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积极有效地传播我国优秀军事文艺作品,对于阐释中国独特的文化神韵、独特的历史命运和独特的基本国情,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营造清朗的舆论和人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在网络舆论场讲好强军故事,塑造和捍卫我党我军光辉形象,建设具有较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军事新媒体品牌,提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养分,军事文艺和军事文艺媒介不可缺席。军事文艺媒介应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着眼打造开展思想文化和舆论争锋的特殊武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殊窗口、促进军事文化交融互鉴的特殊使者这一目标要求,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各自优势,进行要素整合式、功能跃迁式的一体化融合,构建多业态的公众传媒平台,积极向网络舆论场进军。
关键词:军事文艺 网络舆论场 媒体融合
所谓舆论场,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因素,从而能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以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和社交类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新载体,让无数个人的意见在“场”的作用下,经过多方面的公开平等而开放自由的交流、讨论、组合、扬弃,使舆论场的生成和传播机制、舆论走向和舆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在网络舆论场讲好强军故事,塑造和捍卫我党我军光辉形象,建设具有较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军事新媒体品牌,提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养分,军事文艺和军事文艺媒介不可缺席。
在军媒方阵里,前卫文学微信公众号是起步较早的一家新媒体。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上线,10月,《前卫文学》着眼拓展媒介疆域,开通了前卫文学微信公众号,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舆论场正面发声,围绕军事文艺话题与读者、作者交流互动,将纸媒内容经过主题优化后定期发布,别开生面地传播正能量美文,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17年9月,《前卫文学》微信版已编发1100余期,吸引订户5万人,凝聚大批军事文艺爱好者,在网络舆论场展现了独特魅力。
一、军事文艺进军网络舆论场的价值和意义
积极有效地在网络舆论场传播我国优秀军事文艺作品,对于阐释中国独特的文化神韵、独特的历史命运和独特的基本国情,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促进网络舆论场和谐、多元、理性和公正,營造清朗的舆论和人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艺作品能够从情感上迅速感染受众
网络舆论场是一个讨厌说教、渲染感动和蹭热点、戳痛点的时空环境。2016年11月八一飞行表演队坠机事故后,“大军猫”等自媒体纷纷以《余旭——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为题,转发空军作家谌虹颖的文学作品,随后,仅在名家云集的“解放军文艺公社”微信群里,短短3天就出现12条悼念诗文。“以情感人,以文化人”,深刻的感染力无疑是文艺作品最为突出的特点和标志,其充满悬念、情感和故事的内容能够迅速消解读者的抵触心理,直达末端受众,更容易被认同和接受。加之文艺作品有着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传播渠道受限较少等独特优势,通过交流传播,能够有效影响受众的心理、情感和意志,潜移默化地把精神、价值、理想厚植于人心,从而营造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舆论氛围。
(二)文艺宣传能够凝魂聚气、成风化人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文艺作品是不携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但相比较于其他宣传手段,无论书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或影视、曲艺,文艺更善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在传播意识形态、共享价值观念之上增加了艺术的气息和美学的特征,可以在激烈的情感渲染和矛盾冲突中给受众以“来自灵魂的震撼”。而这种触及心灵的说服力、感染力、导向力,会使受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印象深刻,从而达到凝魂聚气、成风化人的效果,形成一种文明传承和积淀。
(三)军事文艺能够深刻影响民族性格
原总政宣传部在《中国历代军旅诗词选编》一书的出版说明中指出,习近平主席强调:“我国古代有很多赞扬和弘扬军队英勇精神的优秀文化,可以结合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选编一些这方面的材料提供给官兵学习,既砥砺品质,又结合军队特点弘扬民族精神。”关山河岳,塞草黄沙;狼烟烽火,金戈铁马,中国军事文艺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底蕴深厚,光辉不减,已经深深融入民族智慧的培育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之中。时至今日,重温这些热血沸腾、铿锵激越的壮丽文字,仍然能够有效激发出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战斗意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军事文艺作品深情关注人民军队阔步前行的足音,通过鲜活的形象、生动的笔触、艺术的手法,含蓄而又深刻地反映着人民军队的多彩生活和主流意识,旗帜鲜明地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塑造了许多闪耀着时代精神光芒的军人形象。如20世纪50年代《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80年代《高山下的花环》中的梁三喜、靳开来,新世纪《亮剑》中的李云龙、《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等等。这些艺术形象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脐带,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情感,有些还远播境外成为海外受众的“偶像”。
二、网络舆论场对我国军事文艺传统话语体系提出新要求
文艺的网络化、时代化,是文化完成形态更新、自我刷新的一种本能要求。当前,触屏阅读不仅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形态,也带来了文艺形态的变化,其中,网络文学历经20年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了自成一统的生产——分享——评论机制。这种机制,是文艺网络化、时代化的成果,对我国军事文艺的传统话语体系和创作、编辑、出版环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因时而化,为时代发声
文艺作品应当与时代命运息息相关,随时代需求应运而生。在20世纪50年代,持续三年零一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推动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场大规模军事文艺创作活动,直至80年代中期,军事文艺一直是国家文艺的主体。即便今天,我们打开那个时期的文艺作品,还能清晰感受到当时的社会气息和情绪涌动。很多作家艺术家都是那个时代一些革命运动和战争的参加者。而反观今天的军事文艺创作,“整体品质未有大的突破,尚未形成具有引领性的美学风范”,“整个创作队伍很难再度呈现那样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情形”。而文艺期刊,改革开放初期在推动思想解放、呼唤社会变革方面起到了特殊的载体作用,某种程度上替代着主流媒体的功能。但随着图书、网络等文艺载体的丰富多样,文艺期刊的独特性减弱。可怕的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清高的精英意识和店大欺客的脾气”,使得一些文艺期刊成了少数作家“在一种所谓纯文学理论的保护下自娱自乐”的狭小天地,缺乏直面年轻读者与新生事物的勇气和招数,甚至沦为新时代的旁观者。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当前,我军正经历“史上最强军改”,军事文艺应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投身其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捕捉在改革强军这一时代裂变中飞溅出的那些传递人性光辉的火种,来点燃全社会的心灵。endprint
(二)发掘内涵,拓展适读人群
军事文艺作品必须解决受众“能看懂”的问题。以美国畅销小说《孤独的幸存者》为例,作为一部描写美军在阿富汗战场上特种作战行动的军事文艺作品,该书很少提到专业的军事术语,通篇都是对战斗行动细节和人员心理状态的感性描写。这种表达手法不仅使作品内容的冲击力更强,还降低了作品的理解难度,让普通受众能够在轻松的阅读中直观感受到战斗的惨烈,从而为传递美式英雄主义、塑造美军正面形象和宣传西方价值理念打下基础。其汉译本在京东网、当当网和淘宝网的销量总计超过5万册,网友好评达到1万多条。一位初中生网友在购书评论中说:“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了这本书,被一种来自英雄的感动震慑着。”这启示我们,文艺创作不能简单化、脸谱化,搞成肤浅的“表扬稿”、“说明书”,而要积极拓展适读人群,谋求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故事,从而跨越地域、种族、肤色、文化障碍,成为普罗大众所广泛喜爱的智慧结晶。互联网“开放、共享、平等”的技術基因,要求我们必须丢掉居高临下、谆谆教导的叙事姿态,做到“有话好好说”、“遇事好商量”,实现与受众在语言和思维上的无障碍沟通,为最终实现情感上的共鸣和价值观上的共识奠定基础。
(三)兼收并蓄,找到跨文化传播的最大公约数
与中西方的价值观念相对应,中西方军事文艺之间的差异很明显。例如,我军的文艺作品习惯于“公而忘私、先公后私”的价值理念,崇尚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西方则强调保护个体生命和权益。我国军事文艺作品中那些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甚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脸谱化”人物,对内宣传教育可能具有感染力和示范性,但在价值多元的网络舆论场就会招致“不人道”的批评,为一些杂音、嘈音“妖魔化”军队提供口实。军事文艺应站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做民心相通、心灵契合的文化使者的高度来认识把握,一要认清文化差异,善于兼收并蓄。更多地注重人文关怀、英雄主义、和平正义等中外军事文化中具有相近性或共通性、一致性的部分,把尊重人的生命、彰显人文关怀、塑造丰满的英雄人物形象作为创作的核心。二要提高作品的跨文化融合度。少用横向对比,尤其不做抬高自己、贬损他人、凸显文化差异的比照评价,而多运用纵向对比,既看似不经意地介绍了历史渊源、传播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又彰显了时代的发展进步和人民军队的崭新形象。三要抓好“翻译”这个再加工再创作环节。防止造成文艺作品在“编码、解码”中的意义失落和内涵畸变。
三、媒体融合为军事文艺媒介进军网络舆论场提供了契机
军事文艺媒介应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着眼打造开展思想文化和舆论争锋的特殊武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殊窗口、促进军事文化交融互鉴的特殊使者这一目标要求,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各自优势,进行要素整合式、功能跃迁式的一体化融合,构建多业态的公众传媒平台,积极向网络舆论场进军。
(一)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以起点中文网、阅文集团等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平台,敏锐地抓住了文学产业发展的新机遇。阅文集团的前身腾讯文学2013年9月10日正式亮相,截至2015年6月,日活跃用户达到1500万,作品储备20万部,日销售破万元的作家超过20位,《鬼吹灯》《盗墓笔记》《琅琊榜》等畅销作品均源自他们旗下,目前在线阅读、版权运营、纸质图书为其主要收入来源,2016年营收为25.68亿元,计划于2017年底在香港上市。反观我们军队的文学平台,除《解放军文艺》为月刊外,其余均为双月刊,平均每期发表8-15部作品、20万字左右,与网络文学的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高效、辐射范围广相比,明显思路不清、机制滞后。近年来,原各大军区主办的四家公开发行的文艺刊物,仅有《前卫文学》还在办刊,《西南军事文学》《西北军事文学》《战士文艺》处于停刊、休刊的窘境。与网络文学“跑马圈地”的快速成长相对比,军事文艺似乎在弃守阵地。在全面停止有偿服务的政策背景下,军事文艺刊物(出版社)应明确军民融合发展中的自身定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把强军故事打造成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精品,打造成网络舆论场最为“畅听”的声音。
(二)守住刊物内容这个根本
当前,传播媒介正快速更新换代,从多媒体到全媒体,再到融媒体,媒体融合理念不断精进。内容传播从纸媒时代、广播时代、电视时代、PC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多终端时代,用户拥有纸刊、TV、PC、平板和手机等多种呈现终端,且不同场景各类终端呈现互补,可以随时获取想要的内容。因此,媒体融合并不是媒体形式的简单叠加,更不是彻底丢弃传统媒体而全盘新媒体化,毕竟纸媒的优势尚存,而新媒体大多处于初始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和版权保护机制,大家都在“烧钱”。一些被资本炒上天的所谓新媒体,究竟是初升朝阳还是过眼烟云?有待进一步观察。从这一点看,无论传播形式如何变幻,都必须守住刊物内容这个根本。从2011年4月开始,《前卫文学》进行全新改版,打破以往堆砌作品的编排模式,开设“军旅记忆”“强军故事会”等特色栏目,开展“前卫军事小说奖”“军旗下走来的创业人物”等文化活动,重点赢得复转退伍军人、高校国防生、军属和双拥人物等目标客户群,尝试通过国家邮政网络和零售报刊亭拓宽销售渠道,有效扩大了社会覆盖面和品牌影响力。发行量的上升倒逼编辑人员兼顾到读者需求和社会反响,进而促使刊物内容更加开放包容、好看可读。
(三)新老媒体要资源互动、优势互补
一方面,借助新媒体的新特性激活传统媒体。2013年年初,《前卫文学》依托全军政工网文学频道和济南军区政工网,开通前卫文学网站,通过网络进入全军班排、哨所,军网读者可以在线阅读、投稿、留言和交流互动,既提高了纸刊的知名度,又成为纸刊的备稿库,开通上线半年就达到12万点击量,注册作者近3000人。编辑人员通过对网友阅读、点赞、评论、转载、收藏等互动数据的分析,精确了解读者阅读喜好,为纸媒在栏目设置、内容取材等方面提供依据。这种依托数据分析的内容选择流程,替代了读者来信等传统评价体系,改变了依靠单方面揣测和“业务敏感”进行栏目设置的模式,实现了“点餐式”服务。另一方面,依托传统媒体的编辑团队、内容优势和品牌效应发展新媒体。《前卫文学》拓展新媒体平台之初,仅仅将纸媒内容简单复制和迁移到网络上,网友点击量不瘟不火。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设计推出了适合移动阅读的系列栏目,反响逐渐热烈。与龙源期刊网、中邮阅读网、博看网等知名网站达成数字发行协议,实现了期刊线上线下并行发展、同时发布,把《前卫文学》由单纯的一本纸刊,逐步发展成为多业态的公众传媒平台。
(作者为本刊主编)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