一个阴雨连绵的午夜接替了南京军区某部驻守的老山50号阵地。战友们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责走上了各自的战斗岗位,我趴在一辆解放车底下,子弹上膛,站上了参战第一班岗。雨越下越大,风撕扯着山上的竹林和杉木呼啸作响,四周的丛林中不时响起几声冷枪或者手榴弹的闷响,萤火虫明明灭灭像极了传说中的“鬼火”。一直情绪激昂的我,这时才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恐惧。
又一次战斗打响了,这次拔点作战持续了四十分钟。战友们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向敌人的阵地冲锋,许多战友倒下了,其他战友又冲了上去。敌人的炮弹进行了反击。突然,一发罪恶的炮弹击中了我连镇守的“老山一号观察所”,副连长花陈兵当场被炮火的冲击波击倒。这也是这个观察所被越军第三次击中。我们拼命把他从掩体里扒出来,抢下阵地。在崎岖山路的紧急撤离过程中,我的头盔滚到了雷区,挎包里的牙缸被一颗流弹击中,留下了永远的印记。现在每每看到这只牙缸,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副连长的音容笑貌,可惜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日历在不知不觉中翻过了几十本,战火灼伤的疤痕早已定格为历史,已过不惑之年的我也走到了后备军的队伍行列。然而,令我没想到的是,一次天灾造成的重大事件,再次把我推向了战斗的最前沿。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休假中的我突然接到一道命令,立即开赴北川县,对民兵预备役部队对口援建、帮助灾区恢复生产生活的情况进行采访报道。
地震后的北川县香泉乡黄江中学教室,门窗破损,墙壁裂缝,房顶上的瓦块大多被掀落。援建队伍驻扎后,这里便做了临时物资仓库。“六一”过后的第三天,里面忽然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我进门一看,只见一个大女孩在给同样失学的五个小女孩讲授英语。11时10分,突然间房顶的砖头瓦块“哗啦啦”地响了起来,摔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我顿时觉得脚下的地面剧烈颤动,临时搭建的书桌也晃晃悠悠像喝醉了酒。孩子们吓得“哇哇”哭着拼命向外跑,年龄最小的一个被土石绊倒摔在地上,头部磕出了鲜血。见此情景,我急忙跑上去抱起他,顺势拿起牙缸,倒上酒精为他进行简易消毒和包扎。这时,又一阵山摇地动,余震再次袭来,危房上的瓦片暴雨般地甩过来,我赶紧护住孩子的头,一块砖头将牙缸从我手上砸到地上,立时瘪了。从高空飞来的砖头如果不是击中牙缸,而是砸到孩子的头上,我不敢想象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时光如梭,岁月如烟。尽管这两只经历不同却质地一样的军用牙缸已经锈迹斑斑,但是,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值班出差,我依然坚持使用。有的人说我是敝帚自珍,有的人说我是“守财奴”, 对此,我都会微微一笑,不愠不火地回答他:“你不懂。”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