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风筝的起源,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故去的亲友,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就能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
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做的。它是一种军事工具,用于测量风向、信号等通信手段。春秋战国时,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淄博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
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南朝的“侯景之乱”时,梁武帝被侯景围困,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侯景傳”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549)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