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司马懿善于玩弄权谋,多年来一直被当作反派人物出现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直到近期热播的《军师联盟》,人们才发现自己似乎误会了这两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历史人物。当然了,电视剧肯定存在着演绎的成分,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和司马懿,究竟是怎样的人?工于心计的他们又是如何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的呢?
曹操,乱世发家史
公元25年,汉朝宗室后人刘秀灭掉作乱的王莽,自立为汉光武帝,在洛阳建立起东汉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东汉帝国的事业,此后,东汉一共传了十二位皇帝。然而,由于东汉属于家族企业,没有竞争机制,所以董事长的业务能力一代不如一代,到最后几任时,在宦官和外戚这两拨经理人的折腾下,几乎走到破产清算的边缘。
而就在那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中,一个原本并不起眼的年轻人,凭着自己绝世的军事才干,一步步走上了历史角逐的舞台,这个人就是骑都尉曹操。
公元184年,巨鹿人张角打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仅一个月时间,全国七州二十八郡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
初平三年(192),青州地区的黄巾军大举进犯兖州(今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地区),兖州刺史刘岱想要出征平乱,可是他的幕僚鲍信并不赞同:“讨伐董卓不利,咱们的军队士气低落,不如先避一避敌人的锐气,坚守一段时间再战也不迟。”
刘岱是刘氏宗亲,正为讨董不利憋屈,听鲍信这么一说,气顶脑门子,坚决要出战迎敌。最后,果然死在乱军之中。
刘岱一死,兖州没了大领导,于是,年仅三十岁的骑都尉曹操就因为前期为官表现良好,而被推举上去做了兖州牧。
在东汉末年,州牧统管军事、政务、财务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是一方地区中权力最大的官员。
不过,此时黄巾军还在围攻兖州,而曹操兵力不过一万来人,这州牧该怎么做?这叛军又该怎么退?在那个当下,曹操所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坚守不出,等待时机。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之后,曹操发现黄巾军有一个极大的弱点——他们出征会带着家人,仗打到哪里,哪里就是家,所以,时间一长,军队供给就成了问题。曹操决定采取游击战术,攻击黄巾军的后勤补给队伍。
这办法慢慢取得了效果。终于,在初平三年的冬天,已经负担不起家人口粮的青州黄巾军向曹操投降了。史书中记载:降卒三十多万,男女共计一百多万。
曹操将投降的老弱士兵和家属安顿好组织起来,大力推行屯田制——也就是以一定的人数为单位,组成很多生产大队,在青州这块地方开垦荒山、扩大耕地。生产队种出来的粮食,一部分给了投诚的黄巾军,一部分则归为军用。
随后,他又挑选出其中的精锐兵马,经过训练,将他们打造成了自己的嫡系——青州兵。
有粮、有兵,曹操终于有了上赌桌的筹码,曹魏的发家史,就从青州正式开启。
曹魏功过任评说
收编青州黄巾军以后,曹操四处征战,短短几年之间先后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逐刘备,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兖、豫、徐三州,兼有部分司隶、雍州等中原地区。
公元200年,曹操和北方唯一的大佬袁绍展开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
彼时的曹操和袁绍实力差距悬殊,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黄巾军之乱后,袁绍又取得冀、并、幽、青四州之地,后方稳固,兵精粮足。
不过,曹操并不担心,他安慰众人:“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刻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
曹操看人的确十分准确,袁绍在两军对垒的过程中果然小看了对方的实力。因此,仅仅数月时间曹操就大败袁绍。
之后七年里,他四处征讨,平定河北、吊打匈奴、攻灭乌桓,直至统一北方。据说,当年乌桓和南匈奴原本想要趁着中原大乱,进来染指一把,谁知道曹操竟腾出手把他们一起收拾了,以至于在曹魏政权镇守北方期间,这些外族人再也没敢踏入中原地区。
曹操以汉献帝之名征战四方,引起了其他各地军阀的不满,称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可对于献帝而言,能够让他继续坐在皇帝这个位子上,且保住一方平安的曹操,简直是最好的丞相人选。于是,献帝就效仿汉高祖,赐给曹操丞相一职的同时,还给予他上殿佩剑的特权。
那时候的曹操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史书中记载,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曾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
但是,曹操将孙权的书信遍示内外群臣,说:“他这是要把我推入火盆啊!”曹操一生,一直顶着丞相大人的头衔,再也没有向前一步。
有趣的是,曹操和东汉关系不错,他的儿子曹丕也相当善待刘氏后人。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之后,曹丕受禅称帝,魏国正式取代东汉,但是在他当了皇帝之后,仍然十分客气地告诉献帝刘协:“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底下的好东西,咱们哥俩一起享受。
曹操做了多年的东汉丞相,在这期间他上马打仗、下马治国,样样不在话下,且十分善于笼络人才,打破了那个年代士族门第的观念,选贤举能、唯才是用。纵观他的手下,无一不是当下的杰出人才。
他所做的一切,为后来曹魏政权的建立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纵使蜀汉有诸葛亮这样神一般的外挂,曹魏依然是三国鼎立时期最强大的存在。
司馬懿,三国时代的终结者
曹操去世之后,曹丕继位称帝。曹丕并非曹操最喜欢的儿子,说到他的帝位争夺战,那绝对是一把眼泪一把血。
不过,喜不喜欢不重要,在幕僚的帮助下,曹丕最终还是如愿以偿地成为魏国这个家族企业的CEO。在曹丕众多幕僚之中,有一位来自士族家庭的官二代,他自曹丕少年时代就一直陪着曹丕读书。
这个人,就是司马懿。endprint
司马懿出生于门阀地主家庭,先祖司马钧乃是东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22岁时,他经举荐成为河内郡上计掾,负责统计钱粮数目的工作。恰好在这个时候,曹操不知怎么想起了要报答司马防知遇之恩这茬,打算召唤司马朗和司马懿一同去他手底下做官。
司马懿一听,赶紧辞掉了上计掾的工作,跟曹操说:“不行啊,我得了严重的风湿病,生活都不能自理,上班更加不行。”
人们一直对司马懿装病这件事争论不休。
有人说,司马懿这么做,是不愿意活在天才大哥司马朗的阴影下;有人说,当时袁绍还没玩完儿,中原鹿死谁手未可知,司马懿这么做是明哲保身;还有人说,司马懿最初的人生理想,其实是成为一名隐士。
总之,司马懿就是不愿意在曹操手里当官,而选择在家做了七年宅男。
七年之后,司马懿在曹操的胁迫下再度返回官场,历史上记载说,曹操虽然任用司马懿,但察其“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所以一直不太放心,甚至还告诫曹丕,不要让司马懿干预太多“家事”。
但是,曹丕没有将老爹的警告放在心上,曹操一死,立刻将伴读的司马懿视为心腹重用起来。
司马懿其实很够意思,一直到曹丕死后仍为曹魏集团出智出力,辅佐曹睿继续统一大业,并在五丈原上凭借着自己超强的忍耐力,拖死相爱相杀多年的诸葛亮,为曹魏扫平最后一大障碍。
那时,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大多已经作古,蜀汉的刘禅不足为惧,东吴的孙皓已经成为自保狂魔,大家都以为,魏国将会是最后问鼎中原的人。
但是,历史的剧本往往出乎大家的意料——曹操生前就已经料到司马懿不会安分守己,可他没有料到司马懿是个“超长待机”的命,活着送走了曹魏四代君主。曹睿临死前,司马懿再度取得了与宗室成员曹爽共同辅佐8岁小皇帝曹芳的重任。然而,曹爽是个自以为是的平庸之辈,为了使自己的权力不被架空,他开始重用亲朋好友,试图夺走司马懿手中军权。这样一来,曹魏与司马家的矛盾逐渐被激化。
到公元249年,忍了许多年、已经是四朝元老的司马懿终于没憋住,以他精湛的演技上演了高平陵政变这出历史活剧,诛杀曹爽,将曹魏政权紧紧握在自己手中。纷纷扰扰的三国时代,至此終于结束。
那个年代英雄辈出,从雄踞北方的袁绍袁术,到三国鼎立后的曹刘孙,也许谁也没有想到,最后的赢家,竟然是这个始终隐忍谨慎的伴读。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