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是深受民众喜爱的传统食品。现今的年糕制作因科技进步,解决了气温升高对年糕品质的制约,人们在一年四季皆可品尝到新鲜制作的年糕,然而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制作的年糕只能摆放几天,待十天半月后就会开裂、发霉。
当年的民间沿用了两种方法保存:一是将年糕条块浸入缸甏等陶器里,定期更换的清水中“养”起来,以备随时取用,但时间一长,年糕还是酸臭变质;二就是制成“蔭廊干”。新制的年糕晾两天切片,摊晾荫凉处硬结成干后,装入麻丝编织的透气的布袋中,吊挂在不淋雨又直射不到阳光的弄廊口风干,干片经不定期摊晒阳光,能免受虫蛀和变质,不但可成年累月地保存,在需用前一天浸清水中吸水软化,滤水烹调后就可以吃了。
“荫廊干”原称“尹郎干”,“尹郎干”的产生包含着一个凄苦的故事。
很久以前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对夫妻,老来得子因姓“尹”,就直呼尹郎。老年得子的惊喜为他们贫寒的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可惜夫妻俩年纪都不小了,体弱多病。万般无奈中,背上了“饮鸩止渴”的滚雪球的高利贷债,最后在债主“烙铁头”的逼迫下,无奈撇下年幼的尹郎,服毒撒手人寰。
“烙铁头”霸占了尹郎的祖宅,将他赶出家门。从此在他纯真的心灵中植下了仇恨的种子。
失去了家的尹郎,白天放牛,晚上到村子的祠堂里,和照管祠堂的叔公做伴。数度寒来暑往,当在苦水中泡大的尹郎成长为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按捺不住的仇恨的怒火,促使他在年关前的一个深夜里,去捣毁了“烙铁头”所做寿坟的墓碑,放火烧毁了看坟人的场屋,之后拔脚奔离了故乡,一路辗转颠沛到新疆,成了葡萄园里的帮工,并在当地娶妻生子。
但是,故乡的一切始终令他无法忘怀,他常向南来北往的商队打探家乡的信息。知天命那年,他终于从一位客商口中得知:“烙铁头”作恶多端,几年前已经被仇人杀死。欣喜的尹郎说服全家人顺遂了他叶落归根的夙愿,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带着一家人回到了他日夜萦怀的故里。
转眼到了这年的腊月廿六,山村里传统为各家义务做年糕的师傅中,多了尹郎卖力的身影:推磨磨水米,上蒸笼蒸米粉,抡槌捣蒸熟的米粉块……家家户户的年糕在祭祖谢年之后,多数水养在缸甏中,而尹郎因家新建未备缸甏等器具,于是他想起了新疆葡萄干的制作方法:一串串葡萄摘下后,悬挂在有通风口的土屋的横杆上,经过风干,使果粒逐渐干缩。如将年糕切成片摊晾在雨淋不到的风口,不也容易储存了吗?尹郎就如此这般的照做了。
次年夏初,邻居们用水养着的年糕或多或少都发出了酸臭味,唯独尹郎家没有,大家纷纷讨教其中的缘由,尹郎竹筒倒豆子地说出了这套保存法。此后,乡亲们如法炮制,并将制作的年糕干称为“尹郎干”,后又称之为“荫廊干”。
尹郎干不但储存方便,而且为乡间增添了两款著名的美食。其一是用沙子炒制成香喷喷、脆生生的年糕干,通常在春节前制作,作为节期的“闲食”。其二是制作暑热天里的南瓜羹:将老南瓜的外皮去除,切成小块在沸水中烧煮软熟后,和入浸清水发胀的尹郎干,继续烧煮,沸腾后加入黄糖,然后用番薯淀粉勾芡成羹。年糕片韧滴滴有嚼头,糊汁甜兮兮,这两款点心既解渴又消饥,让人大快朵颐。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